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被动结构为视角,通过语言迁移理论研究英语国家留学生的汉语句法习得,重点对比分析汉语和英语被动句结构的异同,描述英语母语留学生在意义被动句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应用到具体教学中。
关键词: 英语母语留学生 被动结构 母语迁移
1.引言
自20世紀中期开始,语言迁移便开始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门话题,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研究二语习得的代表性学者Ellis(1994)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实际上是母语向二语逐步迁移的过程。20世纪末期开始,Gass(1996)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迁移理论带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内,对语言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所产生的迁移作用。近年来,随着汉语学习热的兴起,国内一部分学者开始研究英语对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句法习得所产生的迁移作用(黄露阳2009;刘绍忠2000;徐子亮1999)。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讨论迁移作用在习得者身上表现出的共性现象。
本研究旨在以被动结构习得为视角,通过语言迁移理论研究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句法习得,分析英语句法如何对汉语习得产生干扰,并运用Pienemann(1998)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分析留学生汉语句法习得个体差异的原因。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英语国家留学生的汉语被动句使用情况进行错误分析,运用分类、对比的方法,首先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其次是描写,即对分出来的在意义和结构上的共同点进行归类并一一列举,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本研究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宁波大学等宁波地区各高校中欧美留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本研究小组一方面与欧美留学生们进行口头交流,在会话中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汉语被动结构,另一方面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选择、改错和翻译。
3.英语母语留学生被动句习得的错误分析
3.1语法错误
3.1.1滥用被动标志词
(1)同学们被挨了老师批评。
(2)我的股票被受损害了。
从调查问卷中的统计分析发现,滥用被动标志词是留学生在汉语被动句习得上普遍犯的错误。英语被动句必须含有被动标记词be或get,在汉语中诸如“挨”、“受”等本身就含有被动含义,英语母语留学生受到母语的迁移,认为汉语被动句必须含有“被”、“给”等被动句标记词,忽略那些已经含有被动含义的动词。
3.1.2缺少助动词
(3)他的钱包被偷。
英语动词的过去分词通常以ed结尾,也有其他一些不规则变化,但是汉语的动词不存在曲折变化,需要助词“了”或“着”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时态。在汉语习得程度比较低的英语留学生中,这类助词漏掉的现象非常普遍。例(4)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句病句的正确表达为:他的钱包被偷了。
3.1.3误用“把”字
(4)他在路上把手机被人偷了。
在汉语句法中,“把”字可以使受事主体提前,留学生们知道“被”和“把”都可以使受事主体置于动词之前,但是他们常常将两者一起使用,产生如例句(4)的错误。此句的正确表达为:他在路上手机被偷走了。
3.2语用方面的偏误
本文收集到的被动句语用方面的偏误主要在于被动句使用场合和语体色彩。
3.2.1使用场合
(5)同学们的寝室都很干净,人也很热情。我们的行李都被他们抢着帮忙安放。
汉语中,使用被动句较多强调负面的、不愉快的情感色彩。英语被动句却不含这种负面感情,所以例句(5)所使用的被动句不符合所要表达的正面情感。例(5)前一句说明同学们的优点,后一句要以他们帮忙安放行李突出热情,但是被动句传达的语义并非十分积极,在此使用造成语篇衔接上的不自然。应改为:同学们的寝室都很干净,人也很热情。他们都抢着帮忙安放行李。
3.3.2语体色彩
我们在调查中还常发现留学生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的使用混淆情况。如留学生的其中一题翻译为:(6)他为父亲所揍。
“为……所……”是古语格式,在此显得不合时宜。此句应改为:他被父亲揍了。
Pienemann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旨在通过研究学习者大脑的语言加工程序,解释语言加工能力对语言迁移的制约,预示中介语的发展途径。其认为母语迁移受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的制约,而不受语言类型关系的影响,只有当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必要的加工前提时,相关的语法特征才会发生迁移(转引自尹洪山、刘振前,2007)。这个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英语留学生受英语母语的迁移作用也各不相同。我们认为这为留学生在被动句使用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提供了解释。
4.结语
由以上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的干扰一部分来源于其母语造成的负迁移。在对外汉语被动句的教学上,我们应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将语法和语用两者结合起来,在初级阶段讲解被动句的同时扩充学生的词汇量,特别是和被动句密切相关的动词,如带贬义感情色彩的动词。同时可以运用Pienemann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分析造成留学生汉语句法习得个体差异的原因,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汉语被动句。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2]Gass,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The role of language transfer[A].In W.Ritchie
关键词: 英语母语留学生 被动结构 母语迁移
1.引言
自20世紀中期开始,语言迁移便开始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门话题,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研究二语习得的代表性学者Ellis(1994)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实际上是母语向二语逐步迁移的过程。20世纪末期开始,Gass(1996)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迁移理论带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内,对语言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所产生的迁移作用。近年来,随着汉语学习热的兴起,国内一部分学者开始研究英语对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句法习得所产生的迁移作用(黄露阳2009;刘绍忠2000;徐子亮1999)。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讨论迁移作用在习得者身上表现出的共性现象。
本研究旨在以被动结构习得为视角,通过语言迁移理论研究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句法习得,分析英语句法如何对汉语习得产生干扰,并运用Pienemann(1998)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分析留学生汉语句法习得个体差异的原因。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英语国家留学生的汉语被动句使用情况进行错误分析,运用分类、对比的方法,首先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其次是描写,即对分出来的在意义和结构上的共同点进行归类并一一列举,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本研究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宁波大学等宁波地区各高校中欧美留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本研究小组一方面与欧美留学生们进行口头交流,在会话中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汉语被动结构,另一方面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选择、改错和翻译。
3.英语母语留学生被动句习得的错误分析
3.1语法错误
3.1.1滥用被动标志词
(1)同学们被挨了老师批评。
(2)我的股票被受损害了。
从调查问卷中的统计分析发现,滥用被动标志词是留学生在汉语被动句习得上普遍犯的错误。英语被动句必须含有被动标记词be或get,在汉语中诸如“挨”、“受”等本身就含有被动含义,英语母语留学生受到母语的迁移,认为汉语被动句必须含有“被”、“给”等被动句标记词,忽略那些已经含有被动含义的动词。
3.1.2缺少助动词
(3)他的钱包被偷。
英语动词的过去分词通常以ed结尾,也有其他一些不规则变化,但是汉语的动词不存在曲折变化,需要助词“了”或“着”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时态。在汉语习得程度比较低的英语留学生中,这类助词漏掉的现象非常普遍。例(4)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句病句的正确表达为:他的钱包被偷了。
3.1.3误用“把”字
(4)他在路上把手机被人偷了。
在汉语句法中,“把”字可以使受事主体提前,留学生们知道“被”和“把”都可以使受事主体置于动词之前,但是他们常常将两者一起使用,产生如例句(4)的错误。此句的正确表达为:他在路上手机被偷走了。
3.2语用方面的偏误
本文收集到的被动句语用方面的偏误主要在于被动句使用场合和语体色彩。
3.2.1使用场合
(5)同学们的寝室都很干净,人也很热情。我们的行李都被他们抢着帮忙安放。
汉语中,使用被动句较多强调负面的、不愉快的情感色彩。英语被动句却不含这种负面感情,所以例句(5)所使用的被动句不符合所要表达的正面情感。例(5)前一句说明同学们的优点,后一句要以他们帮忙安放行李突出热情,但是被动句传达的语义并非十分积极,在此使用造成语篇衔接上的不自然。应改为:同学们的寝室都很干净,人也很热情。他们都抢着帮忙安放行李。
3.3.2语体色彩
我们在调查中还常发现留学生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的使用混淆情况。如留学生的其中一题翻译为:(6)他为父亲所揍。
“为……所……”是古语格式,在此显得不合时宜。此句应改为:他被父亲揍了。
Pienemann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旨在通过研究学习者大脑的语言加工程序,解释语言加工能力对语言迁移的制约,预示中介语的发展途径。其认为母语迁移受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的制约,而不受语言类型关系的影响,只有当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必要的加工前提时,相关的语法特征才会发生迁移(转引自尹洪山、刘振前,2007)。这个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英语留学生受英语母语的迁移作用也各不相同。我们认为这为留学生在被动句使用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提供了解释。
4.结语
由以上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的干扰一部分来源于其母语造成的负迁移。在对外汉语被动句的教学上,我们应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将语法和语用两者结合起来,在初级阶段讲解被动句的同时扩充学生的词汇量,特别是和被动句密切相关的动词,如带贬义感情色彩的动词。同时可以运用Pienemann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分析造成留学生汉语句法习得个体差异的原因,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汉语被动句。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2]Gass,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The role of language transfer[A].In W.Ritch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