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镇会稽山:大禹归宿地的诗酒风流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heng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0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禹从都城平阳出发,来到妻子女娇的故乡茅山。随从们按照要求,在山上搭了座极其简陋的“行宫”:一间草房,房前竖立一杆巨大的龙旗,龙旗之下,插着一柄象征王权的玉钺。禹就在这“行宫”里住下来,并传令四方诸侯来此会面。次年春天,禹在茅山大会各路诸侯,按照政绩进行相应的封赏或惩罚。为了纪念此次“干部考核”,禹将茅山改为“会稽山”,而所谓“会稽”,就是“考核功绩”的意思。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也有提及 :“会稽者,会计也。”
  从此,位于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开始成为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最终,演变为中国五镇之一的南镇。不过,镇山文化并非会稽山的全部底蕴,当王羲之冠绝古今的《兰亭集序》在这里横空出世,会稽山又成为了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源地之一。后世文人羡慕之余,无数次辗转徘徊于此,就着绍兴美酒,走出了一条浪漫主义的诗歌之路。
  古老的祭禹仪式
  在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一生行迹里有四件大事与会稽山有关:封禅、娶亲、计功、归葬。这之后,会稽山成为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秦朝统一,秦始皇亲自“上会稽,祭大禹”,对这座有着“天子之气”和“王霸之气”的文化名山表达足够的敬意。离开会稽山不久,秦始皇崩于平原津。但是,“上会稽,祭大禹”的传统,从此成了后世帝王所遵循的礼制。到隋朝时期,会稽山正式成为中国五大祭祀镇山之一的南镇。
顾恺之曾称赞会稽山周边“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千古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南朝诗人王藉咏会稽山脉所作。

  王朝更迭,到清朝末年,祭祀镇山的概念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前来大禹陵凭吊怀古的脚步却从未间断。有传说称:大禹的妻妾同样葬于会稽山——今天的会稽山中,有一个姒氏村落,村中居民世代守卫着大禹及其妻妾的陵墓,遵循着神秘的祭禹仪式。这个村曾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冢斜”,不过,如今的人们习惯把它叫做“禹陵村”。当年,大禹的六世孙少康即位,成为夏朝的第六代君王,册封自己的庶子姒无余为“越王”,命他率家人在会稽山为大禹及其妻妾守陵,并主持春秋两季的祭禹仪式,还许诺所赐田地可以不用缴税,产出所得全部用于守陵和祭祀。就这样,姒无余带着家人在禹庙西北侧住下来,渐渐繁衍成村,并将守陵和祭祀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农历六月初六是禹王的生日。在这一天,姒氏家族要举行古老而神秘的祭禹仪式。这个仪式是禹的儿子启当政时创制的,如今已经在会稽山深处默默流转了 4000 多年。
  祭祀从入夜开始。夜幕刚落,禹陵前立即变成人的海洋,香烟缭绕、烛光飘摇之中,人们跪在地上,无论是白首老者,还是黄发稚童,神情都非常肃穆。他们一声声地呼唤祖先禹王的名字,吟唱古老的经文:“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歌声字字含泪、句句深情,一直要唱到次日凌晨3时……那一夜,会稽山弥漫着上古时代的遗风流韵。
  书法和诗酒的圣地
  提到会稽,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南镇”的殊荣,但若说到“山阴兰亭”,则必定会恍然大悟,点头不已。王羲之的那篇酒后随作,成就了中国书法之典范,虽有“文无第一”之说,但是《兰亭集序》谓“天下第一行书”确为历代所公认。
  集序所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让人身临其境。我们姑且抛开关于兰亭具体位置的争论,只是去探究因此而起的山水诗歌流派,便可以认定,“会稽”这个名字与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风流密不可分。
  《兰亭集序》一出,文人墨客莫不效仿王羲之,聚友而至,临坐溪水旁,曲水流觞,寄情于山水……首先是谢灵运和谢惠连泛舟耶溪,对诗于会稽山的王子敬山亭的活动,正式开启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歌之先河。然后到了唐朝,王勃邀请众多诗人,在王子敬山亭集会修禊,并作《三月上巳祓禊序》,玩了一次还觉得不过瘾,同年秋季再次修禊于此,写下《越州秋日宴山亭序》。事实上,和王勃一样的唐朝诗人不少,包括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杜牧等,都曾陆续登上会稽山,留下大量诗作,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诗歌时代。
  在那个浪漫时代,诗人们的绝唱不仅需要寄情于山水,往往还需要一种极其重要的“催化剂”——酒。会稽山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发源地之一,《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绝对功不可没。诗歌与酒,似乎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搭档。恰好,作为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最重要的产地绍兴,历来是中国酒文化中心之一。绍兴黄酒有元红、加饭、花雕、善酿、香雪之分,若是正宗本地人,一般会选会稽山加饭酒——那一碗晶莹剔透,带些琥珀色的加饭酒,再配上臭豆腐、醉鱼,外加一碟茴香豆,怕是要醉得“不羡鸳鸯不羡仙”……
  千年古香榧树
  诗与酒,浸透了会稽山数千年的悠悠时光,让人不可自拔地沉醉其中。当酒醒之后,若想寻一处山林,漫步其中,既可悦眼目,又可清神智,那么古香榧林就是最佳选择。
  香榧别名“中国榧”,又称“三代果”,一年开花、一年结果、一年成熟,一棵树上往往同时有花朵、一年果和两年果存在。俗话还说:香榧好吃树难栽。最少要8年,香榧树才能零星挂果,几十年后产量会逐渐增加,百年以上成为“壮龄树”,才能出现硕果累累的盛况。如此漫长的生长期,极大地限制了这一珍稀植物的数量,数百年的老树堪称稀世之宝。正因如此,会稽山的古香榧群才显得弥足珍贵:已结果的香榧树超过10万株,树龄超过百年的有7万余株,树龄千年以上的也有数千株。
  1000多年前,绍兴先民从野生的榧树中,通过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才得到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并传承下来。因此,现存的古香榧树的基部,多有显著的“牛腿”状嫁接疤痕。直到今天,这些古香榧树历经岁月沧桑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香榧树四季常绿、形态优美,与古村落、小溪、山岚等构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图。行走于香榧林中,只见主干低匐,侧枝横生,香榧子如青橄榄一样坠在枝头,此时若是手中还有些炒好的香榧子,剥开硬壳咀嚼,那实在是让人心花怒放的妙事。
图为会稽山古香榧树。香榧为中国原产树种,是世界上极其稀有的经济树种。香榧果实为坚果,营养价值极高,香榧木则是制作棋盘的高级木料。
其他文献
大邱的沃土带来了繁荣,也引来了战争。公元927年,朝鲜半岛上的古国后百济与高丽在此展开“栋薮大战”,于此一役,当地的很多地名都与之有关。  现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安东河回村,因洛东江呈S形绕村而得名。这里不仅诞生过朝鲜李朝的著名宰相柳成龙,还演绎着传承了 800多年的“河回假面”。  浦项制铁投入巨资来维护环境。如今,走出钢厂就能漫步海滩,在清新的海风中喂海鸥,连工人宿舍也是“夕阳无敌海景房”,这
在中国的历史上,丝绸之路文化和黄河流域文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两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就在白银。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出发一路向东,自白银区进入白银市域内,经靖远县、平川区后从景泰县出白银,在白银境内整体蜿蜒呈“S”型。2000多年前,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一条伟大的经济、文化交流大通道——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丝绸之路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在中国境内,而东段又分为南、中、北三线,其中
阿尔贝罗贝洛的楚利建筑,堪称世界无灰泥建筑技术的典范.一片片碎石块垒就的白墙灰顶,承载着当地匣重的历史,抚摸着石墙,人们能清楚听到岁月长河里楚利的娓娓道来。如今沐浴着澄澈的阳光,它仍旧闪耀着动人的光輝。阿尔贝罗贝洛的楚利建筑,堪称世界无灰泥建筑技术的典范.一片片碎石块垒就的白墙灰顶,承载着当地匣重的历史,抚摸着石墙,人们能清楚听到岁月长河里楚利的娓娓道来。如今沐浴着澄澈的阳光,它仍旧闪耀着动人的光
提到“紫髯碧眼”,想必大家会立即联想到孙权。由于孙权天赋异相,惹得坊间纷纷对其血统产生置疑:持异议者认为“碧眼”“紫髯”绝非汉族外貌特征,更有甚者臆断其母是来自欧洲的外邦女子。  那么,这位生于东汉光和五年(182年),吴郡富春的东吴开国之君,为何会拥有碧绿眼眸、紫色虬髯呢?欲廓清流言真伪,还需从孙氏家族成员生平,东汉、三国时期的中西交通史,孙权与吴夫人的亲子关系,以及“孙策传位”等几个层面加以分
2015年,摄影师水冬青两度踏上印尼爪哇岛,深入体验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将壮丽的火山日出、古老的佛塔和印度神庙遗址、宁静的田园村舍、旧时的苏丹皇宫、传统乐器和皮影制作过程以及神秘舞蹈统统收入自己的镜头,较为完整地展示了爪哇的人文风情,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充满神秘之美的空间。  布罗莫火山位于布罗莫腾格里塞梅鲁国家公园,有着如月球表面般令人震撼的地貌,是印尼最为壮观的风景之一。巨大的火山口直径
一提到米姓,很多人都会想到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他以个性怪异而闻名。通过他,人们了解了米姓。有趣的是,在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中,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被作为姓氏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而在这几个姓氏当中,米姓人口数第二多。  米姓的来源有七,其中最著名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源于两周时期的官吏名称,当时有个官职叫做舍人,亦称米史或粟史,掌管国库九谷六米的出入。在舍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
紫禁城是什么?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群,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但,紫禁城的意义绝不止步于此。  从空中俯瞰紫禁城所在地——首都北京,可见其背靠山岳、遥望碧海,如同坐落于一个山水形胜的天然“港湾”之中——“北京湾”一名,当之无愧。  在这样的地理视野下,再看紫禁城。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正
水草湖、野鸭湖、牵手湖等都是有名的海子,在湖边景物映衬下,湖水或红、或黄、或绿,又由于岩床颜色、湖周边植被或腐殖质、水草不同,而显现出翠蓝、棕红、草绿……  在海拔3520米左右的清水沟北壁,有一道巨大的古冰刻槽,从其规模推测,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型刻槽。  对于螺髻山周边的彝民来说,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火把节。这场“绝顶盛宴”历时三天三夜,家家户户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祭祀完先祖,才
上圖为春季日出前后拍摄的老橡树,被拍摄的树越老,成片里的树木传达的情绪则越丰富。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尽管地球上覆盖着大面积的森林,但很少有摄影师会专注于拍摄森林。我想是因为森林看似很常见,所以经常被大家所忽略,但要拍出森林的意境却又并不简单。  森林与我们的生活理应密不可分,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让我们逐渐远离森林、远离自然
▲当时参加太湖秋操检阅的新兵,均有一只粉彩荷花吸杯,但如今保存完好的屈指可数。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这只吸杯,1958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  唐朝时,文人雅士中流行以荷叶作酒杯:将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连着长梗折下,用其盛酒,捅破叶心使之与叶茎相通,便可从茎管里吸酒。文人谓之:“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工匠从中受到启发,制出碧筒杯,即吸杯。清代文学家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描述:“吸杯,做莲蓬、莲叶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