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中学生朗读文言文的习惯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不但继承了民族的文化遗产,还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知识和技能是两个概念,知识可以通过理解和记忆慢慢积累,而文言文表达技能则必须通過大量的朗读积累文言词语和名句,提高文言文语感,才能达到文言文表达技能的提高。怎样培养中学生朗读文言文的习惯呢?

一、重视范读和领读,培养朗读习惯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就是养成出声朗读的习惯,朗读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内容和学情设计朗读训练,努力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其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意蕴,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为范读对学生的感染除了文字和声音外,还有来自于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的体态,全身心的情感投人。教师悲戚沉郁、激昂高歌的朗读,能激发起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文言文的朗读这么有趣,激发学生敢于和乐于高声而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并形成习惯。教师高标准的范读或音频范读,让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和大概的意思。
  我区经典诵读已经举办了五年,孩子们有了一些初步的文言文诵读经验,但对于一些较长的、生涩的、拗口的句子,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范读和领读,在必要时划分节线、断句等。学生在准确的范读与朗读中会逐渐形成文言文的语感,解决“读顺、读准”的问题。
  当然在朗读之前,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用心领悟,就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机会,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促使学生在课下积极准备,达到知识的内化、兴趣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推荐适合学生的朗读内容


  最近学习过的文言文是多数学生选择的朗读材料。在初期,除了学段内的必读文章之外,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语言优美、篇幅短小的名篇供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言文、古诗词,学生读后就能理解或者是稍加努力就能读懂朗读的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成就感。总之,要选取学生喜欢、生词不多的内容让学生朗读。朗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语文语文,言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才能流利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会更好,逐步深化学生的言语能力,进而达到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组织学生进行文言古诗词朗读比赛


  在组织朗读比赛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不是读得越快越好,不是嗓门越大越好。朗读,要做到准确清晰,并能声情并茂,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印”,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能恰到好处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内涵,以提高朗读教学实效。
  朗读比赛的内容由师生共同选定,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性。朗读的篇目不宜过长,经典的段落、短小的美文、文言作品都是可选择的内容。
  朗读比赛可以在班级内举行,也可以扩展到年级内。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前后几次的朗读情况进行对比,也可以和同学的朗读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为赢得下一次的比赛积累经验。

四、合理安排朗读时间,养成朗读习惯


  在朗读时间的安排上,因人而异,一般十到二十分钟。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的行为。好习惯贵在坚持,有些学生不启也发,有些学生有启才发,有些学生启而不发,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坚持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朗读时间。
  古语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事实证明,善诵读者,文言文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只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流利表达,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教研室
其他文献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法,主要包括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学习思维启动提供探索、思考、体验的机会。问题探究法不是单纯的问答互动,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完成学习认知的构建。问题与实践相结合,是问题探究法教学的基本特征。那怎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问题探究法实践呢?  一、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利用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法
成功的教育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或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教育,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教育的本意,培养出合格的受教育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甲、乙两位农民分别在相同的环境里栽了相同类型的树。树木成活后,农民甲坚信自然环境对树木生长的巨大作用,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不浇水、不剪枝,几年过后,远看树木枝繁叶茂,近看树木枝枝杈杈无一能用
利用EOF能分解数据场和SVM回归分析可建立因子与预报量非线性关系的优势,设计预报方案:(1)将多因子和多预报量分别方差标准化,EOF场展开,提取主分量;(2)用SVM回归分析实现多因子主
基于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利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WPD)诊断分析了2007年重庆“7.17”强降水过程,研究了高频波波包分布和传播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波包能明显反映出降水过
使用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 a呼伦贝尔市暴雨次数和暴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市暴雨具有我国东北地区暴雨的特征,即局地
近几年,“学导式”数学教学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是“学导式”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编制“预习单”和“课堂练习单”,并进行及时反馈交流是“学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体现人性、技巧、高效等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造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整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教学技巧的把握谈下个人的看法:  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导入不走寻常路,时常点燃学生的火焰,看似平常实则玄机无穷。一堂“惊弓之鸟”的导入,将听众尽收眼底,由“弓、箭、弦”的认识入手,归纳为“有弓
阅读能力不仅对语文学科、英语学科很重要,而且对于数学学习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具有一定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才能够对数学信息进行有效解读,但是这一能力是长期积累,不断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及时发现数学文本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制订有效策略,通过数学文本阅读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摘 要: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禅学与禅文化源于释家文化,文章概述了《禅文化与修行健身心》这门高校素质拓展课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重点对两个学生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教学实践证明:高校公共课开设禅学素质拓展课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人生观,能帮助大学生破除思想困惑与无明烦恼,树立正知正见,并能知行合一,增加心灵正能量。  关键词:儒释道文化;禅学文化;身心健康锻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