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视频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发展,电子技术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有新的电子产品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在不断丰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最初的幻灯片,到如今的电脑、投影仪、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微视频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新兴科技的教学手段,使教与学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微视频所具有的时间短、内容较少,能突出物理的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正适合于初中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的身心特点。微视频能在短时间内把物理现象展現出来,它的声图并茂可引起初中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具体的学习情景。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了:充分利用微视频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1.小实验激趣引入门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的环节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上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时,我让学生做了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漏斗口向下,将乒乓球按在漏斗里,从漏斗向下吹气时,松开手,乒乓球不会掉下去。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我接着问学生:“如果把漏斗向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我们向上吹气,乒乓球又会怎样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乒乓球会飞出去。”对于这个回答我不置肯否,而只是叫同学来试试。结果他们被看到的现象惊呆了:乒乓球不会飞出去!“这是为什么呢?”,许多学生顿时产生了疑问,恨不得马上解开这个迷团。于是学生想学物理的兴趣就这样被我点燃了。
  2.微视频激发求知欲
  漏斗吹乒乓球是容易做的小实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实验是课堂教学需要而又不能做的实验,如果通过微视频来创设情景,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时,大自然的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现象不能通过实验来产生。上课时我就先放两段视频:一段龙卷风的视频,场景壮观,龙卷风经过之处,房屋顶被掀翻,树木连根拔起;一段水中漩涡的视频,漩涡周围的漂浮物也被“吸”了进去。这些微视频反应了流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看微视频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从而了解其原理得来的,有些实验即使可以演示操作,但可见度比较低,学生不易观察,效果不明显。由于初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这就使学习的难度增大。这时教师就可借助现代教学设备中的多媒体技术,用微视频将抽象的现象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物理思维的品质。
  1.微视频化抽象为具体
  在讲《重力》一节时,涉及到失重现象,学生没有体验过失重,为了帮助学生对失重现象的理解,这时放一段宇航员在飞船里行走的视频,看到宇航员悬在飞船里,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还要用手抓住飞船里的固定物体,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想象失重现象。
  2.微视频突破难点
  许多物理知识如果单靠老师的讲解,特别是难于理解的难点,是很难得到突破的。每当这个时候,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就可以突破重难点了。例如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对初中学生理解相对运动是难点。课堂教学时,我就播放一段微视频:坐在行驶的列车上感觉车外的景物在向后退,当车停下时,车外的景物并没动;当对面的列车开动时,感觉自己坐的列车也在行驶,对面的列车行过后才发现自己坐的车还停在原处,……熟悉的画面和感受,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了。
  3.微视频变模糊为清晰
  在学习《熔化和凝固》一节内容时,学生虽然通过实验观察了冰和石蜡的熔化过程,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难以清晰地观察到冰和石蜡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当学生实验结束后,我就再用微视频慢速播放,学生们就观察得更清楚了,对熔化条件及过程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三、利用微视频发挥演示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是通过观察、分析物理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物理规律来获取物理知识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实验不易在教室中直接操作,更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安全的原因不便于进行实验演示。
  1.微视频演示有如身临其境
  在学习《大气压强》知识时,课堂学习需要演示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但由于水银这种重金属会散发出有毒气体,实验室里没有水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我借助微视频给学生分析托里拆利测大气压强方法的原理,从视频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玻璃管中的水银下降,而下降到一定位置后就不下降了,而且当玻璃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水银柱的高度不变。这样的微视频演示既安全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微视频演示消除疑惑
  在分析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时,有部分学生持怀疑的态度。因为从理论上计算,大气压强可支持约10米高的水柱,但想去验证,10米长的透明管是不好找的,于是我再次通过视频观让学生看大气压支持水柱的高度,从而消除了学生的疑惑。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微视频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的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能用微视频完全替代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实验还是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获取一手资料,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春霞.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物理教学法.
  [3]张永明.谈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课本上的例子不感兴趣、课本上的例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有的个别例子的问题情境在现有条件下不易操作、学生有时对简单的“讲—练”的模式感到厌倦等问题。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反思,我探索到了一个方法: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情境,并以此为整堂课新授内容展开的主线,我姑且称之为课堂的“主题”。  我曾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应
期刊
桃褐腐病是由Monilinia spp.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桃树病害,我国桃褐腐病菌主要有三个种,分别为Monilinia fructicola, Monilia yunnanensis和Monilia mumecola。本研究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的桃褐腐病样进行病菌分离,并对其中的M. mumecola菌群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13-2014年夏季,从不同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止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是退耕还林、治理蓄洪的重要举措。由于滑模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以及施工场地占用少等优点,并且采用该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率,缓解工期紧张的问题,具有紧急度汛的作用。因此,滑模施工技术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多种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昆虫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上亿年进化出的特殊生理结构,还得益于其体内共
摘 要:历史老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针对目前历史课堂中教师单向授课、学生缺乏学习历史兴趣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在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关键词:初中课堂;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一节历史课是否成功的
摘 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在初中几何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灵活性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局限于一个解题方法,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发展思维,使得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以及多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出独特、新颖、简单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初中;几何数学;发散思维  我国初中几何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按照固定的模式将数学知
【关键词】语文教学 重课内阅读 轻课外阅读 图书室 高耗低效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只有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死胡同,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加强课外阅读就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的一把快犁。其实,博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它的重要作用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