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探索作文教学新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iy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单调,成果甚微。把作文教学贯穿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 单元教学 整体教学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即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考虑教师如何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亦如此。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习题”式的教学,有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命题→指导(或有或无)→写作→批改→讲评,即由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稍作指导或干脆不作指导,学生埋头构思写作,然后教师批改,最后讲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固然培养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外:
  (一)被动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教师批评而被动接受,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单一性。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读的能力。
  (三)局限性。学生只顾埋头写作,互相之间缺乏互相学习,不能开拓视野。
  由此说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为写作而写作”,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致使学生害怕写作,甚至讨厌写作。更由于教师需要较长的批改过程,信息反馈时间过长,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的不能迅速得到肯定和指导,有的学生对自己作文内容己淡忘,而在写作当时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可说是一大难题。传统的作文课上谈“作文”的教学方法总没有很好的效果,有时“副作用”还挺大。老师说少了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大,说多了又占用了学生的时间,限制了他们的思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围绕老师所说的模式,千篇一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近年来,我在使用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法时,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收获还算不小。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比老师在课堂上大谈写作之道更能快速地提高作文水平。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尽量去引燃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比如善于归纳一个单元里人物性格或文章思路的相似性,或者整理适用于作文主题的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觉得800字的作文有话说,还能举正反事例,使文章内容充实。这样,欲望提高了,激情澎湃了,兴趣也就高涨了。我的具体措施是,设计每单元的整体认知课的教学内容时,不只让学生感知要学的,还要让他们了解要写的,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也设计出来。然后在分课型导读、自读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的,生活中的什么使他们产生了写作欲望。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注意和所学文章有关的生活现象,练习换换角度,看是不是生活中的某些人、事、物也能给自己一些感触。只要有,哪怕是一点点,也要立即写下来。这样,写的多了,学生就会观察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想记下来,就想诉之于笔端。日子长了,学生的写作的习惯形成了、写作兴趣也就增强了。
  培养出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再指导他们选取适当的材料,安排恰当的思路,选择精当的表达语言,他们就能写出一些有水平的作文。
  经过系统的指导与练习,学生便对怎样写作文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在作文课上,布置学生动手写作文前,老师就不需多讲,只要让学生回忆平时所观察到的人、事、物,让他们展开联想,来抒写他们的真情。这时,学生已经能够写出较有水平的作文来。
  一分辛劳,一分汗水,就有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地去探索、实践,总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昆仑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教师的形象所在。教师要具有舵手的“导航”功能,要具有春风化雨的情感艺术,要具有以苦为荣,化苦为乐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人格魅力 引领 感化 扶助 心态  《中国
【摘 要】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才是语文教育的最大金矿,让唐诗宋词静静地流淌在飘着梵婀玲名曲的荷塘上,让电影的光普照在课文那干瘪的胸膛上,考虑学生生活的点滴,将能够贯彻语文学习思维的机会一一利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反复地磨练语文这把利剑,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语文的内功。  【关键词】生活 交流 美    一、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语文三大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应
【摘 要】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讲究方法,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愿望。本文以庄子的《逍遥游》为案例进行解析,指出教学切入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入点要贯穿文本始终;切入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三笑 解读 逍遥游 本质  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缺乏写作的灵感。其实,灵感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激发机制如何奇特,总是有规律可寻的。  【关键词】写作灵感 创造性思维活动 激发机制 写作能力    灵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原意是神的灵气。对于灵感的
“知人论世”的说法首见于《孟子·万章下》中:“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彼时的孟子只是论述“尚友”之事,后人将其推而广之,从人际交往扩展到文学批评,由此,“知人论世”也便成了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其核心意思是: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思想,既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又要关注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主旨和思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深入体会丹柯形象的悲剧色彩,进而分析悲剧色彩对主题的深化作用,提高学生对主题的审美能力。  意图说明:《丹柯》是“外国小说欣赏”这一选修模块的以把握主题为教学内容的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文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以人物为主来表现主题,具有浪漫主义和寓言故事的叙述特点。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有哪些字音不明
【摘 要】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学语文古诗词的语言教学,针对古诗词这门艺术性很强的文体,探索这种艺术语言与一般文体的书面语言质的差异在哪里,审美教育中如何切入。文章从三个方面和纯语言的角度入手,即交给学生三把钥匙,通过语言媒介,去品味诗词语言的意蕴,从而提高审美水平。  【关键词】古诗词 语言教学 三把钥匙 审美能力  “新课程精选了许多著名诗人词人的优秀诗篇。这些诗词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音律优美,全是千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功用”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获取语文真义的有效方法。以注重日常语言交流、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提示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启发,既能让学生带着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走进课堂,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困惑,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听课效率,又能使得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思想性以及性情上的极大陶冶,更甚有使学生带着更大的兴趣走出课堂、走向广漠的语文学习世界。其最终目的不仅要让学生
【摘 要】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桥边的老人》一文的教学为例,详细论述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矛盾情节 陌生话题 文章细节 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阅读教学应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为切入点,侧重学生阅读兴趣、阅
【摘 要】本文从“正确认识阅读名著的真正目的”、“指导阅读经典的灵活方式”、“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有效途径”、“实现为人师者的神圣使命”等几方面浅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从而引导学生传承文明,用文化把学生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为师者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雅言 文明 经典 阅读 名著  说到名著阅读,我想首先引发思考的是这样的问题:“我们让学生阅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