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式变得尤为重要。而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探讨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大作用,以求推进朗读指导的深入教学。
【关键词】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语文是一门饱含情感的学科,声情并茂的朗读则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抒发。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读出真情实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所以,朗读教学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科学地、扎扎实实地训练,才可以达到朗读目标。怎么做才能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思路,增加阅读量
小学生由于受到阅读水平和知识层面的限制、受到综合能力的影响,在阅读中常常表现出不会思考、难以寻找阅读方向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给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给学生引出一条思考的路子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阅读要求,精心设计有关问题和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看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印象和理解的深度,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内容的吸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性的意义就在学生的阅读中体现出来,使学生学有所得、读有收获。
二、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很大的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都因给的时间短,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而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从而更好、更快地选择、分层,获取信息,让孩子们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生一入学,老师就要针对不同年级及学段的要求,了解学生阅读的喜好、阅读的数量等情况由相应的年级教师测试孩子的阅读能力,然后一生一档,作好学生原始的阅读情况记录,为日后的阅读评价作依据。这样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数量、阅读质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具有较强知识性、科普性、文学性的健康书籍及名人名著,努力使更多的孩子成为阅读兴趣广泛、阅读情趣健康、阅读品位高尚的小博士。当然,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重点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课堂阅读教学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學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方法是,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不够理想的环节处理。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将自己的优秀反思感悟等汇集成册,汇编了《我的感悟》集。
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余光.浅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23.
[3]崔文玲.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祖国:建设版,2003.
[4]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关键词】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语文是一门饱含情感的学科,声情并茂的朗读则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抒发。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读出真情实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所以,朗读教学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科学地、扎扎实实地训练,才可以达到朗读目标。怎么做才能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思路,增加阅读量
小学生由于受到阅读水平和知识层面的限制、受到综合能力的影响,在阅读中常常表现出不会思考、难以寻找阅读方向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给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给学生引出一条思考的路子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阅读要求,精心设计有关问题和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看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印象和理解的深度,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内容的吸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性的意义就在学生的阅读中体现出来,使学生学有所得、读有收获。
二、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很大的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都因给的时间短,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而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从而更好、更快地选择、分层,获取信息,让孩子们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生一入学,老师就要针对不同年级及学段的要求,了解学生阅读的喜好、阅读的数量等情况由相应的年级教师测试孩子的阅读能力,然后一生一档,作好学生原始的阅读情况记录,为日后的阅读评价作依据。这样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数量、阅读质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具有较强知识性、科普性、文学性的健康书籍及名人名著,努力使更多的孩子成为阅读兴趣广泛、阅读情趣健康、阅读品位高尚的小博士。当然,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重点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课堂阅读教学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學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方法是,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不够理想的环节处理。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将自己的优秀反思感悟等汇集成册,汇编了《我的感悟》集。
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余光.浅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23.
[3]崔文玲.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祖国:建设版,2003.
[4]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