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推动山西转型发展的主引擎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光潋滟,陈醋飘香。2012年8月20日,素有“中国醋都”之称的清徐迎来了中国·太原(清徐)国际醋文化节。此次持续6天的盛大活动于山西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以“晋善晋美,醋处精彩”为节庆主题,通过醋产业展览交易、醋文化论坛、醋文化展示、醋形象及品牌传播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山西老陈醋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醋香弥漫,现场嘉宾品尝醇厚陈醋,咂味陈醋文化,论道醋业发展,切身感受到了“醋都”韵味,感受到了清徐醋文化的深厚和绵长。
  酿醋之源在清徐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被列为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清徐县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是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所产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号称“天下第一醋”。清徐醋史源远流长,有民谣称“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源溯流在清徐”。
  相传清徐醋始于尧帝时期,距今已四千余年。据史志记载,尧帝在迁徙过程中曾在清徐尧城建都定居,后因水患太甚迁河东平阳。在尧城一带当时生长着一种叫“荚”的酸性植物,尧帝命天文官依据荚的生长规律和气候变化制定出历法,同时还用此草取酸制成调味品,这就是原始的醋。
  直至后来,清徐醋在春秋战国时便以陈年白醋而闻名。清顺治年间,“美和居”醋坊首创熏醋工艺,使陈醋的色、香、味俱增,“山西老陈醋”因此而得名并名扬天下。明清至民国初期,清徐酿醋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美和居”“聚庆成”“宝丰裕”“益源庆”“通德如”“永泉玉”等30余家老醯坊……正是因为悠久的酿醋历史,2006年5月,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徐酿制的老陈醋酸味纯正柔和、口感醇厚、微甜爽口、回味绵长,曾获1924年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质商品一等奖。目前,清徐县有Qs认证的酿醋企业36家,产品有老陈醋、陈醋、熏醋、自醋、保健醋、风味醋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有水塔、紫林、东湖、王氏、来福、益首、寇准、不老泉等商标,其中水塔陈醋、老陈醋获得了中国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品牌、国家免检产品三项殊荣。清徐也因此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陈醋之乡。
  清徐老陈醋酿造技术对我国食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如今,清徐醋远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举办太原中国(清徐)国际醋文化节,更多海内外民众都有机会可以品尝到口感醇厚、酸味纯正的食醋。
  文化就是生产力
  山西人精于酿醋,更嗜醋如命。究竟是因为产醋才爱吃醋,还是因为爱吃醋才酿醋,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连山西人自己都有些纠结。总之,醋是山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民间就有“家有二两醋,不用去药铺”“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的谚语,更有调侃山西人“缴枪不缴醋葫芦”的典故。清徐县作为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凝聚着山西人尤其是清徐人深厚的历史情结。醋在山西人眼里,已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而是代表了山西的历史和当下、祖先和文化,更融入了养生保健、益寿延年、平衡人体、体味百态的理念和探索,形成了内容博大、丰富、深厚的醋文化。
  山西人杰地灵,物阜天成,地下有煤炭,地上有文化。长期以来,山西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一直是山西发展进程的发动机、主引擎,可以说,山西因煤而兴;但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也给山西留下巨额的负资产,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污染、社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等,换言之,山西因煤而困。山西人意识到,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除了地下的煤炭,我们还有历经岁月积淀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山西提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其中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正是重中之重。
  2011年5月6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山西调研时,十分关心山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他强调: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像挖煤一样挖文化”。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非常重视文化发展,他说,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战场,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像重视地下资源一样重视文化资源,像重视煤炭产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
  醋文化作为山西晋商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提高清徐醋在全国醋业的品牌号召力,充分挖掘、整理和延伸清徐醋文化,形成一套系统的醋之历史文化和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显得十分紧迫。
  晋善晋美,醋处精彩
  清徐老陈醋是清徐人的无形资产,是山西的“金字招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弘扬醋文化,搭建醋业交流平台,引领醋业全面升级,实现醋产业与醋文化共赢发展,清徐县积极举办各类活动,将清徐醋不断推向省外、全国乃至海外。
  从2007年起,清徐开始举办醋文化节,至今已是第五届。醋文化节的举办大力推动了清徐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清徐中国“醋都”品牌形象,加强了与其他地区醋业的交流合作。连续五届的中国清徐醋文化节已经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2009全国节庆会展工作会议暨中国会展(节庆)创新发展论坛”暨“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节庆会展(评选)颁奖盛典”上,“中国清徐醋文化节”荣获了“全国知名品牌节庆百强”殊荣。
  此次中国太原(清徐)国际醋文化节在继承过去几年特色的基础上,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国内外醋品牌企业共同参与,挖掘清徐醋文化内涵。彰显醋都建设成就。活动中,清徐不仅展示出作为中国“醋都”的龙头风采,让国内外的朋友品尝老陈醋的独特风味,更让大家体味到了清徐醋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了中国“醋都”的四射魅力。醋文化节的举办也将推动清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产,将传统醋业向现代高科技方向转型,由单一调味品企业向保健养生品方向转型,由地域品牌战略格局向国际品牌战略格局转型,实现清徐醋业的产业升级、效益优化和品牌突围,引导清徐醋业不断向保健、绿色、高端方向发展,做大做强陈醋品牌,展示太原“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
  清徐为醋产业和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所做的远不止如此。本着“晋善晋美”的理念和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要求,清徐县委、县政府在打造“文化名城、醋都葡乡”,建设都市南部新区、新型产业基地的过程中,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使清徐醋业发展在产量、品种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清徐老陈醋已成为清徐乃至山西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食品和保健品品牌,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为了保护清徐老陈醋这项传统工艺,清徐积极努力,于2006年6月9日,申报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让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有了可靠保障,同时也惠及清徐醋业的发展,打响了老陈醋这一文化品牌,使得山西老陈醋这一民族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2月,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复了《太原市食醋产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以食醋中有益微生物菌种提升和利用为核心,建设国家级食醋产业创新基地,争取“水塔”“紫林”两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清徐县委、县政府表示,将以《太原市食醋产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清徐醋产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紧紧抓好清徐县食醋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发展机遇,依托品牌优势,以食醋产业为主导,以食醋工艺传承创新、食醋产业文化发掘、产品附加值提升、技术装备现代化、卫生安全水平提高、营销管理模式创新为支撑,不断提高清徐县食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早日把清徐县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食醋产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
其他文献
编者按: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5周年纪念日;3月8日是河北省邢台地震45周年纪念日。在这泪飞化作倾盆雨的特殊时刻,本刊特地发表柴天禄同志珍藏的45年前在邢台地震灾区所拍摄的几幅照片及当时写下的一篇日记,以志纪念。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立即赶赴灾区视察和慰问。柴天禄同志当时身为北京军区《战友报》特约记者,他奉命全程跟踪采访了周恩来总理在灾
人生若有宿命,少女程程注定多戕,盛满接连不断的灾难,悲剧连连。在经媒体的关注后,南郑少女程程的悲惨遭遇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了解这  事件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奔赴其位于川陕交接的老家一一汉中市南郑县福成乡,位于汉中市西南一百五十公里之外,和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相隔一个小山包,步行只需三十分钟的秦岭腹地小山村。这里距离南郑县城一百多公里,但交通極为不便。程程的乡亲要步行四十多公里才能
1991年春,美国某电视台计划筹办一套金新的动画栏目,面向全台公开招聘负责人。信息公布后,只有两个人报了名。一个是诺曼,年前才转行进入台里担任制片人,此前根本未接触过任何动画制作;另一个是戴维,曾主持拍摄过多部动画片,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了解到这些情况,人人都看好戴维,嘲讽起诺曼自不量力。  可是诺曼不这样想。年过而立之年的她,参加工作已有17年,一直守着普通的岗位默默无闻地干,压根儿就没有出人
山西是中国煤炭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118个县及行政区中94个县的地下有煤,全省2000米以浅的资源总量6400亿吨(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按现有产量及资源采出率计算,约可开采500年。  山西集中了中国最优质的煤质与煤种,其炼焦煤查明资源量占全国的57%。没有山西炼焦煤就不能满足中国高炉大型化的基本要求,其动力煤也左右中国市场几十年。同样级别(按灰份计价)的动力煤,山西的发热量、灰熔点和可磨
中国的垃圾处理增速几乎与GDP增速相当。目前中国垃圾年产量已达到18亿吨,城市人均日产垃圾约1公斤,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有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更严重的是在我国的80亿吨垃圾当中有85%以填埋方式处理。其中许多垃圾未经许可就倾倒在了农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分析说,垃圾填埋和堆放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包括硫化氢、甲烷和一些重金属气化物等,长时期吸入这些气体对
位于山西省东南端的阳城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名扬华夏的灿烂文化。自隋朝设立科举以来,这里先后出过120余名进士,出过王国光、张慎言等4位尚书和田从典、陈廷敬两位宰相,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赢得了“康雍盛时、名列三城”的美誉。革命战争时期,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阳城这个文化之乡,也随之掀起了转型跨越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地锁晋北咽喉,雄屏中原腹域,历为三晋门户,战略要冲。自古有“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的美誉。代县境内的雁门关、内长城、边靖楼、杨忠武祠等古迹以及相关的传说掌故,构成了中国韵味独特、旋律高亢的关隘文化。  就在这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古城,这个春天,正鼓荡着新一轮转型跨越发展的激情和热潮。  过去的2011年,代县县委、县政府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全面实施“工业富
万物离不开水,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饮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就我国而言,地域广,取水方法各异,在笔者的辽西老家,人们还在喝地下水,而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源都是大江大河和水库,我国西部地区还有建水窖靠天等水的地方。  世界之大,水源不一样,水的质量不同,饮用方法也各异。    西欧生水随便喝  去年到西欧12国旅游,同团大多数游客手里都拎着一个大水瓶子,只有我与众不同,因为我当海员时曾多次出入西欧各国的港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原来规定有7D00个通用汉字,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力,实在有点太多了。”  周有光的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装修风格:屋里铺的是地板革,还是早已不再流行的米色系;家具的款式也有些老旧,不足10平方米的小书房里,小小的书桌看上去甚至有些寒酸,上面留下了斑斑痕迹。不过,这个家里却有两个还算时尚的物件儿——摆放在客厅里的
铜矿王国百年经营    2010年8月5日,一场震惊世界的矿难发生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850公里的圣何塞矿井。这座矿井主要开采黄金和铜。意外的坍塌造成3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700米深处。直到8月22日,救援人员才比较精确地锁定了矿难发生的实际位置。让人感到意外惊喜的是,33名矿工仅赖井下保存的少量应急物资维持生命,顽强地活着,并积极地配合援救人员直到获得解救。  笔者先后在智利工作达10多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