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现代化的测量技术——手持技术进行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可以定量描述反应速率,操作方便,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本文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催化剂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进行实验探究,层层推进,逐步探究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关键词: 手持技术 催化剂 浓度 反应速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三“制取氧气”为背景的实验探究课,是初中化学阶段较重要的实验之一,且对高中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将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一定基础。而该年龄阶段的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也为本实验的探究提供了优势条件。
1.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气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定量描述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团队合作,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2.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还是有较大难度,因此我将分析曲线得出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将以实验探究法为主,媒体辅助教学法为辅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完成对新知的建构,体现建构主义思想。
四、教学过程
我将通过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等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引入
首先,我将向学生展示洗衣粉包装袋上印刷的主要成分一栏,指出大多数洗衣粉都会添加一些酶制剂,促进衣物上的血渍等污渍的分解,进而引出本节实验探究课。并提出问题,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是能改变反应速率呢,还是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环节二:演示实验
抛出问题,从生活实际回到化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求知欲望强烈,此时我将顺理成章引出课本P38的实验探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加了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木条没有复燃,试管中只有极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实验,向上述加了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很快就复燃了,试管中也有较多气泡产生。那为什么加入二氧化锰前后的反应现象会不同呢?联系课堂之初提到的酶制剂,学生很快就能得出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使氧气产生的速率变快的结论。
环节三:学生分组实验
在结束本节课之前,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实验,可知二氧化锰和马铃薯均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但这二者谁的催化能力更强呢?要如何设计实验呢?通过课后拓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迁移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接下来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表格式的板书设计,简单罗列出实验过程的相关步骤,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结论
六、教学感悟
最后是我的教学感悟,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快分解的实验,逐步探究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及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对产生氧气速率的影响,环环相扣。
关键词: 手持技术 催化剂 浓度 反应速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三“制取氧气”为背景的实验探究课,是初中化学阶段较重要的实验之一,且对高中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将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一定基础。而该年龄阶段的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也为本实验的探究提供了优势条件。
1.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气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定量描述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团队合作,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2.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还是有较大难度,因此我将分析曲线得出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将以实验探究法为主,媒体辅助教学法为辅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完成对新知的建构,体现建构主义思想。
四、教学过程
我将通过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等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引入
首先,我将向学生展示洗衣粉包装袋上印刷的主要成分一栏,指出大多数洗衣粉都会添加一些酶制剂,促进衣物上的血渍等污渍的分解,进而引出本节实验探究课。并提出问题,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是能改变反应速率呢,还是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环节二:演示实验
抛出问题,从生活实际回到化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求知欲望强烈,此时我将顺理成章引出课本P38的实验探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加了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木条没有复燃,试管中只有极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实验,向上述加了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很快就复燃了,试管中也有较多气泡产生。那为什么加入二氧化锰前后的反应现象会不同呢?联系课堂之初提到的酶制剂,学生很快就能得出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使氧气产生的速率变快的结论。
环节三:学生分组实验
在结束本节课之前,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实验,可知二氧化锰和马铃薯均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但这二者谁的催化能力更强呢?要如何设计实验呢?通过课后拓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迁移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接下来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表格式的板书设计,简单罗列出实验过程的相关步骤,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结论
六、教学感悟
最后是我的教学感悟,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快分解的实验,逐步探究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及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对产生氧气速率的影响,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