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五月,激情似火。衢江大地到处是一派蓬勃发展、锐意进取的喜人场面,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持续突破,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守卫一方土地,造福一方人民,衢江区的高速发展倾注了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国土人汗水和心血,他们用真情为管好衢江区的每一寸土地持续给力。
土地开发整理
荒芜地变成聚宝盆
走进位于衢江区莲花镇月山村的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在这片508亩的精品示范园区内,一株株玫瑰花竞相绽放,香气怡人。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山。“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最初得益于衢江国土资源分局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负责公司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傅小丰笑着相告。2007年,公司老总王叶明带着团队第一次到衢江区莲花镇月山村考察选地时,在这里看到的还是满眼的荒山,没想到几个月时间,在衢江国土分局开发整理后,荒山不仅变成了平整的耕地,还修建了沟、路、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这让王叶明欣喜不已,当即决定投资1.8亿元在此地发展玫瑰产业。
“土地开发整理,改田、改土、治水、修路、筑渠,荒地变耕地,不断引来业主开发,我们的土地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成了聚宝盆。”月山村党支部书记胡洪良乐呵呵地说,九九红玫瑰公司引进后,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近3000亩,还让村民们赚起了“双薪”。在九九红玫瑰公司上班的70多名员工,大多数都是月山村村民,他们在领取每亩400元至600元不等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又被公司聘用,每人每月工资收入一千多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玫瑰、葡萄、草莓一个个现代农业项目相继落户月山村,现在这个有444户农户共1537人、耕地面积1380亩、山林面积1187亩的村庄,已经成为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的一部分。
在衢江区周家乡上岗头村283亩低次园地开发项目区内,配套道路纵横交错,排灌渠道覆盖全场,田块上已种起了甜石榴和樱桃,绿油油一片。正在地里忙着的村支部书记汪增富笑着坦言:“这片甜石榴和樱桃是去年种植的,长势非常好,今年我们打算在上面搭建大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预计投产后亩均收益将超万元。”
上岗头村的这片低次园地,原先种植的全是柑桔,由于品种老化,质量下降,再加上全国柑桔产量过剩,收益是一年不如一年。2009年5月,衢江国土分局结合当年柑桔品质转型提升工程,投资近500万元,对这片低次园地进行了开发整理。
“土地开发整理完毕,就有不少业主要求租赁这片土地。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决定不外租,改种甜石榴和樱桃,由村集体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水果基地。”汪增富说,当年村两委就统一购进了种苗进行种植,期间还套种了油菜、花生、西瓜等农作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如何将新开发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摆在我们乡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近两年来,我们乡紧抓低丘缓坡开发和低次园地改造的发展机遇,及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四季水果之乡’的发展思路,培育了一批具有衢江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周家乡党委书记王耀林介绍,该乡仅2009年和2010年就完成了低丘缓坡开发和低次园地改造4000亩,实现土地流转2300亩,淘汰了一批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的传统农业产品,新发展了山茶油基地、樱桃基地、猕猴桃基地、甜石榴基地、蜜桃基地、杨梅基地和精品枇杷基地,一个现代农业特色精品基地已初具规模。
高效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数量,让荒芜地变成聚宝盆,是衢江区国土资源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近5年来,该局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完成低丘缓坡(低次园地)开发项目115个,投入资金2.547亿元,实施土地整理规模21089亩,新增耕地面积17852亩;完成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9个,投入资金2.047亿元,建成标准农田103950亩,新增耕地面积21313亩。
探索长效管理
坚持耕地持续保护
保护耕地,关系到衢江四十万人的吃饭问题。把这个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干实、干好,是衢江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广大干部的神圣职责。
“严格确保全区40.93万亩基本农田质量面积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持续保护、土地开发整理、节约集约用地等,实现全区耕地面积有提高、质量有提升。”衢江国土分局执行最严格的国家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确保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年末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和标准农田保护面积、质量达到要求。
衢江区全面落实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巡查网络,加大土地执法力度。通过建立遍布各乡镇、村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网络,有效地预防了非法占用或破坏耕地的行为。五年来,全区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率达到95%,其中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衢江国土分局还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创新土地协管制度,进一步推进耕地持续保护。2007年衢江国土分局在全区实行土地协管员制度后发现存在一些弊端,经过探索和研究,2009年衢江国土分局改变以往协管员由村两委主要干部兼任的方式,拨付专门工作经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强、敢说真话、敢于碰硬、群众信任度高的人员作为专职土地协管员,划定责任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
“勃垅村有村民未经批准在低次园地整理项目区内建猪舍,我们已经在现场进行劝说”去年10月,云溪乡土地专职协管员在巡查中发现该起违法建房后,及时组织力量予以制止,并第一时间上报区国土局,现场拍照,下发停建通知,調查取证,经过说法教育,该村民认识到错误,自行组织拆除,并平整土地,回填熟土,最终顺利通过区土地整理中心现场验收。
自2009年4月云溪乡在试点中实行土地协管新机制以来,农村违法占地建房发案数较之以前大幅下降,由原来的每月20余起下降至每月1-2起,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达到“治旧控新”目的,尤其是节假日等传统违法占地案件多发期,经土地协管员的集中巡查,违法案件得到有效制止。
地质灾害防治
筑牢群众安全防护墙
“要不是预警预报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衢江区上方镇金牛村下西坑自然村村民阮荣强提起去年发生的“6.18”特大洪灾时,仍然激动万分。
去年6月17日,衢江区普降大雨,极有可能突发地质灾害,区、乡两级及时发出了蓝色预警。在上方镇金牛村下西坑自然村,当时身为村地质灾害巡查员的村务工作组副组长毛水标接到预警信息后,连夜不间断地进行巡查。18日凌晨3时,毛水标发现河水已经漫上村道,连忙组织全村村民紧急转移。在转移后不久,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就袭击了该村,造成电力中断,通讯中断,道路中断,倒塌房屋21户90余间。但在区、乡、村三级及时预警预报下,全村300多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衢江区是地质灾害易发和多发区,为确保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该区国土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治理工作,及时调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对全区6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区、乡、村层层分解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具体监测人,提出具体防治措施,落实监测和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和报警号码。该局还积极争取资金对地质灾害进行集中整治,去年安排落实防治资金165万元,落实治理项目7个,特别是太真乡王家山崩塌隐患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及时向省厅申报项目,到位资金49万元,经过45天的奋战,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
五年来,衢江区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全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共向省争取补助资金274.64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17个,解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1251人,争取省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指标40.02亩,搬迁群众32户125人。
(责编:耿国彪)
土地开发整理
荒芜地变成聚宝盆
走进位于衢江区莲花镇月山村的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在这片508亩的精品示范园区内,一株株玫瑰花竞相绽放,香气怡人。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山。“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最初得益于衢江国土资源分局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负责公司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傅小丰笑着相告。2007年,公司老总王叶明带着团队第一次到衢江区莲花镇月山村考察选地时,在这里看到的还是满眼的荒山,没想到几个月时间,在衢江国土分局开发整理后,荒山不仅变成了平整的耕地,还修建了沟、路、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这让王叶明欣喜不已,当即决定投资1.8亿元在此地发展玫瑰产业。
“土地开发整理,改田、改土、治水、修路、筑渠,荒地变耕地,不断引来业主开发,我们的土地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成了聚宝盆。”月山村党支部书记胡洪良乐呵呵地说,九九红玫瑰公司引进后,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近3000亩,还让村民们赚起了“双薪”。在九九红玫瑰公司上班的70多名员工,大多数都是月山村村民,他们在领取每亩400元至600元不等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又被公司聘用,每人每月工资收入一千多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玫瑰、葡萄、草莓一个个现代农业项目相继落户月山村,现在这个有444户农户共1537人、耕地面积1380亩、山林面积1187亩的村庄,已经成为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的一部分。
在衢江区周家乡上岗头村283亩低次园地开发项目区内,配套道路纵横交错,排灌渠道覆盖全场,田块上已种起了甜石榴和樱桃,绿油油一片。正在地里忙着的村支部书记汪增富笑着坦言:“这片甜石榴和樱桃是去年种植的,长势非常好,今年我们打算在上面搭建大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预计投产后亩均收益将超万元。”
上岗头村的这片低次园地,原先种植的全是柑桔,由于品种老化,质量下降,再加上全国柑桔产量过剩,收益是一年不如一年。2009年5月,衢江国土分局结合当年柑桔品质转型提升工程,投资近500万元,对这片低次园地进行了开发整理。
“土地开发整理完毕,就有不少业主要求租赁这片土地。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决定不外租,改种甜石榴和樱桃,由村集体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水果基地。”汪增富说,当年村两委就统一购进了种苗进行种植,期间还套种了油菜、花生、西瓜等农作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如何将新开发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摆在我们乡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近两年来,我们乡紧抓低丘缓坡开发和低次园地改造的发展机遇,及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四季水果之乡’的发展思路,培育了一批具有衢江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周家乡党委书记王耀林介绍,该乡仅2009年和2010年就完成了低丘缓坡开发和低次园地改造4000亩,实现土地流转2300亩,淘汰了一批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的传统农业产品,新发展了山茶油基地、樱桃基地、猕猴桃基地、甜石榴基地、蜜桃基地、杨梅基地和精品枇杷基地,一个现代农业特色精品基地已初具规模。
高效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数量,让荒芜地变成聚宝盆,是衢江区国土资源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近5年来,该局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完成低丘缓坡(低次园地)开发项目115个,投入资金2.547亿元,实施土地整理规模21089亩,新增耕地面积17852亩;完成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9个,投入资金2.047亿元,建成标准农田103950亩,新增耕地面积21313亩。
探索长效管理
坚持耕地持续保护
保护耕地,关系到衢江四十万人的吃饭问题。把这个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干实、干好,是衢江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广大干部的神圣职责。
“严格确保全区40.93万亩基本农田质量面积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持续保护、土地开发整理、节约集约用地等,实现全区耕地面积有提高、质量有提升。”衢江国土分局执行最严格的国家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确保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年末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和标准农田保护面积、质量达到要求。
衢江区全面落实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巡查网络,加大土地执法力度。通过建立遍布各乡镇、村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网络,有效地预防了非法占用或破坏耕地的行为。五年来,全区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率达到95%,其中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衢江国土分局还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创新土地协管制度,进一步推进耕地持续保护。2007年衢江国土分局在全区实行土地协管员制度后发现存在一些弊端,经过探索和研究,2009年衢江国土分局改变以往协管员由村两委主要干部兼任的方式,拨付专门工作经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强、敢说真话、敢于碰硬、群众信任度高的人员作为专职土地协管员,划定责任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
“勃垅村有村民未经批准在低次园地整理项目区内建猪舍,我们已经在现场进行劝说”去年10月,云溪乡土地专职协管员在巡查中发现该起违法建房后,及时组织力量予以制止,并第一时间上报区国土局,现场拍照,下发停建通知,調查取证,经过说法教育,该村民认识到错误,自行组织拆除,并平整土地,回填熟土,最终顺利通过区土地整理中心现场验收。
自2009年4月云溪乡在试点中实行土地协管新机制以来,农村违法占地建房发案数较之以前大幅下降,由原来的每月20余起下降至每月1-2起,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达到“治旧控新”目的,尤其是节假日等传统违法占地案件多发期,经土地协管员的集中巡查,违法案件得到有效制止。
地质灾害防治
筑牢群众安全防护墙
“要不是预警预报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衢江区上方镇金牛村下西坑自然村村民阮荣强提起去年发生的“6.18”特大洪灾时,仍然激动万分。
去年6月17日,衢江区普降大雨,极有可能突发地质灾害,区、乡两级及时发出了蓝色预警。在上方镇金牛村下西坑自然村,当时身为村地质灾害巡查员的村务工作组副组长毛水标接到预警信息后,连夜不间断地进行巡查。18日凌晨3时,毛水标发现河水已经漫上村道,连忙组织全村村民紧急转移。在转移后不久,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就袭击了该村,造成电力中断,通讯中断,道路中断,倒塌房屋21户90余间。但在区、乡、村三级及时预警预报下,全村300多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衢江区是地质灾害易发和多发区,为确保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该区国土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治理工作,及时调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对全区6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区、乡、村层层分解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具体监测人,提出具体防治措施,落实监测和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和报警号码。该局还积极争取资金对地质灾害进行集中整治,去年安排落实防治资金165万元,落实治理项目7个,特别是太真乡王家山崩塌隐患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及时向省厅申报项目,到位资金49万元,经过45天的奋战,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
五年来,衢江区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全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共向省争取补助资金274.64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17个,解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1251人,争取省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指标40.02亩,搬迁群众32户125人。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