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外投资活动的增加,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改善了高校的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但是高校对外投资还存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问责机制等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提出高校应加强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论证审批机制、完善对外投资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对外投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对外投资的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以促进高校对外投资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 风险 对外投资 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与地方的合作越来越广泛,高校依托自身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外投资活动,这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缺乏对外投资相关管理经验,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如何有效地规避对外投资的风险,提升高校对外投资活动的收益,成为目前高校承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对外投资现状
高校对外投资是指高校将货币、实物、知识产权、非专有技术、校名等类别资产以入股的形式注入产权清晰的企业,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挥资产效益为目的的经济行为。高校人才济济,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丰富,新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不断产生,这些都是高校的天然优势,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和重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活动也日益频繁,积极与地方开展了研发等应用研究。高校通过自身科技等资源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高校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地监管等问题,造成部分投资成效不高。为了防控投资风险,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高校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高校对外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的对外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国家开展对高校的巡视和审计工作,发现了高校的对外投资活动的有关问题,影响高校对外投资的规范可持续发展。
1.对外投资活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校的对外投资活动,一般都是由投资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调研考察后,提出主导意见,报经校长办公会集体决议。高校的领导一般都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对产业工作不够重视,也缺乏投资经营管理经验,负责投资管理部门一般对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不能真实的评估出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另外,决策者也不用承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和责任,造成决策的主观臆断强,反对意见少。
2.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外投资的后续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部分高校建立了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但是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全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退出机制以及与相关的激励问责机制等。由于制度的缺失,管理者经营业绩的好坏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奖罚措施,以及高校管理者经营管理经验的缺乏,造成校办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投资收益不高。
3.对外投资的监管不到位。当前,高校对外投资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这种监督责任主体的缺位,使得高校对外投资没有形成规范可操作的工作流程、对政策的了解和掌握不够,造成部分高校对外投资没有按照规定履行相关报批手续、进行国有产权登记工作。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办企业的监管流于形式,多是听几次汇报,要求被投资单位报送年度财务报告,缺乏对外投资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实时的了解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高校审计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忽视对校办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评价,造成监管上的漏洞。
4.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激励问责机制。高校的对外投资情况总体来讲不容乐观,能够形成规模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相对较少,大部分校办企业投资收益低下,有的企业甚至出现连续亏损、处于停业状态。这其中根源在于激励及问责机制的缺失,效益好了不能得到奖励,效益低下也不需承担责任,直接影响了对外投资的成效。
三、加强高校对外投资管理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对外投资的管理,提高投资收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人认为高校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工作。
1.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高校对外投资工作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学校对外投资的,将学校的校办企业股权和经营性资产划入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向控股企业派出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企业财务等方式,形成良性的管理体制。同时,高校应加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校办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高校还应建立严格的对外投资退出机制,对于出现经营连续亏损的对外投资企业及时进行清退。
2.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论证审批机制。高校应加强对外投资立项前的论证工作,对于新增的对外投资项目,由投资管理部门先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组织有关专家、相关部门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慎选择对外投资项目,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对于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由投资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经分管校领导审核同意,报学校党委常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3.完善对外投资规章制度建设。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对外投资管理工作的前提。高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现实情况,制定高校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授权审批、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情况,要周密完善、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等特点,要在维护學校利益的同时,保证其他各个利益主体的权益,切实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强化对外投资的管理和监督。高校应重视对外投资的过程管理,实时地监控对外投资的经营过程,定期考评学校的对外投资活动,对校办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审议,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做好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工作。通过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开展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投资风险。
5.建立对外投资的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对外投资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以防控投资风险,通过签订企业目标责任书,下达投资考核指标,实行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等,明确责权和利益关系,对于投资成效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反相关规定,给学校带来严重损失的人员给予严厉惩罚,情节严重的追求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促进对外投资项目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振兴,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3(1).
[2]姜红,高等院校对外投资管理探析[J],经济师,2013(7).
[3]王春晖,朱万青,高校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指引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5(12).
[4]杨年立,安红,高校对外投资问题与对策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6(01).
[5]财政部,教育部,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Z],2012.
作者简介:吴朝阳(1981—)男。民族:汉。江苏灌云。会计专业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会计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关键词:高校 风险 对外投资 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与地方的合作越来越广泛,高校依托自身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外投资活动,这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缺乏对外投资相关管理经验,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如何有效地规避对外投资的风险,提升高校对外投资活动的收益,成为目前高校承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对外投资现状
高校对外投资是指高校将货币、实物、知识产权、非专有技术、校名等类别资产以入股的形式注入产权清晰的企业,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挥资产效益为目的的经济行为。高校人才济济,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丰富,新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不断产生,这些都是高校的天然优势,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和重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活动也日益频繁,积极与地方开展了研发等应用研究。高校通过自身科技等资源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高校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地监管等问题,造成部分投资成效不高。为了防控投资风险,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高校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高校对外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的对外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国家开展对高校的巡视和审计工作,发现了高校的对外投资活动的有关问题,影响高校对外投资的规范可持续发展。
1.对外投资活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校的对外投资活动,一般都是由投资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调研考察后,提出主导意见,报经校长办公会集体决议。高校的领导一般都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对产业工作不够重视,也缺乏投资经营管理经验,负责投资管理部门一般对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不能真实的评估出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另外,决策者也不用承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和责任,造成决策的主观臆断强,反对意见少。
2.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外投资的后续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部分高校建立了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但是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全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退出机制以及与相关的激励问责机制等。由于制度的缺失,管理者经营业绩的好坏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奖罚措施,以及高校管理者经营管理经验的缺乏,造成校办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投资收益不高。
3.对外投资的监管不到位。当前,高校对外投资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这种监督责任主体的缺位,使得高校对外投资没有形成规范可操作的工作流程、对政策的了解和掌握不够,造成部分高校对外投资没有按照规定履行相关报批手续、进行国有产权登记工作。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办企业的监管流于形式,多是听几次汇报,要求被投资单位报送年度财务报告,缺乏对外投资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实时的了解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高校审计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忽视对校办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评价,造成监管上的漏洞。
4.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激励问责机制。高校的对外投资情况总体来讲不容乐观,能够形成规模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相对较少,大部分校办企业投资收益低下,有的企业甚至出现连续亏损、处于停业状态。这其中根源在于激励及问责机制的缺失,效益好了不能得到奖励,效益低下也不需承担责任,直接影响了对外投资的成效。
三、加强高校对外投资管理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对外投资的管理,提高投资收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人认为高校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工作。
1.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高校对外投资工作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学校对外投资的,将学校的校办企业股权和经营性资产划入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向控股企业派出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企业财务等方式,形成良性的管理体制。同时,高校应加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校办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高校还应建立严格的对外投资退出机制,对于出现经营连续亏损的对外投资企业及时进行清退。
2.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论证审批机制。高校应加强对外投资立项前的论证工作,对于新增的对外投资项目,由投资管理部门先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组织有关专家、相关部门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慎选择对外投资项目,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对于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由投资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经分管校领导审核同意,报学校党委常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3.完善对外投资规章制度建设。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对外投资管理工作的前提。高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现实情况,制定高校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授权审批、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情况,要周密完善、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等特点,要在维护學校利益的同时,保证其他各个利益主体的权益,切实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强化对外投资的管理和监督。高校应重视对外投资的过程管理,实时地监控对外投资的经营过程,定期考评学校的对外投资活动,对校办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审议,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做好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工作。通过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开展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投资风险。
5.建立对外投资的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对外投资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以防控投资风险,通过签订企业目标责任书,下达投资考核指标,实行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等,明确责权和利益关系,对于投资成效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反相关规定,给学校带来严重损失的人员给予严厉惩罚,情节严重的追求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促进对外投资项目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振兴,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3(1).
[2]姜红,高等院校对外投资管理探析[J],经济师,2013(7).
[3]王春晖,朱万青,高校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指引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5(12).
[4]杨年立,安红,高校对外投资问题与对策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6(01).
[5]财政部,教育部,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Z],2012.
作者简介:吴朝阳(1981—)男。民族:汉。江苏灌云。会计专业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会计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