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一体化的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有极好的改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让教师和学生们能够更好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以后的实际生产作业进行提前培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让更为优秀的学生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更高的技术进入现代社会。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
引言
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发展,但是技工院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仍然有限,在这种教学资源条件不匹配其发展规模的情况下,知识更新较快的专业,其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种不适应需求的培养方式,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偏差。因此,对技工院校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职业教育工作实践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诸如培养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何能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要求?如何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
1、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原则
对于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就需要注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工作需要和综合发展,增强读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中,提高对抽象和复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实际训练,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实践知识,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提升综合业务素质。采取了这种理念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从模糊的感性知识变成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其理念。
1.1.能力本位原则
在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也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授课的能力。
1.2工作导向原则
技工院校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在教学情境中,建立针对工作过程的导向。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主要是体现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后的。重点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作系统,也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相应地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就需要采取以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内容的原则。技工院校的学生的工作过程具体为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制造产品的结构和相应装配方法。具备机械加工产品装配的有关技能,能根据机械加工制造产品的图纸、機械技术要求及企业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具体为确定机械加工工序及工艺内容、工艺参数、工艺装备以及工作时间定额等,并编制工艺文件等满足实际工作导向需要的能力。
1.3教学中心原则
教学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在我国当前的技工院校教育背景下,教学理念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要求。学生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既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者。所以采用“双师型”教师进行“一体化”的课程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活动都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2、我市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建议
2.1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和设备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实施应当设计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学习)环境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服务)。所以,学生应当展开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活动,这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正确地使用工具,需要与工作人员进行合作与沟通。缺少了任何一项,都无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行动模式,不同的教学环节往往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教学资源和场所。而目前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场所已不能适应一体化课程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传统的教学场所功能单一。一体化课程实施需要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我市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实施中,不同的教学环节往往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教学资源和场所,如信息资源区、商务区、集中教学区、分组教学区、工具区、学生学业成果展示区等,但在传统的理论教室和实训场地中却不具备这些功能,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二是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场所进行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则意味着学生必须在不同环节中转换教学场地。这将分散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注意力并且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会被破坏,学生将很难对整个工作任务做整体性的理解和思考,这将阻碍学生对职业认知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因此,为了完全发挥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的功能,配合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实施,必须建设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专用的教学场所和设备设施,即一体化专业实验室或工作站。
2.2加强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建设
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新的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实践,既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将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要求与学校对受教育者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为完整一体,优化教育者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提高教学实施的效果与效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同感与综合职业能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给教师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适应和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这是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2.3推进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
大力开展和推进校企合作,整合学校与企业教学资源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措施。校企合作以包含在校内与企业合作、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两方面的内容。
在校内与企业合作方面,校企合作促进校内一体化工作站向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校内一体化教学场所和设备的建设、开展实验平台的业务项目,有利于开展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可聘请专家指导一体化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和反馈改进意见,并通过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科研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校外与企业合作方面,重点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安排我市技工院校学生在实际的公司中进行毕业实践、顶岗实践,借助企业的原有的技术设备和经营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另一方面,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电子商务工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
结语: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换职业教育功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而以现有教学模式难以为企业打造全方面人才,需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体系,改换思维进行教育。选择“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出基于一体化的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培育中国新一代的人才是重中之重的任务。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将更加有效科学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整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理实基础和崭新的面貌去面对未来,更好的为社会、企业进行服务。为国家快速前进提供理论实践更加扎实的全方面人才,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秀利.浅析技工院校《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学[J].中华少年,2016(27):216-217.
[2]赵莉.论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改革一以化工工艺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2015(21).
[3]黎汝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技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2011,(7).
[4]黎汝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技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2011,(7).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
引言
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发展,但是技工院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仍然有限,在这种教学资源条件不匹配其发展规模的情况下,知识更新较快的专业,其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种不适应需求的培养方式,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偏差。因此,对技工院校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职业教育工作实践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诸如培养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何能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要求?如何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
1、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原则
对于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就需要注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工作需要和综合发展,增强读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中,提高对抽象和复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实际训练,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实践知识,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提升综合业务素质。采取了这种理念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从模糊的感性知识变成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其理念。
1.1.能力本位原则
在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也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授课的能力。
1.2工作导向原则
技工院校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在教学情境中,建立针对工作过程的导向。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主要是体现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后的。重点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作系统,也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相应地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就需要采取以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内容的原则。技工院校的学生的工作过程具体为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制造产品的结构和相应装配方法。具备机械加工产品装配的有关技能,能根据机械加工制造产品的图纸、機械技术要求及企业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具体为确定机械加工工序及工艺内容、工艺参数、工艺装备以及工作时间定额等,并编制工艺文件等满足实际工作导向需要的能力。
1.3教学中心原则
教学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在我国当前的技工院校教育背景下,教学理念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要求。学生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既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者。所以采用“双师型”教师进行“一体化”的课程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活动都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2、我市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建议
2.1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和设备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实施应当设计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学习)环境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服务)。所以,学生应当展开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活动,这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正确地使用工具,需要与工作人员进行合作与沟通。缺少了任何一项,都无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行动模式,不同的教学环节往往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教学资源和场所。而目前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场所已不能适应一体化课程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传统的教学场所功能单一。一体化课程实施需要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我市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实施中,不同的教学环节往往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教学资源和场所,如信息资源区、商务区、集中教学区、分组教学区、工具区、学生学业成果展示区等,但在传统的理论教室和实训场地中却不具备这些功能,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二是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场所进行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则意味着学生必须在不同环节中转换教学场地。这将分散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注意力并且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会被破坏,学生将很难对整个工作任务做整体性的理解和思考,这将阻碍学生对职业认知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因此,为了完全发挥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的功能,配合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实施,必须建设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专用的教学场所和设备设施,即一体化专业实验室或工作站。
2.2加强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建设
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新的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实践,既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将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要求与学校对受教育者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为完整一体,优化教育者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提高教学实施的效果与效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同感与综合职业能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给教师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适应和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这是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2.3推进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
大力开展和推进校企合作,整合学校与企业教学资源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措施。校企合作以包含在校内与企业合作、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两方面的内容。
在校内与企业合作方面,校企合作促进校内一体化工作站向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校内一体化教学场所和设备的建设、开展实验平台的业务项目,有利于开展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可聘请专家指导一体化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和反馈改进意见,并通过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科研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校外与企业合作方面,重点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安排我市技工院校学生在实际的公司中进行毕业实践、顶岗实践,借助企业的原有的技术设备和经营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另一方面,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电子商务工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
结语: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换职业教育功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而以现有教学模式难以为企业打造全方面人才,需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体系,改换思维进行教育。选择“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出基于一体化的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培育中国新一代的人才是重中之重的任务。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将更加有效科学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整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理实基础和崭新的面貌去面对未来,更好的为社会、企业进行服务。为国家快速前进提供理论实践更加扎实的全方面人才,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秀利.浅析技工院校《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学[J].中华少年,2016(27):216-217.
[2]赵莉.论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改革一以化工工艺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2015(21).
[3]黎汝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技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2011,(7).
[4]黎汝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技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