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录和《永嘉证道歌》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早期禅宗史上有两件大事:其一是初祖达摩游化京洛,大致在东魏初年(534)前后;其二是南宗、北宗分立,若以五祖弘忍去世为标志,则其时在唐高宗上元元年(674)。除开这两件事,人们喜欢谈论的,便是南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约638—713)的故事了——谈论他初见弘忍,便有“佛性即无南北”的答话;谈论他以“菩提本无树”一偈,得到弘忍所传的袈裟;谈论他南下广州,在法性寺僧讨论风动、幡动的时候,提出“人心自动”。另外,也谈论他在曹溪宝林寺弘法:向中宗所派特使讲授“道由心悟”、不必坐禅的道理,以及“无念”“无二”的道理,后者也就是不固执于“烦恼”“菩提”等等分别,而回到中道。这些故事,大致反映了南宗思想上的特点:不仅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用“持心”之法修行;而且重视“顿悟”,以“识心见性”的方式“顿见真如本性”。这些理论在实践上有很大意义,即缩小世间和出世间的距离、在家和出家的距离、学和思的距离,为修行者开辟一条简单易行的向佛之路。
  不过,以下一件事,其实很重要,但人们说得不多。这就是南宗禅师的文学贡献。事实上,南宗禅师的上述理论,不仅需要用“直了见性,顿悟成佛”的方便法门来实践,而且需要用相应的文体——偈颂、语录、歌辞等——来承载。这些文体都和简易通俗的传道说法形式有关,但其中语录体更加特殊。它简短而富于机锋,事实上是专属于禅宗的文体。
  从历史角度看,语录这一著述体裁是伴随私人教育而产生的。比如古有记孔子言论的《论语》,有记东汉魏晋名士之言行的《世说新语》。但我们为什么说“语录”是“专属于禅宗的文体”呢?这是因为,到唐代,语录的体制得以定型,增加了这样几个特点:(一)主要用于对学人进行随机接引,因此多表现为师生问答;(二)为表明真理与日常言行相契合,所以多用钱大昕所说的“支离鄙俚之言”;(三)以禅宗内部共享的问题意识为基础,但讲究“以心印心”“不可向言句上作会解”,所以往往采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四)记言记事相兼,重视肢体语言和形象塑造,又称“公案”;(五)通过丛林人的口耳相传再形成笔录,所以有“心要”“法语”“语句”“语本”“言教”“别录”“机缘语”等名。白居易《西京兴善寺传法堂碑铭》记兴善惟宽事迹云:“有问师之心要,曰:‘师行禅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众殆百千万亿,应病授药,安可以一说尽其心要乎?’”陈诩《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云:“门人……结集微言,纂成语本。”这便记载了语录在中唐之时以“心要”“语本”之名而流传的情况。关于什么是“语录”,也有两种基本理解:其一把它定义为诘问式对话;其二把它定义为公案文献集。圆悟禅师《碧岩集》第九十八则说:“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意思是:公案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也就是说,“语录”与“公案”稍有广狭之分。作为诘问式对话的“语录”,主要指公案文献所记载的祖师言论部分。
  据考证,禅僧语录的编集始于唐前期。唐代作品有《善慧传大士语录》,记傅翕(497—569)言论,天宝年间楼颖所编;有《神会语录》,记神会(684—758)言论,胡适据敦煌残卷写本三种收入《菏泽大师神会遗集》;有《四家语录》,汇集马祖道一(709—788,或688—763)、百丈怀海(约720—814)、黄檗希运(?—855)、临济义玄(?—867)等四师之言,编成于元丰八年(1085)之前;有《大珠禅师语录》,唐释慧海所撰;有《赵州和尚语录》,记唐释从谂(778—897)之言论;有《庞居士语录》,记贞元、元和年间人庞蕴之言论;有《北山录》,记元和年间人唐释神清之言论,《新唐书·艺文志》作《参元语录》;有《雪峰真觉禅师语录》,记雪峰义存(822—908)之言论;有《玄沙师备禅师广录》,唐释智岩编,记玄沙师备(834—908)之言论。这些语录散见于《祖堂集》《景德传灯录》《联灯会要》等书,今载《卍续藏》第126卷和《禅宗全书》第36册、第39册。另外有《镇州临济义玄禅禅师语录》《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韶州云门匡真文偃禅师》等,载见明郭临之所编《五家语录》。入宋,则有《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嘉泰普灯录》《联灯会要》《古尊宿语录》等,今皆有单行本。
  这些语录,作为禅宗的经典和禅修实践的智慧结晶,已受到宗教界、学术界密切关注。人们注意到,正确解读这些语录作品的前提,是了解每条语录、每桩公案的来历,特别是它们的思想素材的来历。
  二
  弄清楚语录、公案思想素材的来历,这件事的确是令人神往的。我们能不能对它有所贡献呢?不妨稍作尝试。有一个方式似乎可行,即選择若干命题来作分析。比如以下命题:
  (一)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7年是词曲学大师、唐代音乐文艺研究的开创者、扬州大学教授任中敏(二北、半塘)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缅怀先生,总结其学术成就,2017年4月8日,在扬州举办了“文学艺术高端对话:纪念任中敏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坛”,本文是任中敏先生指导的首届博士生、现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王小盾教授的大会发言。  一、 开头  从1983年初到1985年末,我作为扬州师范学院的博士生,和任半塘先生朝夕相处
降维  北漂宅男刘某二十八岁,白日于某大型软件公司埋头写码,夜晚蜗居京城某著名码农小区一隔断间。刘某收入可观,无不良嗜好,独爱饭少女偶像,每日必看偶像直播,魂牵梦绕,意犹未尽,常在直播间送大额礼物,并与其他粉絲(俗称戆卵)嘴炮甚欢,日子方过得算不得索然寡味。因其长相猥琐,性格内向,工作强度又极大,刘某虽在戆卵圈中小有名气,却从未参加过现场活动,常被冠以“屏幕大佬”“精神超V”等雅号。  是日刘某加
但每个五月,不安的树堡群  依然颠荡于成熟的茂密  去年已逝,它们仿佛在说,  重新开始,重新,重新。  ——菲利普·拉金 《树木们》  五月下旬的青年作家写作班共有二十五个人参与,六个女性,剩下的全是男性,年龄在三十至五十岁之间。对于青年的理解,也许主办方存在偏差,或者只是宽容。部分人有猎艳的想法,部分人则没有。  上课时间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半到五点。除去用餐和休息,一天真正耗费在课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追忆往昔生活及感怀人伦亲情之余,又寄寓了自身屡试不第、被拒仕途的凄楚,因而成为感人至深、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作。原文中有如下一段议论: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有些学者认为这段议论无关宏旨且与上下
后来我总是忍不住反复想,到底是不是那个随意门的要求导致悲剧提早发生呢。然而世事总是不容假设的。  我能确认的唯一的事是,我很爱我的父亲。他也爱我。  就算他某一天突然从我的世界里永远消失了,也一样。  而飞行器则是我十八岁那年得到的生日礼物:一个小巧简便如三角翼滑轮的飞行器,平板下还装了三个轮子,轻便稳当。驱动装置在那块并不算厚的平板底下,而这块平板同时也是一个太阳能接收器。然而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
你想写的是什么?  真正想写的其实是“小文夫妇”。二十年前读《四世同堂》,最喜欢甚至可能只喜欢“小文夫妇”。能够那样夫妻同心不容易,能在乱世里与世无争需要强大的内心。小说对他们并不好,两个人都死了,但我喜欢那样的写法,他们死的时候还是他们本身,又能露出他们一贯有的却又没机会透露出来的为人的坚强。比起那些突然顿悟升华出一种品质的小说人物,小文夫妇更让我念念不忘。我在想象如果小文夫妇活在现代,对他们来
【摘 要】为了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发展,新疆畜牧总站本着立足实际、创新机制、完善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等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方案,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激活,全区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出现了很大成效,且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关键词】畜牧业 技术 推广  1 具体做法  1.1 加强领导,明确目
这件事发生在卡本代尔1附近一个名叫简·瓦雷的女人身上。我在一次聚会上见过她。当时她坐在沙发上,双臂朝两边摊开,一只手拿着酒。我们聊了会儿狗。  她有条老灰狗。她说当初买他是为了救他一命。在赛狗场,无法再赢得比赛的狗不会被继续喂养,它们会被杀掉,有时是三四条一起,扔进卡车后面送去垃圾场。那条狗名叫菲尔。他身体不大灵便,几乎瞎了,但她欣赏他威严的气度。他有时会把腿跷到墙上,几乎跟门把手一样高,但他有张
编剧宋方金一向心胸宽阔:“阅读,能进入则进入,不能进入就不进入,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的阅读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既持续重读经典,也保持和当下作品的连接;既在案头翻书,也玩微博刷朋友圈。  “五千年来,人性一毫米都没进步,但社交的方式改变了。以前围坐在篝火边讲故事,在大槐树下讲故事,后来在茶馆里讲故事,通过电波、书籍讲故事……”形式和媒介没那么重要,重要的依旧是内容。  没有汪国真,可能就没有
中国的考据学兴起于北宋,盛于清代乾嘉时期。胡适说:“这种考证方法,不用来自西洋,实系地道的国货,三百年来的考据学,可以追溯至宋,说是西洋天主教耶稣会士的影响,不能相信。我的说法是由宋渐渐的演变进步,到了十六七世纪有了天才出现,学问发达,书籍便利,考据学就特别发达了。”考据学也称为实学,傅斯年说:“近千年来之实学,一炎于两宋,一炎于明清之际。两宋且不论,明中世后焦竑、朱谋垏、方密之实开实学之风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