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记者的工作性质而言,它不仅是对社会公共信息进行记录,还是重大事件的记录者,从这一角度出发,也决定了记者在工作中必须要遵守职业的良知与社会的普遍道德。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复杂化与多元化,面对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诱惑,作为新闻工作第一线的记者也往往难回避其中。本文则主要论述了当前记者角色形象存在的问题,旨在加深我们对新闻记者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当代;记者;角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051-02
一、引 言
社会学理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角色,而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而当这个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时,难免会出现扮演角色之间的冲突。而对于记者的工作性质而言,它不仅是社会公共信息进行记录,还是重大事件的记录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决定了记者在工作者必须要遵守职业的良知与社会的普遍道德。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复杂化与多元化,面对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诱惑,作为新闻工作第一线的记者也往往难回避其中。事实上,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也确实有一部分人着角色认知和定位不清晰,导致角色错位、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评价和信任度降低,妨碍了新闻媒体社会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角色之异化: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唯上的冲突
所谓的角色异化主要是指个体作为记者的这一属性逐渐脱离了社会对其的基本约束和规范,从而导致其出现一系列变质现象的发生。就这一现状出现的内在原因而言,主要是由记者自身的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的加剧造成的。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机制,首要要从多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时刻谨记作为一名记者所要遵守的最起码的职业规范和要求,做到客观、真实的报道和传播信息。但是,随着中国媒体市场运作,很多单位迫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商业化观念越来越浓厚,这都从一定程度上对传媒运营、媒体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媒体片面强调经济效率,为了吸引和增加他们的广告投入,听众的注意力,听、收视率以及循环的唯一尺度衡量媒体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的娱乐化的流行。
突出的表现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士都意识到了新闻才社会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闻所带来的流通速度。因此,也都想凭借着新闻这一平台实现自身的发展,对此出现了诸多炒作事件。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从不同程度上对新闻记者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使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有一些记者在利益的驱动下,竟然无视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伦理以及作为一个记者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大胆用艳情腥色来迎合一些受众的低级趣味,不仅对道德理念还是对社会文化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的影响,同时对新闻媒体、记者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角色之混淆:最根本的职业角色与非职业角色要求的冲突
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而言,往往表现在多个角度的扮演上,也正是由于这种多个角色的出现,才使得人们在所扮演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混淆的现象。而就记者角色的混淆则主要表现在记者对自身所要扮演的角度及其这一角色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认识不深刻,从而造成的角色之间的混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角色错位
所谓角色错位主要是指记者在新闻活动的采访活动中,由于受到活动自身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脱离自身职业本位的现象发生,从而造成记者对事件活动报道的失衡现象。
毋庸置疑,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力求真实、快捷的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闻消息是广大受众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角色期待。
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对一些存在过激行为的事件,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的扮演着多重角色的身份,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记者在没有调查清事情真相的基础上,记者便主观地充当起矛盾一方的代言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充当权力执行者;充当介入百姓争执的调解者;充当弱势群体的救助者;充当违法犯罪的取证者等等。
(二)角色越位
就角色越位而言,所指代的则是指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并没有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超越了自身职业的范畴。诸如此类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近年来很多新闻单位都涌现出了一批为民众伸冤昭雪的“包青天”的形象,他们不但干预纰漏事实的真相,而且还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
如果从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这类“包公式”的人物的事迹与作为我们确实应该值得肯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在告诫我们,他们这种做法是不是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呢?
事实上,从他们的行为方式中我们也发现,这类记者在对事件报道过程中所持有的非理性色彩情感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种因素导致了他们在采访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即在采访还没有开始时,先将自己置身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之上,这便容易造成新闻事件报道的不冷静、不客观现象的出现,从而引发社会上诸多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的出现。甚至有些记者在采访中忽略了自身的职责,而和受害者一道忙于收集证据或带领受害人到政府申冤或帮助警察与绑匪谈判等。
四、角色之退化:基本功能与强化外在条件利用的冲突
如果说角色越位还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表现的话,那么角色的退化则从一个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记者角色变化的特点。那就是记者自身的基本技能的退化。对记者的基本功的描述,早在上世纪初,我国通讯文体的创始人黄远生就提出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首先要具备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跑,耳能听,手能写。
以上四个要点概括起来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特殊的新闻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还应该善于记录与奔跑的能力。但是,在生产与科技飞速的今天,高科技的信息产品的快捷操作在日益进步的同时,作为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却在不断的退化。
这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他们的大脑在不断的退化,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人们生活的主要现状之一。多元化的信息交流以及多样化的渠道极大的方便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思考,而是倾向于信手拿来;其次则是他们的视觉功能的退化,伴随着信息浏览的多元化,致使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在一步步退化,也变得不再勤于记录,凭空以为等到自己需要的时候便可以及時从多媒体网络上获得这一信息资源。更不再走向基层、群众去寻找和发现素材。
即便是是到了基层往往也是例行公事。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记者基本业务能力水平的逐步下降,最后记者也就退化成了整理资料的专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记者忙于跑政府部门、泡会议室,但写出来的稿子既不出新也不出彩,既像工作总结,又有点像会议记录,生硬死板,没有一点生活气息。
五、结 语
就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而言,不仅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而对于一名新闻记者而言,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必须要求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这一时代背景。认真履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
参考文献:
[1] 陆高峰.上班族想当记者是对记者工作的误解[N].中国青年报,2007-11-09.
[2] 孟保国,白建平.新闻工作者如何缓解心理压力[J].采·写·编,2006(3).
[3] 曹德兰.媒体记者如何减轻工作压力[J].人才资源开发,2005(7).
[4] 陈洁.公众眼中的记者形象——东方网与本刊联合调查简报[J].新闻记者,2004(12).
关键词:当代;记者;角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051-02
一、引 言
社会学理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角色,而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而当这个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时,难免会出现扮演角色之间的冲突。而对于记者的工作性质而言,它不仅是社会公共信息进行记录,还是重大事件的记录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决定了记者在工作者必须要遵守职业的良知与社会的普遍道德。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复杂化与多元化,面对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诱惑,作为新闻工作第一线的记者也往往难回避其中。事实上,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也确实有一部分人着角色认知和定位不清晰,导致角色错位、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评价和信任度降低,妨碍了新闻媒体社会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角色之异化: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唯上的冲突
所谓的角色异化主要是指个体作为记者的这一属性逐渐脱离了社会对其的基本约束和规范,从而导致其出现一系列变质现象的发生。就这一现状出现的内在原因而言,主要是由记者自身的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的加剧造成的。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机制,首要要从多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时刻谨记作为一名记者所要遵守的最起码的职业规范和要求,做到客观、真实的报道和传播信息。但是,随着中国媒体市场运作,很多单位迫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商业化观念越来越浓厚,这都从一定程度上对传媒运营、媒体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媒体片面强调经济效率,为了吸引和增加他们的广告投入,听众的注意力,听、收视率以及循环的唯一尺度衡量媒体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的娱乐化的流行。
突出的表现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士都意识到了新闻才社会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闻所带来的流通速度。因此,也都想凭借着新闻这一平台实现自身的发展,对此出现了诸多炒作事件。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从不同程度上对新闻记者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使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有一些记者在利益的驱动下,竟然无视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伦理以及作为一个记者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大胆用艳情腥色来迎合一些受众的低级趣味,不仅对道德理念还是对社会文化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的影响,同时对新闻媒体、记者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角色之混淆:最根本的职业角色与非职业角色要求的冲突
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而言,往往表现在多个角度的扮演上,也正是由于这种多个角色的出现,才使得人们在所扮演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混淆的现象。而就记者角色的混淆则主要表现在记者对自身所要扮演的角度及其这一角色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认识不深刻,从而造成的角色之间的混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角色错位
所谓角色错位主要是指记者在新闻活动的采访活动中,由于受到活动自身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脱离自身职业本位的现象发生,从而造成记者对事件活动报道的失衡现象。
毋庸置疑,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力求真实、快捷的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闻消息是广大受众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角色期待。
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对一些存在过激行为的事件,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的扮演着多重角色的身份,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记者在没有调查清事情真相的基础上,记者便主观地充当起矛盾一方的代言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充当权力执行者;充当介入百姓争执的调解者;充当弱势群体的救助者;充当违法犯罪的取证者等等。
(二)角色越位
就角色越位而言,所指代的则是指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并没有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超越了自身职业的范畴。诸如此类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近年来很多新闻单位都涌现出了一批为民众伸冤昭雪的“包青天”的形象,他们不但干预纰漏事实的真相,而且还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
如果从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这类“包公式”的人物的事迹与作为我们确实应该值得肯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在告诫我们,他们这种做法是不是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呢?
事实上,从他们的行为方式中我们也发现,这类记者在对事件报道过程中所持有的非理性色彩情感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种因素导致了他们在采访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即在采访还没有开始时,先将自己置身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之上,这便容易造成新闻事件报道的不冷静、不客观现象的出现,从而引发社会上诸多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的出现。甚至有些记者在采访中忽略了自身的职责,而和受害者一道忙于收集证据或带领受害人到政府申冤或帮助警察与绑匪谈判等。
四、角色之退化:基本功能与强化外在条件利用的冲突
如果说角色越位还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表现的话,那么角色的退化则从一个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记者角色变化的特点。那就是记者自身的基本技能的退化。对记者的基本功的描述,早在上世纪初,我国通讯文体的创始人黄远生就提出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首先要具备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跑,耳能听,手能写。
以上四个要点概括起来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特殊的新闻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还应该善于记录与奔跑的能力。但是,在生产与科技飞速的今天,高科技的信息产品的快捷操作在日益进步的同时,作为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却在不断的退化。
这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他们的大脑在不断的退化,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人们生活的主要现状之一。多元化的信息交流以及多样化的渠道极大的方便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思考,而是倾向于信手拿来;其次则是他们的视觉功能的退化,伴随着信息浏览的多元化,致使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在一步步退化,也变得不再勤于记录,凭空以为等到自己需要的时候便可以及時从多媒体网络上获得这一信息资源。更不再走向基层、群众去寻找和发现素材。
即便是是到了基层往往也是例行公事。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记者基本业务能力水平的逐步下降,最后记者也就退化成了整理资料的专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记者忙于跑政府部门、泡会议室,但写出来的稿子既不出新也不出彩,既像工作总结,又有点像会议记录,生硬死板,没有一点生活气息。
五、结 语
就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而言,不仅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而对于一名新闻记者而言,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必须要求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这一时代背景。认真履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
参考文献:
[1] 陆高峰.上班族想当记者是对记者工作的误解[N].中国青年报,2007-11-09.
[2] 孟保国,白建平.新闻工作者如何缓解心理压力[J].采·写·编,2006(3).
[3] 曹德兰.媒体记者如何减轻工作压力[J].人才资源开发,2005(7).
[4] 陈洁.公众眼中的记者形象——东方网与本刊联合调查简报[J].新闻记者,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