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察风云》: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会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反映了党的创新精神,并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发展总布局。这“五位一体”的确立,是否可以理解为体现的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
章友德: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具有开创性的事业。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从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全面建设的现代化,这就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检察风云》: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五位一体”的发展总格局,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特征。作为法治的保障者和捍卫者的政法工作者,如何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彰显时代发展的这一要求呢?
章友德:政法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政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更应该重视和切实贯彻“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这四个特色要求。具体来讲,首先可谈的就是现在转型中国的司法时代性问题,这包括法治理念、司法诚信、执法理念以及司法适应等。当前影响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政法的公信力、司法的诚信问题。
《检察风云》:我很同意你的说法,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体现了时代的创新精神,从过去单一的经济现代化到如今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政法机关在开展司法业务工作中应该主动,适应多角度的全面发展,您认为具体有哪些方面呢?
章友德: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首先从宏观上来看,中国最近几十年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关注经济建设,突出了司法工作保障经济护航的作用,而没有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些方面的立法远远滞后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法治意识,用法律来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要防止司法实践活动滞后于“五位一体”的发展总格局。
其次,从司法实践层面上来看,政法工作者的法律意识虽然较之以往有明显增强,执法的科学、民主、规范程度也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中国法治传统文化的缺失,过去强调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论,加之当代社会利益需求的多元化,老百姓权利意识的增强,政法工作者执法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就面临着新的考验,加强法律意识,法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当务之急。
第三,政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要学会不仅仅从法学的视角去审视,还应该善于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多个视角去思考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应对。比如对于这个时代不断增加的越轨、犯罪问题,我们可以从30多年来中国社会是如何演变,出生成长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完成他们的社会化,在每个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怎么支持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又是如何支持个体社会化等角度去思考,从而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能够深入民心,解决问题。
第四,要有多维视角的思考方式必然需要政法工作者不仅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深入的掌握,而且要对其他学科也要有基本的了解,要及时掌握和应用高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例如政法工作的数据管理、通讯方式、侦查手段、群众工作方法等专业工作都应该融合和及时运用高科技发展的成果,主动适应高科技发展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当今高科技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至今最大和最快的发展与变化,司法实践过程中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应避免在办案过程中由于对其他学科的“无知”而“无识”,或束手无策或错捕、错判。这就要求政法工作者在当今时代,必须对各种高科技犯罪有新的认识和研究,这样才能很好去应对各种新型犯罪的挑战。因此,司法实践要彰显时代精神,实践的主体就是广大政法干警。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技术精湛即能掌握高科技和专业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所以加强人才培养和实务能力培养是时代之需,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检察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我们的检察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工作理念和方法得以创新,从而有利于用法律解决中国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检察风云》: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是怎样的关系?对政法工作的开展有哪些启示?
章友德: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概括,是宏观指导。对于一个超过13亿的巨型人口大国,不可想象没有核心价值的指导中国能够凝聚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去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他们履行职责的重要要求。政法干警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也是他们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最好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在司法实践中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指导与实践的互证关系。
另外,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可从就当前凸显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官民矛盾来思考。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就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国民。今天,中国人民还没有充分享有应该享有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种权利。近年来,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上访、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频发,这就需要司法实践深入推进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如何发挥基层组织、行业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的司法网络,是当下司法工作的重点。因为只有结合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作为,才能将司法工作落实到群众中去,改变以往关起门办案的作风。现在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是权利意识的形成和权力对权利的侵害所形成的。要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对当前的社会矛盾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及时转变政府和国家机关的各种职能,也只有从加强法律监督的角度去维护人民权利,使权力始终在法治的框架下去行使,依法治国的理念才能变成依法行政的实践。
《检察风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坚持开展专业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可以说是党十八大对群众路线传统在新时代的创新。您认为呢?
章友德:是的。专业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们党传统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我们发现,什么时候我们重视群众工作,我们的发展就会充满活力,什么时候我们忽视群众工作,我们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社会稳定就会失去群众基础。革命战争时代,因为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我们才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力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当我们重视群众工作方法的时候,我们的建设就能取得成绩。而每当我们放弃群众工作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时候,我们的建设就遭遇挫折。改革时代,群众工作使我们的改革得到群众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中再次强调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就是意识到人民群众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密切关系。如果我们司法实践中,在走群众路线的问题上,不能很好地从新时期的世情、党情、国情的实际去研究群众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就可能在遇到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中采取“压群众”、“躲群众”、“踢皮球”等简单粗暴或消极被动的工作方法,这样的工作方法常常会导致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脱离群众的危险的客观存在,使执政党面临着执政的合法性危机。
新时期的专业工作还要注意到,我们今天身处在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代,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条件下,群众动员、宣传的新工作方法,充分借助新媒体阅读终端,建立网络、移动阅读等加强与群众联系的新平台,从而拓展在新时期与群众互动,让群众更好地表达意愿诉求,为群众更优质办理相关服务,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
采访:本刊记者 凌燕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章友德: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具有开创性的事业。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从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全面建设的现代化,这就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检察风云》: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五位一体”的发展总格局,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特征。作为法治的保障者和捍卫者的政法工作者,如何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彰显时代发展的这一要求呢?
章友德:政法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政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更应该重视和切实贯彻“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这四个特色要求。具体来讲,首先可谈的就是现在转型中国的司法时代性问题,这包括法治理念、司法诚信、执法理念以及司法适应等。当前影响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政法的公信力、司法的诚信问题。
《检察风云》:我很同意你的说法,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体现了时代的创新精神,从过去单一的经济现代化到如今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政法机关在开展司法业务工作中应该主动,适应多角度的全面发展,您认为具体有哪些方面呢?
章友德: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首先从宏观上来看,中国最近几十年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关注经济建设,突出了司法工作保障经济护航的作用,而没有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些方面的立法远远滞后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法治意识,用法律来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要防止司法实践活动滞后于“五位一体”的发展总格局。
其次,从司法实践层面上来看,政法工作者的法律意识虽然较之以往有明显增强,执法的科学、民主、规范程度也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中国法治传统文化的缺失,过去强调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论,加之当代社会利益需求的多元化,老百姓权利意识的增强,政法工作者执法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就面临着新的考验,加强法律意识,法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当务之急。
第三,政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要学会不仅仅从法学的视角去审视,还应该善于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多个视角去思考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应对。比如对于这个时代不断增加的越轨、犯罪问题,我们可以从30多年来中国社会是如何演变,出生成长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完成他们的社会化,在每个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怎么支持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又是如何支持个体社会化等角度去思考,从而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能够深入民心,解决问题。
第四,要有多维视角的思考方式必然需要政法工作者不仅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深入的掌握,而且要对其他学科也要有基本的了解,要及时掌握和应用高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例如政法工作的数据管理、通讯方式、侦查手段、群众工作方法等专业工作都应该融合和及时运用高科技发展的成果,主动适应高科技发展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当今高科技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至今最大和最快的发展与变化,司法实践过程中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应避免在办案过程中由于对其他学科的“无知”而“无识”,或束手无策或错捕、错判。这就要求政法工作者在当今时代,必须对各种高科技犯罪有新的认识和研究,这样才能很好去应对各种新型犯罪的挑战。因此,司法实践要彰显时代精神,实践的主体就是广大政法干警。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技术精湛即能掌握高科技和专业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所以加强人才培养和实务能力培养是时代之需,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检察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我们的检察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工作理念和方法得以创新,从而有利于用法律解决中国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检察风云》: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是怎样的关系?对政法工作的开展有哪些启示?
章友德: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概括,是宏观指导。对于一个超过13亿的巨型人口大国,不可想象没有核心价值的指导中国能够凝聚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去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他们履行职责的重要要求。政法干警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也是他们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最好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在司法实践中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指导与实践的互证关系。
另外,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可从就当前凸显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官民矛盾来思考。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就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国民。今天,中国人民还没有充分享有应该享有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种权利。近年来,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上访、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频发,这就需要司法实践深入推进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如何发挥基层组织、行业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的司法网络,是当下司法工作的重点。因为只有结合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作为,才能将司法工作落实到群众中去,改变以往关起门办案的作风。现在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是权利意识的形成和权力对权利的侵害所形成的。要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对当前的社会矛盾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及时转变政府和国家机关的各种职能,也只有从加强法律监督的角度去维护人民权利,使权力始终在法治的框架下去行使,依法治国的理念才能变成依法行政的实践。
《检察风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坚持开展专业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可以说是党十八大对群众路线传统在新时代的创新。您认为呢?
章友德:是的。专业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们党传统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我们发现,什么时候我们重视群众工作,我们的发展就会充满活力,什么时候我们忽视群众工作,我们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社会稳定就会失去群众基础。革命战争时代,因为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我们才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力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当我们重视群众工作方法的时候,我们的建设就能取得成绩。而每当我们放弃群众工作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时候,我们的建设就遭遇挫折。改革时代,群众工作使我们的改革得到群众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中再次强调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就是意识到人民群众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密切关系。如果我们司法实践中,在走群众路线的问题上,不能很好地从新时期的世情、党情、国情的实际去研究群众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就可能在遇到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中采取“压群众”、“躲群众”、“踢皮球”等简单粗暴或消极被动的工作方法,这样的工作方法常常会导致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脱离群众的危险的客观存在,使执政党面临着执政的合法性危机。
新时期的专业工作还要注意到,我们今天身处在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代,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条件下,群众动员、宣传的新工作方法,充分借助新媒体阅读终端,建立网络、移动阅读等加强与群众联系的新平台,从而拓展在新时期与群众互动,让群众更好地表达意愿诉求,为群众更优质办理相关服务,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
采访:本刊记者 凌燕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