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土木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计属于该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是训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能力、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本研究致力于强化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重视课程设计,从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关键词: 土木工程 课程设计 实践性教学 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
1.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高校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为此,我校为了积极改革,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制订了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2016届培养方案,该方案中,实践性的比重相对较大。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专业实训。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是检验学习成果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在土木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课程设计是最主要的实践环节之一[2]。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巩固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使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和巩固,增强学习效果。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本校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环节中进行探索,分析了课程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现状
我校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课时达到了总学时的10%,比重较大。但目前存在如下情况:第一,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内容较为单一。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是老师给定一个大的提纲,同学们自己选择条件来完成毕业设计,可是某些同学会选择相同的条件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为日后借鉴其他同学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条件。第二,存在借鉴现象。根据我系老师的统计:钢结构课程设计中,参加设计的共124人,通过每天的考勤和调查,35人独立完成,占比28.2%,参照别人的课程设计自己也完成一部分的有65人,占比52.4%,完全借鉴的有24人,占比19.3%;在房屋建筑学中,参加课程设计的有86名,独立完成的有23名,占比26.7%,参照别人的课程设计自己也完成一部分的有53人,占比61.6%,完全借鉴的有10名,占比11.6%;在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中,参加设计的共有135人,独立完成的有44人,占比32.6%,参照别人的课程设计自己也完成一部分的有80人,占比59.3%,完全借鉴的有11人,占比8.1%。由此可知,在本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只有仅1/3的学生认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其余同学存在敷衍、借鉴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学习风气不佳。第三,参加课程设计的同学较多,每个专业有80余人,甚至有的专业达到130人以上,学生人数过多,指导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兼顾每一个同学,这就给学生不认真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了条件,很多学生未能真正从课程设计中学到东西。
3.原因分析
目前课程设计存在上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课程任课老师投入的精力有限,在课程授课及日后的课程设计中没有规划好课程教学内容,也没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内容空泛,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第二,课程设计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掌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可是有些学生平时课程学习不认真,没有打下基础,导致后续课程设计中即使想认真完成也没有能力独立完成。第三,课程设计指导学生太多,一位老师至少要负责一个专业的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时要做到人人兼顾,难度太大。这导致某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很多学生都做课程设计,老师兼顾不过来,借鉴其他同学的老师也未必能发现,索性不自己做,等到最后,上交好图纸或计算资料就好了。第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是布置任务,课程设计结束后统一上交,上交后老师统一批改,课程设计就算完成。这种传统的验收方式不严格,导致有的学生浑水摸鱼,蒙混过关,重结果而轻过程。第五,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部分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不认真做课程设计,自己也想偷懒,这样导致相对认真的同学受到不认真同学的影响,带坏了班级的学习风气。
4.强化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方法研究
第一,在有课程设计任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任课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认真备课,因材施教。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或者采用更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听懂,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严抓考勤和课堂纪律。首先使同学们重视课堂纪律,使进入课堂的每个同学都能够放下手机,放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东西,认真学习。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我院学工处的帮助。学工处联系各班级的辅导员,要求辅导员督学,辅导员积极动员每位同学进入课堂,课程老师认真做好考勤。进入课堂学习的同学,任课老师要多次重申课堂纪律,使学生进入课堂就有学习的氛围。第三,增加指导老师的数量,每门课的课程设计由两三位老师承担,其中课程老师作为组长,负责课程设计任务安排,制定课程设计成绩分级评判标准;课程设计时采取考勤制度,学生需集中做课程设计,并且规定每天做课程设计的时间不能少于4课时。各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的辅导时间不能少于2课时,在学生进入教室做课程设计的同时,老师更应该在教室积极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第四,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指导老师给定一个范围和方向,同学们根据这个范围确定设计内容。在学生选择自己所需的已知条件后,指导老师需要核对每个人的题目和已知条件,避免重复,保证一人一题。这样每个人的题目不一样,就扼制了学生相互抄袭的可能。第五,课程设计验收中采取新的验收标准,将课程设计的成绩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课程设计考勤的平时成績,占30%,第二部分是课程设计的答辩成绩,占70%。将做课程设计的学生按照指导老师的人数分成对应的小组,每位老师负责小组内学生的课程设计答辩。在课程设计的答辩考核中,还邀请高年级学生帮忙,高年级的学生负责成绩记录。答辩中一次未通过的同学有二次答辩的机会,二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该课程设计考核不合格,需要重修。 5.取得的成效
自2014年在我校土木学院实施课程设计的答辩验收方法以来,多门课程采用了这种答辩验收的方法,包括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等。通过这种验收方法的实施,狠抓源头,发现有以下成效:
第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认真,积极好学,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课程设计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率有所提升,学习氛围有很大的改善。实施该方法后,有学生反映,刚开始有老师督促自己学,到后来渐渐变成自己想要学,这种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的强化是一定的。第二,通过采用新的验收标准,从源头上杜绝抄袭现象,学生为了通过课程设计的答辩积极主动做课程设计,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课程设计的抄袭现象明显下降,使课程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密切了辅导员、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多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不多,仅仅停留在课程教学中,但是实施该方法时,是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应的教学方法,规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老师为了能够熟悉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多了,同时通过与辅导员的联系及时摸清学生的思想情况,使得老师更熟悉学生的特点。成绩优异的同学学习相对自觉,老师只需稍加点拨即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习自觉性稍差的学生,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课程设计中,需要多加关注和提醒,对不良的学习态度及时加以纠正。第四,该方法的实施有利于老师提高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丰富知识,通过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加以思考,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能力。
6.结语
通过在学院推行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上课时更加积极主动,在做课程设计时多位老师分工合作、及时指导,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由于课程设计的考评以答辩为主,学生不能再蒙混过关,只能认真弄懂课程设计的内容,这样督促了学生认真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真正得到了锻炼,学到了专业知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3]。
参考文献:
[1]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5):107-109.
[2]祝彦知,潘洪科,张春丽.土木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109-112.
[3]徐晓红,李长凤,杜文学,杨悦,孟麗岩,左敬岩.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110-113.
关键词: 土木工程 课程设计 实践性教学 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
1.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高校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为此,我校为了积极改革,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制订了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2016届培养方案,该方案中,实践性的比重相对较大。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专业实训。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是检验学习成果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在土木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课程设计是最主要的实践环节之一[2]。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巩固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使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和巩固,增强学习效果。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本校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环节中进行探索,分析了课程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现状
我校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课时达到了总学时的10%,比重较大。但目前存在如下情况:第一,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内容较为单一。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是老师给定一个大的提纲,同学们自己选择条件来完成毕业设计,可是某些同学会选择相同的条件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为日后借鉴其他同学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条件。第二,存在借鉴现象。根据我系老师的统计:钢结构课程设计中,参加设计的共124人,通过每天的考勤和调查,35人独立完成,占比28.2%,参照别人的课程设计自己也完成一部分的有65人,占比52.4%,完全借鉴的有24人,占比19.3%;在房屋建筑学中,参加课程设计的有86名,独立完成的有23名,占比26.7%,参照别人的课程设计自己也完成一部分的有53人,占比61.6%,完全借鉴的有10名,占比11.6%;在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中,参加设计的共有135人,独立完成的有44人,占比32.6%,参照别人的课程设计自己也完成一部分的有80人,占比59.3%,完全借鉴的有11人,占比8.1%。由此可知,在本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只有仅1/3的学生认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其余同学存在敷衍、借鉴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学习风气不佳。第三,参加课程设计的同学较多,每个专业有80余人,甚至有的专业达到130人以上,学生人数过多,指导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兼顾每一个同学,这就给学生不认真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了条件,很多学生未能真正从课程设计中学到东西。
3.原因分析
目前课程设计存在上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课程任课老师投入的精力有限,在课程授课及日后的课程设计中没有规划好课程教学内容,也没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内容空泛,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第二,课程设计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掌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可是有些学生平时课程学习不认真,没有打下基础,导致后续课程设计中即使想认真完成也没有能力独立完成。第三,课程设计指导学生太多,一位老师至少要负责一个专业的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时要做到人人兼顾,难度太大。这导致某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很多学生都做课程设计,老师兼顾不过来,借鉴其他同学的老师也未必能发现,索性不自己做,等到最后,上交好图纸或计算资料就好了。第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是布置任务,课程设计结束后统一上交,上交后老师统一批改,课程设计就算完成。这种传统的验收方式不严格,导致有的学生浑水摸鱼,蒙混过关,重结果而轻过程。第五,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部分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不认真做课程设计,自己也想偷懒,这样导致相对认真的同学受到不认真同学的影响,带坏了班级的学习风气。
4.强化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方法研究
第一,在有课程设计任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任课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认真备课,因材施教。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或者采用更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听懂,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严抓考勤和课堂纪律。首先使同学们重视课堂纪律,使进入课堂的每个同学都能够放下手机,放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东西,认真学习。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我院学工处的帮助。学工处联系各班级的辅导员,要求辅导员督学,辅导员积极动员每位同学进入课堂,课程老师认真做好考勤。进入课堂学习的同学,任课老师要多次重申课堂纪律,使学生进入课堂就有学习的氛围。第三,增加指导老师的数量,每门课的课程设计由两三位老师承担,其中课程老师作为组长,负责课程设计任务安排,制定课程设计成绩分级评判标准;课程设计时采取考勤制度,学生需集中做课程设计,并且规定每天做课程设计的时间不能少于4课时。各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的辅导时间不能少于2课时,在学生进入教室做课程设计的同时,老师更应该在教室积极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第四,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指导老师给定一个范围和方向,同学们根据这个范围确定设计内容。在学生选择自己所需的已知条件后,指导老师需要核对每个人的题目和已知条件,避免重复,保证一人一题。这样每个人的题目不一样,就扼制了学生相互抄袭的可能。第五,课程设计验收中采取新的验收标准,将课程设计的成绩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课程设计考勤的平时成績,占30%,第二部分是课程设计的答辩成绩,占70%。将做课程设计的学生按照指导老师的人数分成对应的小组,每位老师负责小组内学生的课程设计答辩。在课程设计的答辩考核中,还邀请高年级学生帮忙,高年级的学生负责成绩记录。答辩中一次未通过的同学有二次答辩的机会,二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该课程设计考核不合格,需要重修。 5.取得的成效
自2014年在我校土木学院实施课程设计的答辩验收方法以来,多门课程采用了这种答辩验收的方法,包括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等。通过这种验收方法的实施,狠抓源头,发现有以下成效:
第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认真,积极好学,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课程设计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率有所提升,学习氛围有很大的改善。实施该方法后,有学生反映,刚开始有老师督促自己学,到后来渐渐变成自己想要学,这种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的强化是一定的。第二,通过采用新的验收标准,从源头上杜绝抄袭现象,学生为了通过课程设计的答辩积极主动做课程设计,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课程设计的抄袭现象明显下降,使课程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密切了辅导员、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多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不多,仅仅停留在课程教学中,但是实施该方法时,是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应的教学方法,规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老师为了能够熟悉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多了,同时通过与辅导员的联系及时摸清学生的思想情况,使得老师更熟悉学生的特点。成绩优异的同学学习相对自觉,老师只需稍加点拨即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习自觉性稍差的学生,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课程设计中,需要多加关注和提醒,对不良的学习态度及时加以纠正。第四,该方法的实施有利于老师提高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丰富知识,通过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加以思考,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能力。
6.结语
通过在学院推行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上课时更加积极主动,在做课程设计时多位老师分工合作、及时指导,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由于课程设计的考评以答辩为主,学生不能再蒙混过关,只能认真弄懂课程设计的内容,这样督促了学生认真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真正得到了锻炼,学到了专业知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3]。
参考文献:
[1]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5):107-109.
[2]祝彦知,潘洪科,张春丽.土木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109-112.
[3]徐晓红,李长凤,杜文学,杨悦,孟麗岩,左敬岩.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