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毕业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就业群体,其在择业过程中有许多误区。因此,对这部分就业群体进行职业指导非常重要。中职生职业指导是指根据中职生年龄、学历、身心发展等特点,给予中职生升学或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主要内容有自我评价、调适心态、获得有关职业介绍的资料、制定职业选择计划、研究职业选择的结果等。本文在对中职生群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中职生择业的四大误区,并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指导模式、指导重点等方面提出了职业指导的对策及落实对策的保障条件的建议。
一、中职生群体分析
中职毕业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就业群体。中职生的基础欠佳,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比较差造成的。由于其在中职阶段一般只进行两年左右的教育和培训,其在择业时体现出与别的就业群体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思想单纯,上进心强,对未来充满期望,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服从性强,便于管理,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大。
但是中职生身上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特征:首先是职业方向模糊。据调查,在中职毕业生中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只有15%,60%的中职毕业生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就业方向,依赖学校安排或家长找就业单位。其次是在工作单位的自我适应能力较差。中职生虽然大部分来自农村,但在家中参加劳动、懂得感恩的比较少,独立生存能力比较差。在从学生角色向社会员工转换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应性尤其突出。不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不善于处理同事关系,不适应工作中的变化。再次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中职生虽然年龄小、阅历浅,但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愿从基层做起,只想做舒适体面的工作,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没有岗位成才的思想准备。最后是诚信缺失。中职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稍有不如意就有另谋出路的想法,没有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缺少职业忠诚度和对岗位的负责意识。
二、中职生择业误区
1.专业理解较狭
部分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理解过于片面。学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当会计,要他做出纳也不满意,更别说仓管、统计了。学模具的学生必须做模具,做模具部门的辅助工作也不行。如果学生有很强的专业意识,希望在本专业上有所建树,那当然很好。但是,要认识到专业的发展,一般来说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择业准备不充分
中职生考虑择业的比较少,依赖性强,因而,在择业前不做准备,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等问题未做深入的思考。在行动上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个人的求职资料,没有起码的面试技巧。
3.个人追求较短视
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不强,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在求职时相互攀比,比工资、比工作环境、比工作强度。如果工资不如意或感觉有点累,就会产生动摇心理。
4.职业定位不清晰
部分学生在择业时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等问题缺乏认真思考。对到什么单位、什么岗位就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只要有较满意的工资就行,上岗后也没有长期打算,干一天算一天。
三、中职生职业指导对策
中职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一般只是在学生离校时开个动员大会,或在毕业班上几节职业指导课,未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职校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1.完善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没有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而是由文化基础课老师根据教材和个人阅历来上课指导,即使派出一些老师参加培训,但这些老师因工作岗位的调整和对职业指导的研究不深入,对指导对象的研究也不深入,造成指导的实效性不强。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职业指导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培训,系统接受培训和学习,掌握职业指导的技能和方法。其次是要求职业指导老师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对象,了解其思想现状,对症下药做出中肯的指导。最后是要求职业指导老师经常到用人单位了解其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把握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
2.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职业指导课进课表,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课程。一年级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介绍专业课程及各专业发展前景。二年级适当进行企业文化宣传,调整就业心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训练学生的面试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角色转换。三年级主要是做好跟踪服务,倾听学生呼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单位的困惑。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好校本教材,整理典型案例,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3.创新职业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职业指导时要不断创新指导模式,大胆“请进来,走出去”。将学校优秀毕业生请回学校介绍其职业经历及心路过程。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领导或企业领导给学生解读企业文化,介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多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组织毕业生参加当地的招聘会,有目的地参加相关企业的招聘,在招聘过程中总结学生的成与败,并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求职择业的氛围。
4.突出就业观念指导
引导中职生克服自卑、自负、眼高手低、贪图享受的错误心理,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是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企业选择中专层次的学生时更多地要求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对企业忠诚,对岗位尽责,从而选拔优秀员工进行培养。针对中专生而言,从基层做起,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工艺的各个流程,有利于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大的发展。
二是树立吃苦耐劳的观念。吃苦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尤其是中专生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意识,在艰辛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是全过程的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课程,学习也是全方面的,既有技能的学习,也有社会知识的学习。其中社会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锻炼与同事相处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认识到仅靠学校中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
四是树立岗位成才的观念。当今社会,信息丰富且传递便捷,学生思想活跃且不安于现状,稍有不如意,便投奔新的企业,殊不知,这样对成才很不利。在职业指导时,鼓励学生岗位成才,对企业忠诚,对岗位负责,以自己的毅力和成绩赢得企业的尊重。
四、中职生就业指导的保障条件
1.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软硬件建设和职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中职学校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全校上下要把职业指导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和当地劳动部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络。
2.企业要积极参与到中职生的职业指导上来
企业是中职生就业的接受单位,是职业指导的直接受益者。企业特别是校企合作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中来,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场所,安排资深员工给学生讲成才之路,分析就业形势,宣传企业文化。
3.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太辛苦,不愿意子女从事服务行业,这些观念对学生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积极配合,鼓励子女艰苦创业,鼓励子女岗位成才。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财经学校)
一、中职生群体分析
中职毕业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就业群体。中职生的基础欠佳,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比较差造成的。由于其在中职阶段一般只进行两年左右的教育和培训,其在择业时体现出与别的就业群体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思想单纯,上进心强,对未来充满期望,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服从性强,便于管理,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大。
但是中职生身上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特征:首先是职业方向模糊。据调查,在中职毕业生中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只有15%,60%的中职毕业生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就业方向,依赖学校安排或家长找就业单位。其次是在工作单位的自我适应能力较差。中职生虽然大部分来自农村,但在家中参加劳动、懂得感恩的比较少,独立生存能力比较差。在从学生角色向社会员工转换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应性尤其突出。不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不善于处理同事关系,不适应工作中的变化。再次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中职生虽然年龄小、阅历浅,但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愿从基层做起,只想做舒适体面的工作,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没有岗位成才的思想准备。最后是诚信缺失。中职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稍有不如意就有另谋出路的想法,没有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缺少职业忠诚度和对岗位的负责意识。
二、中职生择业误区
1.专业理解较狭
部分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理解过于片面。学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当会计,要他做出纳也不满意,更别说仓管、统计了。学模具的学生必须做模具,做模具部门的辅助工作也不行。如果学生有很强的专业意识,希望在本专业上有所建树,那当然很好。但是,要认识到专业的发展,一般来说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择业准备不充分
中职生考虑择业的比较少,依赖性强,因而,在择业前不做准备,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等问题未做深入的思考。在行动上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个人的求职资料,没有起码的面试技巧。
3.个人追求较短视
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不强,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在求职时相互攀比,比工资、比工作环境、比工作强度。如果工资不如意或感觉有点累,就会产生动摇心理。
4.职业定位不清晰
部分学生在择业时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等问题缺乏认真思考。对到什么单位、什么岗位就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只要有较满意的工资就行,上岗后也没有长期打算,干一天算一天。
三、中职生职业指导对策
中职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一般只是在学生离校时开个动员大会,或在毕业班上几节职业指导课,未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职校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1.完善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没有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而是由文化基础课老师根据教材和个人阅历来上课指导,即使派出一些老师参加培训,但这些老师因工作岗位的调整和对职业指导的研究不深入,对指导对象的研究也不深入,造成指导的实效性不强。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职业指导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培训,系统接受培训和学习,掌握职业指导的技能和方法。其次是要求职业指导老师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对象,了解其思想现状,对症下药做出中肯的指导。最后是要求职业指导老师经常到用人单位了解其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把握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
2.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职业指导课进课表,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课程。一年级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介绍专业课程及各专业发展前景。二年级适当进行企业文化宣传,调整就业心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训练学生的面试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角色转换。三年级主要是做好跟踪服务,倾听学生呼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单位的困惑。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好校本教材,整理典型案例,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3.创新职业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职业指导时要不断创新指导模式,大胆“请进来,走出去”。将学校优秀毕业生请回学校介绍其职业经历及心路过程。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领导或企业领导给学生解读企业文化,介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多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组织毕业生参加当地的招聘会,有目的地参加相关企业的招聘,在招聘过程中总结学生的成与败,并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求职择业的氛围。
4.突出就业观念指导
引导中职生克服自卑、自负、眼高手低、贪图享受的错误心理,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是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企业选择中专层次的学生时更多地要求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对企业忠诚,对岗位尽责,从而选拔优秀员工进行培养。针对中专生而言,从基层做起,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工艺的各个流程,有利于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大的发展。
二是树立吃苦耐劳的观念。吃苦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尤其是中专生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意识,在艰辛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是全过程的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课程,学习也是全方面的,既有技能的学习,也有社会知识的学习。其中社会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锻炼与同事相处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认识到仅靠学校中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
四是树立岗位成才的观念。当今社会,信息丰富且传递便捷,学生思想活跃且不安于现状,稍有不如意,便投奔新的企业,殊不知,这样对成才很不利。在职业指导时,鼓励学生岗位成才,对企业忠诚,对岗位负责,以自己的毅力和成绩赢得企业的尊重。
四、中职生就业指导的保障条件
1.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软硬件建设和职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中职学校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全校上下要把职业指导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和当地劳动部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络。
2.企业要积极参与到中职生的职业指导上来
企业是中职生就业的接受单位,是职业指导的直接受益者。企业特别是校企合作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中来,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场所,安排资深员工给学生讲成才之路,分析就业形势,宣传企业文化。
3.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太辛苦,不愿意子女从事服务行业,这些观念对学生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积极配合,鼓励子女艰苦创业,鼓励子女岗位成才。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