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日,受教研组委托,四一班将接受一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数学教研课,对于这节课,教研组成员做了多次的研讨,讨论的重心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确定可行性方法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教师们大多认为,学生的方法普遍有两种,“量-算”“剪-拼”,其他方法不易想到,想到了也是會以特殊图形为例,勉强得出结论。于是,我们事先商定在课件里预设了4种方法,便于学生想不到的时候出示,让学生了解方法选择的多样性。
在昨天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在没有任何预设的情况下问学生,你们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将要以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或得出另外的结论?结果出人意料,牟科林在老师话音刚落就提出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来验证,并指出要多找一些三角形,要包含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样才有说服力,另一同学马上指出可以用剪拼的方法(剪或撕下3个角,拼在一起)来验证,更简单。我想,来得真快。“还有呢?”又有手在挥舞,张翰月激动的提出可以用折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其中的一边折去,看可不可以形成一个平角。蔡至硕提出,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把它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度,向军检提出,因为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那用来拼的三角形内角和应该是180度...........我为学生的设想暗暗鼓掌,安排他们回家试一试。
今天早上,看到学生作业前,我想,学生的结论应都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没有悬念。打开一看,90%是的,10%左右认为不一定,有的认为比180度大一点点,有的认为比180度小一点点。在窃笑的同时,我为学生们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折服,下午表扬了这部分同学,当然这个疑问也有同学主动为他们释疑。
上午第一节课的教研课,课前,我一如既往问大家,你们喜欢外国学生听讲的做法呢还是喜欢中国学生的做法?(外国学生喜欢听讲坐前排,便于听清讲解和发言,讨论;中国学生喜欢坐后排,可以避免点名,发言,被发现。)学生都说喜欢外国学生的做法。(我很高兴,他们慢慢远离胆小怯懦。)我再向他们介绍来上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实习大学生,要积极配合。学生立刻充满期待。
上课了,老师进了教室,学生们热情洋溢的投入到学习中,课程进展十分顺利,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积极作答,其中,张婧,陈彦芸,李自立,张曦予,牟妍菲,牟科林,黄述源,杨桠岚,蔡至硕,张翰月,程宇涵,张林毅等同学的回答大胆响亮,条理清晰,(举手人太多,很多人都没有被点到)简直是老师想什么,学生就回答到什么,上课老师很满意,不知不觉基本练习都已结束,老师只好拿出预先准备的提高题来试一试——“如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纷纷作答,在小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用180度乘分解的三角形的个数的方法來计算的时候,朱秀鑫突然举手发问:“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也可以分成四个三角形,按这个方法算不就是不同的结果了吗?”,老师一怔,画了一个四边形,进行了讲解,学生依旧有些疑问。我很欣赏朱秀鑫,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同学都有这个想法,有了他,得以探讨这个问题。课后黄述源对我说,这是因为这样分的三角形有几个角不属于四边形的内角。但课堂上因为教师认为这个问题太难,没有让学生回答,所以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课程进展到最后,学生做了较适量的有深度的练习之后,本节课已接近尾声,老师在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之后,就程式化的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准备结束新课,没想到,立刻有多人举手,有人提出“为什么三角形里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张翰月提出“为什么四边形只比三角形多一个角,内角和却多了180度?”...........
问题纷至沓来,上课教师眼睛看向我们——怎么办?(这位年轻教师素质很好,课堂应变很快,马上决定不再自行讲解)“哪位同学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牟妍菲首先解答了第一个问题,接着杨桠岚,程宇涵做了精彩的答疑,课堂欲罢不能.....下课铃声响起,一节精彩的教研课到此结束,而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意犹未尽。
回顾这节课的历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开放的课堂是活的,质疑的课堂是美的,相信学生,如果放手给学生一个天地,学生的世界比我们广阔,如果多一双眼睛看学生,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
以此课堂记录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用发现的眼睛去了解那些我们尚没能发现的学生的精彩之处。
在昨天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在没有任何预设的情况下问学生,你们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将要以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或得出另外的结论?结果出人意料,牟科林在老师话音刚落就提出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来验证,并指出要多找一些三角形,要包含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样才有说服力,另一同学马上指出可以用剪拼的方法(剪或撕下3个角,拼在一起)来验证,更简单。我想,来得真快。“还有呢?”又有手在挥舞,张翰月激动的提出可以用折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其中的一边折去,看可不可以形成一个平角。蔡至硕提出,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把它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度,向军检提出,因为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那用来拼的三角形内角和应该是180度...........我为学生的设想暗暗鼓掌,安排他们回家试一试。
今天早上,看到学生作业前,我想,学生的结论应都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没有悬念。打开一看,90%是的,10%左右认为不一定,有的认为比180度大一点点,有的认为比180度小一点点。在窃笑的同时,我为学生们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折服,下午表扬了这部分同学,当然这个疑问也有同学主动为他们释疑。
上午第一节课的教研课,课前,我一如既往问大家,你们喜欢外国学生听讲的做法呢还是喜欢中国学生的做法?(外国学生喜欢听讲坐前排,便于听清讲解和发言,讨论;中国学生喜欢坐后排,可以避免点名,发言,被发现。)学生都说喜欢外国学生的做法。(我很高兴,他们慢慢远离胆小怯懦。)我再向他们介绍来上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实习大学生,要积极配合。学生立刻充满期待。
上课了,老师进了教室,学生们热情洋溢的投入到学习中,课程进展十分顺利,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积极作答,其中,张婧,陈彦芸,李自立,张曦予,牟妍菲,牟科林,黄述源,杨桠岚,蔡至硕,张翰月,程宇涵,张林毅等同学的回答大胆响亮,条理清晰,(举手人太多,很多人都没有被点到)简直是老师想什么,学生就回答到什么,上课老师很满意,不知不觉基本练习都已结束,老师只好拿出预先准备的提高题来试一试——“如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纷纷作答,在小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用180度乘分解的三角形的个数的方法來计算的时候,朱秀鑫突然举手发问:“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也可以分成四个三角形,按这个方法算不就是不同的结果了吗?”,老师一怔,画了一个四边形,进行了讲解,学生依旧有些疑问。我很欣赏朱秀鑫,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同学都有这个想法,有了他,得以探讨这个问题。课后黄述源对我说,这是因为这样分的三角形有几个角不属于四边形的内角。但课堂上因为教师认为这个问题太难,没有让学生回答,所以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课程进展到最后,学生做了较适量的有深度的练习之后,本节课已接近尾声,老师在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之后,就程式化的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准备结束新课,没想到,立刻有多人举手,有人提出“为什么三角形里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张翰月提出“为什么四边形只比三角形多一个角,内角和却多了180度?”...........
问题纷至沓来,上课教师眼睛看向我们——怎么办?(这位年轻教师素质很好,课堂应变很快,马上决定不再自行讲解)“哪位同学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牟妍菲首先解答了第一个问题,接着杨桠岚,程宇涵做了精彩的答疑,课堂欲罢不能.....下课铃声响起,一节精彩的教研课到此结束,而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意犹未尽。
回顾这节课的历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开放的课堂是活的,质疑的课堂是美的,相信学生,如果放手给学生一个天地,学生的世界比我们广阔,如果多一双眼睛看学生,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
以此课堂记录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用发现的眼睛去了解那些我们尚没能发现的学生的精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