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理性近视相对高度近视而言,更强调眼底并发症的存在.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被认为是病理性近视的标志性特征,是眼球后巩膜壁的局部扩张,通常认为与巩膜变薄和脉络膜萎缩等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PS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炎症、Bruch膜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OCT等检查技术的快速革新以及PS治疗手段的探索,诊断和治疗更加完善.
【机 构】
:
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眼科,江苏 苏州 215021;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性近视相对高度近视而言,更强调眼底并发症的存在.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被认为是病理性近视的标志性特征,是眼球后巩膜壁的局部扩张,通常认为与巩膜变薄和脉络膜萎缩等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PS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炎症、Bruch膜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OCT等检查技术的快速革新以及PS治疗手段的探索,诊断和治疗更加完善.
其他文献
2016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新的心力衰竭分型,正式将左室射血分数40%~49%的人群命名为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目前针对这一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对于如何更好地治疗及改善预后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各亚组间具有异质性,使用单一节点的射血分数值确定分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关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较为匮乏.在整体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与研究各亚组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模型,评价其对VTE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住院治疗的VTE患者及同期体检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验资料.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的285例VTE患者和285例同期体检者作为建模组(n=570),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的102例VTE患者和102例同期体检者作为检验组(n=204).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常规、血脂、脂蛋白等常用检验结果,包括
病例简介:患者,男,31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1 d,加重6 d”于2021年6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VOD:HM/20 cm.眼压:右眼10 mmHg (1 mmHg=0.133 kPa).右眼下方角膜可见尘状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前房细胞(+),玻璃体腔炎性细胞(++),视网膜大量沿血管分布的点片状黄白色渗出坏死病灶,部分融合成片,表面点片状出血斑,呈奶酪番茄酱样改变,部分血管闭塞(图1).红细胞沉降率73 mm/h,超敏C反应蛋白22.5 mg/L,人类免
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与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虽然病理学是公认的诊断心肌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心肌活检是有创检查,临床应用局限性很大.心脏影像学技术可为心肌纤维化提供无创的诊断信息,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对临床中可用于无创诊断心肌纤维化的心脏影像技术的优缺点和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常见且危害极大.单纯处理Af无法完全避免血栓栓塞的发生,需针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治疗.传统预防血栓栓塞主要依靠口服抗栓药物,但口服抗栓药物多具有出血风险、用药禁忌和患者依从性差等不足,通常不能完全达到Af抗凝的预期效果.随着解剖及病理学研究的深入,现已证实血栓主要形成于Af患者的左心耳(LAA),因此可通过闭合LAA来预防血栓栓塞.内科经皮LAA封堵术因其器械相关血栓以及并发症严重等劣势而难以推广使用.传统外科手术切除LAA成功率低,风险大,并发症
目的:分析眼专科医院患者突发急症现状,并探讨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中山眼科中心82例突发急症事件,具体分析突发急症事件的特点、处置情况及患者转归.结果:眼专科医院中最常见的突发急症事件为药物不良反应(n=38,46.3%),其后依次是晕厥(28.0%)、心脑血管急症(8.3%)、意外事件(6.1%),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相关药物最多见于荧光素钠注射液(n=16,42.1%)、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相关药物(n=7,18.4%).突发急症事件集中分布于工作时段8:00—18:00(n=7
起搏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形式多样,各有千秋.近年来,无导线起搏的兴起,拓宽了起搏器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尤其是避免起搏器囊袋和起搏器导线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同时无导线起搏器的体积小和经皮穿刺静脉途径输送植入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导线起搏器已用于临床一段时间,其应用现状及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从无导线起搏器的应用进展与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最常用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通过提供关于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形态的详细信息,可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和容积指数,并有效识别高危斑块特征,从而进一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之外的风险分层.此外,无创CT心脏功能学成像的应用可能会进一步改善对未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现就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不同影像学参数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TEMI患者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坏死心肌.虽然大量的临床及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首选的再灌注策略,但部分患者在地理位置和首诊医院医疗条件等一些因素的限制下,可能造成救治时间上的延迟.在S TE MI患者的救治中,时间就是心肌,对各项时间节点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现就S TE MI救治环节中首诊医院入门-出门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诊医院入门-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及总
目的 众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对该类癌症患者在启动化疗前心血管疾病基线资料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在启动抗癌治疗前心血管相关合并症的分布情况.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且首次诊断为甲状腺癌或肝癌的患者,收集两组的基线资料、心血管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最终共纳入3247例甲状腺癌或肝癌患者,两类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