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馆里供奉着丐帮祖师画像,像简笔画般的勾勒,简约而绝不简单;画像的下方则供放着丐帮祖师最爱的两件宝贝:一个酒葫芦和一根“打狗棒”。
为了尽可能减少途中损耗,盐运商经常在盐底铺草,避免盐屑在搬滩、摩擦、碰撞时撒落,从而保证到站交秤时耗损较小。这种草被称为“盐草”。
罗明先就像一部民国江湖的活史书,至今仍然记得帮会的一些暗语黑话。虽然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袍哥”的光辉已暗淡下来,但他却是活着的江湖傳奇。
谈起“十八帮”,就不得不说到盐帮。由于黔不产盐,当年贵州的盐主要来自四川,川盐入黔,主要途径是河运,赤水河盐道历史悠久,早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即已开辟。到了清代的鼎盛时期,官府在土城设仁岸盐码头,并由此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转运站。川盐入黔,从合江转船,至鲢鱼溪改陆路,由人背马驮,翻崇盘,越七里坎,到小关子,沿赤水河至土城到茅台以上地区。船夫、纤夫、马帮、脚夫在赤水河及群山中跋涉,走出了充满艰辛又蔚为壮观的川盐入黔之路。绵延了一千多年的川盐入黔,为赤水河航运史写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不计其数的船工和盐工,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走出了一条血泪交织的古盐运航道。
位于山谷之中的赤水河河道狭窄,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为运盐之路徒添了无数的艰难,看似平静的河道,实则充满未知的凶险。船工们为逆水行船,避险滩,以性命相搏,渐渐积累起了行船的智慧;盐工们在转运食盐的路上,跋山涉水,只为能多赚取一点养家糊口的银钱。 盐草一般为稻草,但因稻草是当时人们盖房的主要材料,往往缺市,因而又专门有人为盐船割茅草来作盐草,由此也就出现了专门从事盐草经营的行业,因为盐草是一次性使用,盐船到岸时,便将盐草弃之,在赤水重新装载时,又需再买盐草来作为铺垫。而盐船的主人会把要丢弃的盐草适当作价,卖给“金火帮”(由盐帮中下层成员衍生的组织)熬草取盐,虽然用盐草熬出的盐质量较差,但成本低廉,足以成为盐帮底层成员的另一项收入来源。
袍哥的“清帮”和“荤帮”最后一位袍哥的江湖记忆
土城因盐而兴,盐帮在当地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位于“十八帮”之首的袍哥,无疑是一个更具传奇性的组织。走进石板街,远远就能看见“袍哥”的旗帜随风飘荡,“袍哥”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一个诡谲而神秘的代名词。近三百年来,袍哥与洪帮、青帮在中国并称为“江湖三大势力”,作为当时的一种江湖文化符号,传承着“义”和“信”的教条。
袍哥把“义”上升到行为的最高标准——“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翻译过来意思是:袍哥在关键时刻能义字为先,挺身而出,绝不含糊,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土城的袍哥,分为“清帮”和“荤帮”。“清帮”就是一般的会员,不涉及暴力、违法活动,而所谓“荤帮”,则是专门负责向烟馆等收取“管理费”,帮人摆平事端。
罗明先老人就像一部民国江湖的活史书,至今仍然记得“袍哥”帮会的一些暗语黑话。虽然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袍哥”的光辉已暗淡下来,但他却是土城生活的见证,是活着的江湖传奇,只要他一天还在袍哥堂口里,那过去的江湖岁月就从未离我们远去……
为了尽可能减少途中损耗,盐运商经常在盐底铺草,避免盐屑在搬滩、摩擦、碰撞时撒落,从而保证到站交秤时耗损较小。这种草被称为“盐草”。
罗明先就像一部民国江湖的活史书,至今仍然记得帮会的一些暗语黑话。虽然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袍哥”的光辉已暗淡下来,但他却是活着的江湖傳奇。
谈起“十八帮”,就不得不说到盐帮。由于黔不产盐,当年贵州的盐主要来自四川,川盐入黔,主要途径是河运,赤水河盐道历史悠久,早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即已开辟。到了清代的鼎盛时期,官府在土城设仁岸盐码头,并由此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转运站。川盐入黔,从合江转船,至鲢鱼溪改陆路,由人背马驮,翻崇盘,越七里坎,到小关子,沿赤水河至土城到茅台以上地区。船夫、纤夫、马帮、脚夫在赤水河及群山中跋涉,走出了充满艰辛又蔚为壮观的川盐入黔之路。绵延了一千多年的川盐入黔,为赤水河航运史写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不计其数的船工和盐工,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走出了一条血泪交织的古盐运航道。
位于山谷之中的赤水河河道狭窄,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为运盐之路徒添了无数的艰难,看似平静的河道,实则充满未知的凶险。船工们为逆水行船,避险滩,以性命相搏,渐渐积累起了行船的智慧;盐工们在转运食盐的路上,跋山涉水,只为能多赚取一点养家糊口的银钱。 盐草一般为稻草,但因稻草是当时人们盖房的主要材料,往往缺市,因而又专门有人为盐船割茅草来作盐草,由此也就出现了专门从事盐草经营的行业,因为盐草是一次性使用,盐船到岸时,便将盐草弃之,在赤水重新装载时,又需再买盐草来作为铺垫。而盐船的主人会把要丢弃的盐草适当作价,卖给“金火帮”(由盐帮中下层成员衍生的组织)熬草取盐,虽然用盐草熬出的盐质量较差,但成本低廉,足以成为盐帮底层成员的另一项收入来源。
袍哥的“清帮”和“荤帮”最后一位袍哥的江湖记忆
土城因盐而兴,盐帮在当地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位于“十八帮”之首的袍哥,无疑是一个更具传奇性的组织。走进石板街,远远就能看见“袍哥”的旗帜随风飘荡,“袍哥”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一个诡谲而神秘的代名词。近三百年来,袍哥与洪帮、青帮在中国并称为“江湖三大势力”,作为当时的一种江湖文化符号,传承着“义”和“信”的教条。
袍哥把“义”上升到行为的最高标准——“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翻译过来意思是:袍哥在关键时刻能义字为先,挺身而出,绝不含糊,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土城的袍哥,分为“清帮”和“荤帮”。“清帮”就是一般的会员,不涉及暴力、违法活动,而所谓“荤帮”,则是专门负责向烟馆等收取“管理费”,帮人摆平事端。
罗明先老人就像一部民国江湖的活史书,至今仍然记得“袍哥”帮会的一些暗语黑话。虽然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袍哥”的光辉已暗淡下来,但他却是土城生活的见证,是活着的江湖传奇,只要他一天还在袍哥堂口里,那过去的江湖岁月就从未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