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三立足” 激发阅读新体验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肌”,那么阅读教学就是“骨”,只有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撑起语文教学的整体。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
  大量的主题“阅读链接”的融入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理解、分析、写作的能力。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如何更好地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单凭单元中三两篇课文未免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阅读链接”的引用其实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样的短板。“阅读链接”架起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橋梁。但是不少教师面对“阅读链接”这样一个闯入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它是课文以外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于是这样一个闯入者就被束之高阁,成了多余者。这一座精美的桥梁便沦为摆设,而教师之后却又高呼无桥可用。那么如何使用“阅读链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呢?我认为做好“三立足”是必不可少的。
  一、立足差异,对比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会涉及不少日常事物的描写。但是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件事,不同的作家身处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此时,“阅读链接”便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和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同类题材的对比阅读,寻找同一题材在表达上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作家的不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文体意识和表达意识。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这是一篇科技小品文,语言生动,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琥珀的价值。课后“阅读链接”则是王文利的《琥珀物语》相关内容。两位作者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课文采用的是外部观察者的宏观角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讲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而“阅读链接”则采用事物内部发展的微观视角,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严谨准确地解释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阅读,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而科学地理解琥珀形成的自然现象,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猫》,作者老舍先生将猫写得栩栩如生,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样是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课后“阅读链接”节选了夏丏尊和周而复的两篇短文。这三位作家的情感是相同的,但是描写内容和表达的手法却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老舍先生的《猫》主要从猫的一些活动、习性等来突出猫的特点;夏丏尊的文章主要描写了不同的人对猫的喜爱之情;周而复则重在描写猫的外貌特点,突出猫的可爱。
  从写法上看,老舍先生运用明贬实褒的手法,开篇即讲“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但是在文中,他对猫的这种古怪性格并不讨厌,反而觉得可爱,特别是对刚满月小猫的描写,更是生动形象,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夏丏尊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分别从邻居、路人、妻儿和“我”对猫的态度展开介绍,突出了猫的可爱;周而复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注重外貌特点,特别是几处比喻手法的使用,把猫的可爱活泼描写得生动又形象。
  三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真可谓殊途同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人或事,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立足文本,深化阅读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这种情感或深沉、或压抑、或悲伤、或自豪、或忧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怀才不遇后内心的坚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远行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热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在文本教学中,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至关重要。
  例如五年级下册《桂花雨》,文中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段经历,包括与人为善的父母、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民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今,社会高度发达,交通便捷、通讯多样,学生很难体会乡愁的滋味。要想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一篇课文是绝对不够的。“阅读链接”选取了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的相关片段,作者并没有像《桂花雨》一样选取最典型的事物去细致描写,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对师友的思念之情,情感浓郁而深沉。通过两篇文章的融合,能够较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
  又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文章情感爱恨交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前后内容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阅读链接”里的三首诗,同样展示了祖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教师要将课文和“阅读链接”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立足融合,拓展阅读
  新课改倡导整本书阅读、一类书阅读,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链接”。例如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以散文的行文特点、诗化的语言、儿童的视角再现自己曾经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场景。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体会童年乐趣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延伸到一本书的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交代了作者用文字描绘祖父园子的缘由,虽然主人不在了,园子里的一切只能想象,但点滴之间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童年时光的美好。这些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够激发他们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去感受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不同精彩,去感受童年的快乐和亲情的温暖。
  又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经适当加工后成为学生易懂的现代文。文中鲜活的人物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对古典名著特别是原著有所涉猎。“阅读链接”节选了《三国演义》第46回的相关片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融合阅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不同之处,知道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自然明快的特点,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促进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在阅读素材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契合文本的阅读素材并与课文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情感的体验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链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扎实做好“三立足”,让“阅读链接”不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多余者,让它一同撑起语文教学的“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科:小学语文 教材版本:苏教2001课标版五年级上册  主讲教师:丁振东 学校:南通市北城小学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品读小说中的巧合处,能够初步感受“巧合”艺术的特點及作用,并进一步通过纵向串连,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主题,从而激发深入阅读整本书和原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初步感受“巧合”艺术的特点及作用;纵向串连,体会小说主题。
期刊
近年来,人工智能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重视。中小学校纷纷引进各种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农村学校也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人工智能教室的打造、硬件设备的完善、课程教材的开发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如何让人工智能教育之花在农村校园绽放,多数农村学校仍然比较迷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己两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将谈一谈在农
期刊
学科:小学美术  教材版本:苏少2011课标版  五年级上册  主讲教师:孟军  学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简要了解舟船的起源与基本知识,分析、梳理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饰特征,能够创造出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和谐的舟船形象;同时通过对舟船知识的了解,体悟舟船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感受舟船所透射出的人类生活状况与社会发展变更,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人类文
期刊
学科:小学英语 教材版本:译林201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  主讲教师:徐建 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教学目标:学生能会说、会读、会写单词:together、 birthday、 April、 game、 birthday、 eleventh、 eighth等;能理解和初步运用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 What do you do on your b
期刊
本报讯 近期,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是信息化硬件配备全面升级。新上触控一体机1300台、学生机2461台、云办公教师机终端2873套,精品录播教室38间、常态录播教室77间,实现班班有一体机、校校有录播教室;建成高性能教育大数据中心,全面整合网络教研、互动课堂、安全监控、明厨亮灶等应用
期刊
学科:小学音乐  教材版本:苏少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下册  主讲教师:万亚  学校:如皋市安定小学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夠用圆润且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法国号》,并尝试加入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在听、唱、动、奏等实践活动中,感受三拍子节拍的韵律;认识法国号,感受其音色特点。  重点难点:第四乐句的音准演唱及一字多音的唱法;二声部的创作及演唱。
期刊
近期,笔者参加了青年教师同题异构“认识整万数”的教学研讨活动,几位教师对课上动态生成的处理,引发了我的思考。下面结合几位教师的教学片段,谈谈如何突破预设,巧妙利用好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力,让课堂成为师生共成长的美好家园。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教师巧设情境,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思考,让思维因问题而激活,又因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而持续不断地思考。这样一来,师生在相互
期刊
学科:小学体育与健康 教材版本:科学201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  主讲教师:祁增 学校: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本课以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肢体协调性为重点,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在运动中勇于拼搏的精神;力求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按照立定跳远的技术要求教会学生“小青蛙跳回家”的歌舞,学生边跳边掌握动作要领,边唱边體会“屈膝摆臂,同时用力”,向前上方跳起的动作。这种歌舞形式的教学手段
期刊
目前,信息技术下的英语生本课堂已经从最初的建模层面转向生本课堂的应用层面,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教学的一些误区,如路径不明、能力不足、理念不够等。本文从剖析信息技术下英语生本课堂的内涵着手,并以一节英语阅读课为教学支撑,从Before the class、 In the class、 After the class三个阶段简要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英语生本课堂。  一、信息技
期刊
笔者所在学校在“七色花”校园文化的引领下,着力培养“有自信、善实践、敢追梦”的“阳光”学生。“七色花”校园文化引领下的“七色教育”,重点在于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打造“四自”课堂,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改实践,阐述“七色教育”理念下“四自”课堂改革实践的若干思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检视  “白色”课堂 “白色”课堂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的,是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