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问题产生原因及未来的发展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kafei4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台湾岛内的都是中国人。这是一个不可争论的事实,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
  关键词:海峡两岸;两岸民众;两岸差异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实现国家的统一,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处理台湾的问题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贯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原则,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从不损坏别国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同样,中国政府也要求各国政府不做损坏中国的利益,干涉中国内政的事情,正确处理和台湾的关系问题。
  上面简单阐述了台湾问题主权性的毋庸置疑,但是台湾问题的发展一波三折。众所周知,不同阶段的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不一样的。1949年,国民党势力退居大陆,两岸分离的局面就这样造成了,这就是台湾问题的起源,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高调介入,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阻挠我国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后来中美建交后,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美国又在后来诞生了一部《与台湾关系法》,所以美国始终是台湾问题发展过程中的外国干涉因素。只是在两蒋时期过后,台湾问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双方由法统之争转到了统独之争,也就是现在的局面。蒋经国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李登辉开始逐渐抛弃国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并逐渐实行台独政策。李登辉当选后,便迅速开始走所谓台湾主体路线,强调所谓台湾本土化,所以,李登辉就是台独的教父和鼻祖。在担任总统期间,李登辉大力支持并帮助台湾本土政党也是台独党民进党的发展,并确定了由陈水扁来继承自己的台独路线。陈水扁任职八年来频繁制造台独言行,较之李登辉更为猖狂,使得台独分裂行动不断升级,挑战大陆的底线,造成两岸关系严重紧张,严重影响到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8年,国民党重返台湾政坛,马英九担任新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到目前为止,马英九的两岸政策的确可圈可点,他赞同九二共识,实行“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积极与大陆改善关系,并极力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总体而言,目前的两岸关系还算比较缓和。
  以上是我关于台湾问题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的一个简单的阐述,下面我谈一谈台湾问题未来会以什么方式解决以及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台湾问题最终解决肯定是实现国家的统一,但为什么长时间保持一种不统不独,难以在近阶段解决呢?大概有这几个方面吧。
  一、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平与大陆的差异性。
  1、人均收入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36元,大陆与台湾人民平均月收入比为1:3.3,考虑到年度差异,目前台湾人均收入水平是大陆的3.4倍。2、物价方面,台湾经济发达,上世纪80年代就已从一个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被称为东南亚的“四小龙”之一,台湾劳动力价格高,农副产品价格也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资料也都是大陆的2倍以上。综上表明,台湾比大陆的人均月收入高4倍,物价水平高2倍,按实际购买能力,台湾的实际生活水平当是大陆的二倍。3、台湾的福利方面。其中教育、医保、社保都比较完善,我们大陆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在这些方面与台湾确实存在一些差距。从这些方面来看,台湾的生活水平较大陆好,所以台湾大多数民众走进了一个误区:不愿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愿与大陆的经济模式合并,希望保持现在的经济运行模式,不愿与大陆统一。
  二、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
  大约十年前,台湾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不过,近阶段的民意调查却告诉我们,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的,却比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要多一些,至于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台湾人的则占最少数。国民党治理台湾,一面推行极为成功彻底的反共教育,一面推行以中国历史文化为本的学校教育,也就是冷战年代常说的“反共不反华,中共非中国”之政策。北京搞“文化大革命”时,台北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指责信奉马列主义的中共政权是“外来政权”。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才是代表中国人的政权。然而,曾几何时,台湾人民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感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因素表现有(1)李登辉主政后,解放动员戡乱时期,海外“台独”运动领导人物回到台湾加入反对党并借此宣扬其理念。(2)1995年“江八点”讲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1996年台湾危机中共就向台湾发射导弹,文攻武吓让台湾热动怒。(3)民进党执政后有步骤地推进“去中国化”政策。(4)两岸长期的外交斗争和国际较劲,使台湾人民想突破重围,种种因素都使台湾民众的大陆归属感较弱。另外,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正好是一代人思想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当代台湾青年正是从那一时期成长来的,他们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都包含有强烈的独立意识。青年是希望的一代,是推动台湾回归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来看,阻力重重。
  三、文化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交融性更加频繁,在大陆“西化”现象严重,文化侵略在大陆表现明显。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陆的文化系统中渐渐褪色,而台湾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不变,至今使用的文字仍是传统的繁体字。我们知道大陆和台湾在文化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两地的文化有共同性,表面上文化认同感是相同的,有益于祖国的统一,但实质上由于大陆西化现象严重,台湾文化对中国文化更具有代表性,让台湾文化回归祖国大陆似乎存在着矛盾。
  虽然台湾回归祖国困难重重,但台湾统一是必然的,台湾未来的发展一定需要大陆做其强大的后盾。统一是趋势。表现在如下方面:
  1、共同的目標。当大陆和台湾面临共同的灾难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外国势力的阻挠,两岸的凝聚力便会发挥作用。假如真的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大陆和台湾必然会合作,共同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这便是台湾回归的一个契机。2、假如真的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对它的发展极为不利。台湾力量微弱,领土面积,资源,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不占优势。想要求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附一大国,美国一直是台湾的支持者,台湾可以寻求美国的庇佑,但中国大陆与美国相比,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等,在各方面的援助和发展都要优先于美国,而且美国表面上支持台湾,但实质上是借助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的改革进程,扰乱我国社会的安定。假如台湾真的独立了,一定会受制于美国,不利于自身的发展3、台湾民众之所以归属感下降,在于目前中国大陆民众的平均生活水平不如台湾。只要大陆经济水平足够高,社会状况足够好,人民生活足够幸福,并且可以与外界力量抗衡,不受制于外部,台湾为什么不愿回来呢?4、台湾当前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很大一部分需要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倾斜。举例来说,我们知道台湾产品在大陆比比皆是,而在台湾几乎看不到大陆产品的影子。台湾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大陆。如果台湾真的与大陆分离,不利于台湾的发展,所以统一永远是潮流。
  台湾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需要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统一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期待吧。(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台湾问题概要》2001年版
  [2]《台湾历史回顾―――50年看台湾》2009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以军民融合式应急物流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为出发点,研究了构建和完善军民融合式应急物流体系的意义,以及构建和完善军民融合式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军民融合;应急物流  序言  军民融合式应急物流体系,是指为完成应急物流保障任务,由军队和地方各个应急物流要素、系统组成的相互作用的复杂大系统。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与传统物流不同,传统物流模式既强调物流的效率,有强调物流的
期刊
作者简介:何清蓉,女,汉族,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经济一班学生。  曾玲,女,汉族,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经济一班学生。  高丽,女,汉族,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经济一班学生。  邱玉红,女,汉族,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经济一班学生。  摘要:按照传统理论,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数据分析,得出城乡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
期刊
作者简介:陈瑜(1991—),女,天津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1贸经一班学生。  熊丹(1993—),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1贸经一班学生。  孟金松(1993—),女,河南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1贸经一班学生。  摘要: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历程的研究,得出要改变西部地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就必须提高农民的合作化、组织化程度的结论。在此结论之上,以我国西部地区
期刊
作者简介:田晓艳(1988-);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财经学院。  许玉(1980.4-),男,中学二级教师,阜阳市阜南县城关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营改增”在全国全面的展开,曾经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大势已去”,一旦“营改增”的收入回归共享税种,将导致地方主体税种的缺位,这个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考虑先将国内消费税作为地方的主体税种,然后改革资源税和环境保护费等,以此作为辅助税种来
期刊
作者简介:杜蓝洁(1988-),女,汉族,重庆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研究。  李豪(1988-),男,汉族,安徽陆安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研究。  摘要:城镇化就是指把农村人口转换成城市人口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是每一个国家地区在发展过程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城镇化过程不仅体
期刊
作者简介:彭静(1985-),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四川绵竹人,宜宾天立国际学校高中英语教师。  摘要:在初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师生应该重视输入、练习吸收和输出,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本文结合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以Book1 Module3的写作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为例进行评析反思。  关键词:写作课;输入;吸收;输出  引言:  在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期刊
作者简介:田野(1978.7-)、男、汉族、鄂、武汉音乐学院、助教、研究生、音乐表演。  1、传统笙的发展  笙,是一件历史悠久的簧管乐器,可以说是是中国乐器中最优秀的,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乐器。有独奏和乐队合奏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既能在独奏中展现笙独特的音色魅力,又能在民族乐队合奏中与各种乐器在音色、情感上相交融合的。  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慢慢开始对自己古老乐器的保留发展的问题开始思考。所以笙
期刊
作者简介:孙艺楠(1983年10月),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辅导员,硕士,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贫困生工作一直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学生队伍的建设是否完善,开展的顺利与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变化。而艺术类学生中的贫困生群体又有着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心理及活动特点。这就要求,在贫困生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更为细致
期刊
摘要: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是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伊特突出特点,这种围绕社会实践而展开的实践教学很难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从而体现了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凸显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设计方面的不足,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本文在能力本位主张的基础上,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塔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力图为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方案。  关键词:能力本位;
期刊
作者简介:李林(1978-),男,河北涿州人。硕士,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是一个特殊的有机载体,国家赋予其管理者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在新时期的高校自主办学管理中,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文化与意识的建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新途径。同时,面对社会环境发展的新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等的健全形成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