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质量的日益提高,并结合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结构合理的数学教师团队迫在眉睫,如何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全体在职数学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和培训成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文章就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师 职后教育
[作者简介]阙建华(1973- ),女,陕西汉中人,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陕西 咸阳 7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咸阳师范学院基金项目“数学思想方法与问题解决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XSYK288)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055-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和市场更迫切地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不仅使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同时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到目前为止,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已达248万,占全国高校招生总数的51.2%。高职院校的这一空前发展使得本来就实力薄弱的高等数学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质量的日益提高,并结合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结构合理的数学教师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保证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又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师资质量问题,考虑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面临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全体在职数学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和培训就成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为全面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笔者于2008年8月,对咸阳地区的10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接受职后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专任教师63人,外聘和返聘教师35人,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100%。另外,笔者还走访了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培训学院。
一、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
1.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认识。问卷调查统计表明,35人认为职后教育是继续提高学历层次教育的占35.7%;28人认为是提高数学教学能力的教育,占28.6%;17人认为是综合素质培训,占17.3%;15人认为是为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占15.3%;2人认为是各种层次和内容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占2%。除此以外,还有1人说不清职后教育到底是什么,占1%。这表明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简单、片面理解较为普遍,多数数学教师不能领悟教师职后教育的真正内涵。尤其个别年龄偏大的数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和偏差。
2.参加职后教育的动机。职后教育的目的除了让教师获得知识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个人对知识的需要,也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参与和关注职后教育应该是数学教师和学校的一种自觉行为,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统计结果表明,38人参加学习的原因是行政命令校方安排,占38.7%;20人参加学习的原因是希望更新知识,占20%;36人出于学历达标和晋级评职称需要,占36.7%;4人是其他,占4.1%。“行政命令校方安排”“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晋级评职称需要”构成了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主要原因。其中“行政命令校方安排”和“晋级评职称需要”所占比重达到95.9%,由此可见,广大数学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不够和强有力政策以及资金鼓励政策法规缺失有关。
3.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95%的青年数学教师认为现阶段职后教育的数学课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数学专业课程都与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仍然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不能与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实践相联系,基本上是重复职前教育的数学专业课程;二是与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内容仍然是适合大众教育的范畴,不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最终造成学与不学都一样,从而使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失去兴趣和信心。
4.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教育形式。现阶段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形式一是脱产教育,二是不脱产寒暑假的培训。90%以上的数学教师都选择寒暑假的培训形式,虽然这种培训形式不及脱产教育那样能够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方法,但是寒暑假的培训不会耽搁工作时间,一切待遇不会少,不至于没有了待遇还要掏学费。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利益冲突使得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随着终身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广大青年数学教师已认识到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终身化的过程,需要不断补充、更新知识来不断完善自我、重塑自我。他们也认识到自觉地学习和参加各种形式的职后教育,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参加职后教育不仅要自己掏学费,还因为占去工作时间而失去很多福利待遇,很少有数学教师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职后教育,而更多的数学教师愿意参与有助于他们专业水平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个人资历进而增加收入的再教育。因此,即使数学教师认识到了在职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利益的冲突,使得很多数学教师失去了主动参与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2.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职后教育缺少总体设计规划。没有将数学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职后教育的专业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形式仍以传统培训为主,范围小,含金量低,培养力度不够,短期行为过多,没有长效性。
3.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的立足点偏失,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大部分参加职后教育的青年数学教师,都希望能够通过再学习获得一些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有效地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好地和学生专业技能融合。但是,一些职后教育培训院校对课程的设置往往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和自身实际情况,忽视社会效益和学员所在院校或地区的实际情况,随意设置甚至是拼凑课程。课程的设置比较宽泛,反映数学学科新发展、新成果的专业课程很少;开设的课程跟高职学院的数学教学实践存在偏差,不能满足广大数学教师及其所任职高职学院的需求;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认真分析每个教师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没有按照专家型数学教师的发展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4.形式多于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职后教育以非学历短期在职教育培训为主,承担培训的院校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过于单一,学习管理比较松散,缺乏有效科学的评价考核方式,学习易于流于形式,学员收效甚微。
三、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对策
1.转变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陈旧观念。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普遍的认识之一就是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职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职后教育的全部。职后教育应重在提高在职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职后教育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业务素质,同时还要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职后教育不仅是数学教师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是师德的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2.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力度。(1)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个人的进修学习申请,数学教研室制定出详细的教师学习规划,有计划、按比例培训在职教师,改善现有数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2)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财力保障。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拨出专项经费,对继续学习深造的数学教师给予经费保障的支持,鼓励每位教师通过自学、进修、在职攻读、定向、委培等方式提高自身学历层次。
3.职后教育的开展要以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为终极目标。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深化学校数学教育改革和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先导和杠杆。把“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作为教师成长过程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参与职后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1)数学教师在搞好数学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参与职后教育,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以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为突破口,不断探索,总结高职数学教学的性质、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逐步提高自身数学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2)将科研工作日常化。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可以作为“预研究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以后相关的课题申请做好材料积累和理论铺垫。(3)利用职后教育的机会,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职后教育,加强了校际间、同行间的教学与学术交流,一方面给教师提供拓展视野和科研历练的平台,加速教师科研学术梯队的形成;另一方面提供了校际间科研联合的机会,有利于科研项目的攻关。
4.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新格局。培训的内容设置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要和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实际结合;其次要具有先进性,要有时代感,不仅要求信息容量大,更重要的是传授的信息新、价值大;再次要具有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以往课程单一化、简单化、规范化、固定化的模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和不同需求的培训教师和培训目标来设置课程内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必修也有选修的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程,使数学课程设置形成灵活、机动、多元化的新格局。
5.拓宽培训渠道,使培训形式多元化,培训手段现代化。针对不同层次水平数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要求,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应该既设立短期,又设立长期的师资培训班;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既有脱产培训,又有业余时间培训;既有系统学习,又有专题研究;既有学术型,又有专题研讨会;既有校外进修,又有校内培训。总之,要采用多元式的培训形式,形成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网络。
6.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师职后教育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职后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考核合理、评价科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而且对参培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工作的创造性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从改进考核方式、实施反馈功能、讲究实效方面努力。在职后教育考核评价工作中,要处理好学与考、学与用的关系,引导教师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的结合,避免为培训而培训、实际作用不大的问题。真正把职后教育对实际工作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考核评价的出发点。要进一步增强职后教育考核评价与教师工作考核评价的一致性,使教师认识并做到不仅要学得好、考得好,更要用得好。考试题目应坚持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创新性原则,注意考试对学员综合能力的考查作用,精心选题使培训学习真正有实效,另外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与调节功能。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培训实施中的问题,了解学员在培训中新的要求和反映,并对反馈信息及时做出整理分析,对培训活动进行调节,推动培训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尤其对培训教师进行跟踪评价,对参训教师进一步指导,这对不断改进培训、完善培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鹏.高职院校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6).
[2]张国华.高校教师职后教育有待加强[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
[3]罗三桂.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4]罗慧芳,陈津梁.关于加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的探讨[J].教学探索,2007(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师 职后教育
[作者简介]阙建华(1973- ),女,陕西汉中人,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陕西 咸阳 7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咸阳师范学院基金项目“数学思想方法与问题解决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XSYK288)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055-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和市场更迫切地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不仅使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同时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到目前为止,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已达248万,占全国高校招生总数的51.2%。高职院校的这一空前发展使得本来就实力薄弱的高等数学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质量的日益提高,并结合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结构合理的数学教师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保证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又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师资质量问题,考虑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面临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全体在职数学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和培训就成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为全面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笔者于2008年8月,对咸阳地区的10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接受职后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专任教师63人,外聘和返聘教师35人,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100%。另外,笔者还走访了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培训学院。
一、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
1.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认识。问卷调查统计表明,35人认为职后教育是继续提高学历层次教育的占35.7%;28人认为是提高数学教学能力的教育,占28.6%;17人认为是综合素质培训,占17.3%;15人认为是为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占15.3%;2人认为是各种层次和内容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占2%。除此以外,还有1人说不清职后教育到底是什么,占1%。这表明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简单、片面理解较为普遍,多数数学教师不能领悟教师职后教育的真正内涵。尤其个别年龄偏大的数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和偏差。
2.参加职后教育的动机。职后教育的目的除了让教师获得知识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个人对知识的需要,也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参与和关注职后教育应该是数学教师和学校的一种自觉行为,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统计结果表明,38人参加学习的原因是行政命令校方安排,占38.7%;20人参加学习的原因是希望更新知识,占20%;36人出于学历达标和晋级评职称需要,占36.7%;4人是其他,占4.1%。“行政命令校方安排”“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晋级评职称需要”构成了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主要原因。其中“行政命令校方安排”和“晋级评职称需要”所占比重达到95.9%,由此可见,广大数学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不够和强有力政策以及资金鼓励政策法规缺失有关。
3.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95%的青年数学教师认为现阶段职后教育的数学课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数学专业课程都与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仍然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不能与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实践相联系,基本上是重复职前教育的数学专业课程;二是与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内容仍然是适合大众教育的范畴,不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最终造成学与不学都一样,从而使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失去兴趣和信心。
4.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教育形式。现阶段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形式一是脱产教育,二是不脱产寒暑假的培训。90%以上的数学教师都选择寒暑假的培训形式,虽然这种培训形式不及脱产教育那样能够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方法,但是寒暑假的培训不会耽搁工作时间,一切待遇不会少,不至于没有了待遇还要掏学费。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利益冲突使得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随着终身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广大青年数学教师已认识到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终身化的过程,需要不断补充、更新知识来不断完善自我、重塑自我。他们也认识到自觉地学习和参加各种形式的职后教育,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参加职后教育不仅要自己掏学费,还因为占去工作时间而失去很多福利待遇,很少有数学教师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职后教育,而更多的数学教师愿意参与有助于他们专业水平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个人资历进而增加收入的再教育。因此,即使数学教师认识到了在职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利益的冲突,使得很多数学教师失去了主动参与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2.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职后教育缺少总体设计规划。没有将数学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职后教育的专业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形式仍以传统培训为主,范围小,含金量低,培养力度不够,短期行为过多,没有长效性。
3.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的立足点偏失,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大部分参加职后教育的青年数学教师,都希望能够通过再学习获得一些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有效地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好地和学生专业技能融合。但是,一些职后教育培训院校对课程的设置往往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和自身实际情况,忽视社会效益和学员所在院校或地区的实际情况,随意设置甚至是拼凑课程。课程的设置比较宽泛,反映数学学科新发展、新成果的专业课程很少;开设的课程跟高职学院的数学教学实践存在偏差,不能满足广大数学教师及其所任职高职学院的需求;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认真分析每个教师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没有按照专家型数学教师的发展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4.形式多于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职后教育以非学历短期在职教育培训为主,承担培训的院校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过于单一,学习管理比较松散,缺乏有效科学的评价考核方式,学习易于流于形式,学员收效甚微。
三、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对策
1.转变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陈旧观念。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职后教育的普遍的认识之一就是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职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职后教育的全部。职后教育应重在提高在职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职后教育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业务素质,同时还要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职后教育不仅是数学教师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是师德的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2.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数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力度。(1)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个人的进修学习申请,数学教研室制定出详细的教师学习规划,有计划、按比例培训在职教师,改善现有数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2)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财力保障。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拨出专项经费,对继续学习深造的数学教师给予经费保障的支持,鼓励每位教师通过自学、进修、在职攻读、定向、委培等方式提高自身学历层次。
3.职后教育的开展要以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为终极目标。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深化学校数学教育改革和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先导和杠杆。把“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作为教师成长过程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参与职后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1)数学教师在搞好数学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参与职后教育,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以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为突破口,不断探索,总结高职数学教学的性质、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逐步提高自身数学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2)将科研工作日常化。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可以作为“预研究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以后相关的课题申请做好材料积累和理论铺垫。(3)利用职后教育的机会,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职后教育,加强了校际间、同行间的教学与学术交流,一方面给教师提供拓展视野和科研历练的平台,加速教师科研学术梯队的形成;另一方面提供了校际间科研联合的机会,有利于科研项目的攻关。
4.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新格局。培训的内容设置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要和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实际结合;其次要具有先进性,要有时代感,不仅要求信息容量大,更重要的是传授的信息新、价值大;再次要具有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以往课程单一化、简单化、规范化、固定化的模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和不同需求的培训教师和培训目标来设置课程内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必修也有选修的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程,使数学课程设置形成灵活、机动、多元化的新格局。
5.拓宽培训渠道,使培训形式多元化,培训手段现代化。针对不同层次水平数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要求,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应该既设立短期,又设立长期的师资培训班;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既有脱产培训,又有业余时间培训;既有系统学习,又有专题研究;既有学术型,又有专题研讨会;既有校外进修,又有校内培训。总之,要采用多元式的培训形式,形成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网络。
6.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师职后教育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职后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考核合理、评价科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而且对参培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工作的创造性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从改进考核方式、实施反馈功能、讲究实效方面努力。在职后教育考核评价工作中,要处理好学与考、学与用的关系,引导教师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的结合,避免为培训而培训、实际作用不大的问题。真正把职后教育对实际工作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考核评价的出发点。要进一步增强职后教育考核评价与教师工作考核评价的一致性,使教师认识并做到不仅要学得好、考得好,更要用得好。考试题目应坚持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创新性原则,注意考试对学员综合能力的考查作用,精心选题使培训学习真正有实效,另外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与调节功能。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培训实施中的问题,了解学员在培训中新的要求和反映,并对反馈信息及时做出整理分析,对培训活动进行调节,推动培训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尤其对培训教师进行跟踪评价,对参训教师进一步指导,这对不断改进培训、完善培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鹏.高职院校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6).
[2]张国华.高校教师职后教育有待加强[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
[3]罗三桂.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4]罗慧芳,陈津梁.关于加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的探讨[J].教学探索,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