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境界。《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树立自信、发展自我。区域活动的环境是人为创设自然情境的幼儿游戏,对幼儿而言是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幼儿个性。因此,区域活动是发展幼儿个性,实现面向全体,缩短师生距离,促进情感交流,优化教育资源,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它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怎样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班区域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谈谈体会。
  一、师生互动,设置区域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区域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生成的问题。因此,在设置区域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生成”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认识特点、兴趣及月份目标,通过与幼儿共同探索“生成”活动区域。如3月份,孩子对种子、种植环境产生兴趣,“在开水里泡过的种子能发芽吗?”“没有水,种子能发芽吗?”“把它放在黑暗处,能发芽吗?”……我们尊重幼儿的想法,为他们提供试验的地方,帮助他们找到需要的材料,和他们一起研究,定期观察和记录,最后分享发现结果的快乐。这样根据幼儿的求知欲和季节目标,“生成”的认识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再如,我发现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一个令幼儿流连忘返的玩具区就形成了。
  2.解决问题:针对某些区域活动中人数过多过挤的现象,我引导幼儿通过分析和讨论重新设置区域的数量,更换区域的内容,增添游戏的材料。如认识架上的蔬菜、水果,投放的时间为两三天;故事岛的幼儿一起听故事后,对故事的内容情节有表现的欲望,我就和幼儿一起把故事岛变为小舞台,并与他们共同准备表演材料及道具,如制作头饰、指偶,搭建木偶台,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标志等。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团体精神、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另外,我们也通过持卡人区的办法限制某个区域的人数(没卡的幼儿可通过持卡人区幼儿协商交换区卡)。这种办法既解决了人多拥挤的问题,又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丰富了幼儿的交往经验。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音乐区的幼儿因敲打节奏影响了故事区的幼儿),我趁机让幼儿讨论各个区域分别设在哪个位置更合适,为什么?如自然区的植物需要阳光,自然区安排在阳台上比较好;音乐区较喧闹,设在走廊上比较好;图书区、认识架、智力宫等较为安静的区角则设在活动室内较合适。通过讨论,幼儿懂得各个区域要动静隔开,减少干扰因素。
  二、动态性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渗透到所提供的材料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经验。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注意动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层次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活动的层次性,根据活动需要、幼兒能力水平,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具有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如在“节奏鱼”区域中,我们设计了边让幼儿钓鱼边让幼儿拍出鱼身上的节奏这一活动,在鲤鱼的身上写上简单的节奏,在热带鱼的身上写上带有切分音、休止附的节奏,这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钓不同的鱼。在他们对这些简单节奏运用自如时,我们引导他们钓一些其他鱼(节奏型比较难的);二是前后活动的层次性,材料投放要突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如在“拼正方形”中,第一个月让幼儿用六块几何图形拼,等到他们基本会了,就将其中两块剪开,变成八块,让幼儿拼,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变成十块、十二块,逐步增加难度。
  2.调整性: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改进或摈弃不适合的材料,挖掘新材料。如大班10以内数的组成,教师设计了配对游戏,将卡片分成两部分,并剪成大三角、半圆形、波浪形,提高幼儿的操作兴趣。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图形配对成了幼儿的关注点,而数量排队却被忽视了,于是我们立即进行了调整。
  三、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
  区域活动以分组活动为学习形式,随着空间的扩展,教师与幼儿不再处于一个固定的位置,建立了平等愉悦、和谐新颖的师生关系,改变了居高临下、封闭压抑的师生关系。因为区域活动具有自由度大,形式多样,材料丰富,教师目的明确,便于个别指导等特点,所以能使幼儿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注重幼儿对材料的摆弄、操作、成功、失误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有所感知,有所发现,而不是给幼儿提供现成的答案或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做用心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引导者,及时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根据幼儿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找出素质培养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我发现科学探索区的鹏鹏小朋友拿着镜子照了照,觉得没什么好玩,就放下了。我说:“鹏鹏,我们到阳光下玩怎么样?”鹏鹏把镜子拿到阳光下照来照去,突然,他发现镜子能反射太阳光,还能把光斑投射到墙壁或天花板上,他兴奋极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又没人玩镜子了。想了一会儿,我打来一盆水,以商量的口气说:“丹丹,我们把镜子放在水盆里,看看会发生什么?”丹丹把镜子放在水盆里:“哇!天花板上有光斑在晃动。”“哇!光斑变成了彩虹啦!”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叫了起来,纷纷动手尝试。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我打来一盆盆水让幼儿自己操作,可有的成功出现彩虹,有的没有,大家感到很奇怪,于是纷纷找原因。过了一会儿,欣然大声叫起来:“我知道啦,刚才是蓉蓉把太阳光遮住,再试试看。”在我的点拨引导下,幼儿玩镜子的兴趣又被激发了,既获得了感性经验,又有效地培养了探索精神。
  区域活动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只要有一丝进步就可以,极大消除了孩子怕失败的恐惧,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乐于学习的兴趣,为发展幼儿自主精神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为幼儿实施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情绪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积极、高昂的情绪被认为是健康人的重要标志。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反应,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及满足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和内容。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情绪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有意无意地把与受教育者的情感交流和引起感情共鸣作为一种教育方法,重视以情感人、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应尽之责,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也要顺应趋势,不断改进。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实践能力 基础课程 实验课程 专业课程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大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露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使然。要培养出2l世纪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合格人才,就必须紧跟世界科
本文对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和21世纪新课标以来第一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
心理学家指出:情绪状态和儿童的生长、个性发展及认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儿童的心理健康应从情绪情感教育入手,给儿童一个自由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空间中正确地调节、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促进他们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注重从儿童的情感教育入手,让他们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学会生活、学习,以及与同伴相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尊重儿童,让他们有发展的空间  幼儿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气候正在日益变化着。邓小平曾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孩子是朝气蓬勃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呼吁绿色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和生活中吸取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绿色环保教育。  一、走进生活,感受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