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着手写陈伯达传记时,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叶永烈碾转反侧,明天见到了陈伯达到底该叫他什么呢?叫他陈伯达同志,不合适,因为陈伯达是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叫他老陈,也不行,因为陈伯达已经是84岁的老人了,而自己才48岁,究竟应该怎样称呼他呢,突然叶永烈灵机一动,称呼他陈老,果然,第二天采访时,叶永烈一声亲切得体的“陈老”,令陈伯达听了感动万分。由此可见,一个得体的称谓真可谓交际的“敲门砖”。
称谓的方式
称谓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表情达意的手段,因此,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对方所处的场合的不同而恰当选择称谓语。称谓可以分为职务性称谓,如“李总”“周总”;职称性称谓,如:“冯教授”“陈工程师”或简称“陈工”等;行业性称谓,如“魏老师”“齐律师”“韩会计”等;性别性称谓,如“小姐”“女士”或“先生”;姓名性称谓,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称谓的礼仪规范
称谓是否恰当,既反映了说话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也影响到人际交往活动的效果。
(1) 对领导、长辈和客人不要直呼其名,可以在其姓氏后面加合适的尊称或职务。
(2) 对相交不深或初次见面的客人,表示敬意应用“您”,而不要用“你”。
(3) 在日常工作中,对一般交往对象,可分别称“同志”“老师”“先生”“小姐”等。在非正式场合,对同事可根据年龄来称呼,如“老陈”“小张”等。较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可直呼其名。
(4) 多人交谈的场合,应遵循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疏后亲的顺序。
(5) 对一些特殊的人,如有生理残疾的人,要绝对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或蔑视的字眼。
(6) 在涉外场合,应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会的称谓。
称谓的五个禁忌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事先弄清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3)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
(5)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
(编辑 朱晓婷)
称谓的方式
称谓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表情达意的手段,因此,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对方所处的场合的不同而恰当选择称谓语。称谓可以分为职务性称谓,如“李总”“周总”;职称性称谓,如:“冯教授”“陈工程师”或简称“陈工”等;行业性称谓,如“魏老师”“齐律师”“韩会计”等;性别性称谓,如“小姐”“女士”或“先生”;姓名性称谓,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称谓的礼仪规范
称谓是否恰当,既反映了说话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也影响到人际交往活动的效果。
(1) 对领导、长辈和客人不要直呼其名,可以在其姓氏后面加合适的尊称或职务。
(2) 对相交不深或初次见面的客人,表示敬意应用“您”,而不要用“你”。
(3) 在日常工作中,对一般交往对象,可分别称“同志”“老师”“先生”“小姐”等。在非正式场合,对同事可根据年龄来称呼,如“老陈”“小张”等。较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可直呼其名。
(4) 多人交谈的场合,应遵循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疏后亲的顺序。
(5) 对一些特殊的人,如有生理残疾的人,要绝对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或蔑视的字眼。
(6) 在涉外场合,应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会的称谓。
称谓的五个禁忌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事先弄清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3)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
(5)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
(编辑 朱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