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对话式”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师独占发言权,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此,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这种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和沟通。这种教学,否定了教学的本质意义——对话,否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了,这无疑给贫瘠的土地施加了新的肥料,在这片精神焕发、创意十足的智慧的沃土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茁壮地成长。
  一、“对话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对话式”教学并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有着先进的理论依据。就教育的本质方面而言,叶澜教授就曾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就会进一步演化为教育。教学是教育的核心,季亚琴科也说:“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以交往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有更多的沟通。事实上,新课程实施视野下的教学,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凭借各自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等,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其实,从《论语》对孔夫子教学的记载,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已经就有了这种教学思想的萌芽和教学实践的雏形。新课标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平等对话,是对教学过程的正确诠释。
  二、语文教学特别需要交流与对话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语文课怎么教,教什么,传统观念当中,总离不开一个基本的想法:那就是一堂课总要“交给”学生一些东西(知识)。知识传授得多和少、好和坏,直接体现着这节课的价值。殊不知,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接受和记忆,而是感受、体验、自省和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有自己的东西,需要教师重视学生自己的东西——语文的、生活的、社会的。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借助有关载体,如,课文,去展示、交流、确认学生对生活的这种理解、感受、体验和认识,并进而加以提升。对学生来说,他的这些东西拿出来和不拿出来不一样,有交流和没交流不一样,得到别人的确认和没得到别人的确认不一样。其间,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而不是越俎代庖,什么都靠教师去“讲”,教师要实现由传授者、管理者到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转换。角色的转换必然要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单向意义的“讲授”已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则是交流与对话。
  三、完成“对话”教学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尊重学生,乐纳学生,给学生以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平等是交流的前提,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和你“交流”,主动地想“说”什么,必须要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下进行。只要学生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都要尊重和理解,并且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意见是有价值的。
  2.要努力打开学生闭锁的内心世界。中学生,心理正处于闭锁期。要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实现课堂的充分交流,首先要把话题确定的恰到好处。有的问题太浅或太小,学生对此“不屑一顾”;有的问题太深或太大,学生无从谈起或摸不着头脑;有的问题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对此“没有兴趣”;等等。这些不合适的话题,都会使课堂失去交流的基础。交流的话题要定好,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教师要想办法去激励。
  3.教师要善于在“对话式”教学中转变自己的角色。“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创新式教学,即主体性教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学生本身就能完成课程标准上规定的任务,在主体性教学中,同样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关注。
  首先,在对话之前教师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在“对话式”教学进行之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思考:定什么话题,学生是否有话说,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将会收到怎样的效果,等等。只有对这些问题教师能高瞻远瞩地了然于胸之后,“对话式”教学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对话活动中教师应该是一个主持人。“对话式”教学是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合作讨论的次数较多,可能课堂中会出现喧闹,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对小组讨论也要格外留心,要根据各种情况做出相应的引导和启发。
  再次,“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表演者。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其他文献
背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新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中,文言文占了绝大部分,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背诵的重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背诵文言文的速度和能力,就成了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虽然说根本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但是若能掌握一些背诵的技巧,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十几年的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
期刊
个性化语言,是指与每一个鲜活的写作个体相对应的、浸透着写作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活泼的生命色素的语言,是书写纯真心灵、抒发真挚情感的语言。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语言插上个性化的翅膀,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真挚朴实的人和淳朴且有特色的语言,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如,《社戏》中的语言:“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说。阿发说:“
期刊
最近几年,我有幸出去学习,近距离接触了几位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窦桂梅、武凤霞、王祖庆等。大师们的课质朴无华,没有修饰点缀,没有课件活动充斥。有时更像在和孩子们在拉家常。大师能成为大师,不是这一节课的功劳,而是造就这节课精彩的无数次课下的努力。好的作文引导是渗透进自己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的。  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作文课。有了这个理念,我开始将它实施在我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三年级有一篇文章《翠鸟》,
期刊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研究自己学科的教学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把信息资源、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声、色、光,激发兴趣  
期刊
目前,正在全国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而和谐地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期刊
一、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运用讲授法的原因分析  1.讲授法自身存在着不足。  运用讲授法,教师占主导地位。如果教师对课堂有极强的控制力,学生很容易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少,学生的语言生命体验容易被教师取代,比较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也不易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运用讲授法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较难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期刊
现在,许多学校对学生的早恋问题非常重视,已经郑重地提到了学校的议事日程。有的甚至在校规校纪中明文规定,严禁学生谈恋爱,校长在校会上大讲特讲,并要求班主任在班会上重点强调。一时间,全校上下谈“爱”色变。这种草木皆兵的做法,固然有些过分,但也并非是学校领导小题大做。  以前笔者曾在报纸上读过一篇报道,说某校一名13岁的小女孩生下了一个男婴,经调查,男婴的“父亲”竟然是小女孩的同班同学,和她同岁的一个小
期刊
近期的一次视导听课中,有教师分析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句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时,指出其中有“以动衬静”的特点。教师让学生回忆类似的诗句,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名句。  这位教师所说的以动衬静,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月别枝惊鹊”,“别”如果当做动词,就是离开的意思。明月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明显,加之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一种心理学理念——共
期刊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行的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