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俄国农奴制风雨飘摇的大变动时代,19世纪的俄国社会也以催枯拉朽之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列夫托尔斯泰以文人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历史转型时期所带来的一幕幕悲剧,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栩栩如生的、有真实性的、有自主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解读故事的同时,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作品所深度揭示的一一女性意识觉醒的双重性。
关键词:女性觉醒;双刃性;先进性
作者简介:师琛博(1998.5-),女,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本科二年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1
一、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决条件
首先,安娜生活在一个条件很好的贵族家庭,尽管在和卡列宁婚姻生活中她并没有懂得什么叫做爱情,但优越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仍然给她的精神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条件,例如文中几次描到到安娜读书的场景,不难得出结论无论她所读的书是否关于女性与爱情,但读书这一行为本身就让她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蒙昧女性的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意识的内涵。其次是与沃伦斯基的相遇,安娜虽为女主角,但她自从她与沃伦斯基相遇的那一刻她的所有幸福与痛苦便都与沃伦斯基牵扯着,沃伦斯基也自然成了安娜思想情感女性意识一天天变化的主导因素。最后却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娜自身的性格,她美丽智慧、生气勃勃、纯真坦诚、执着热情,这些都决定了当安娜意识到自己与沃伦斯基产生了珍贵的爱情之后她并没有像普遍虚伪的贵族上层一样过着欺骗与隐瞒的生活,而是勇敢提出追求爱情与幸福,让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这一刻迸发到极点。
二、女性意识觉醒的先进性
纵观全书,沃伦斯基像黑夜里的一团火,点燃了她原本的骨子里的生气,并让她的女性意识一步步觉醒。是这种意识让她勇敢追求并获得了自己的爱情,让她做到了“真我”,她勇敢地向卡列宁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她要自己的爱情诉求合情合理,见得天日,她要求获得女性在男权社会应有的权力与地位,她不愿再做封建契笼里表面光鲜靓丽实际千疮百孔的牺牲品。就这一点而言,安娜的思想觉醒度不仅超越了同一时代的其他女性,甚至也超越了很多男性。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进一步强烈,她不仅要反抗卡列宁,同时更要反抗当时充斥着蒙昧与虚伪的上流社会。于是她凭借自己一腔孤勇只身向上流社会宣战,并毫不避讳的承认并公开与沃伦斯基的恋情,施施然走进剧院。她抬起自己高傲的头颅向一切男权主义世界的虚伪、自私、不公、暴力机器发起女性的反抗,为我们后世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意义形象。
三、女性意识觉醒之落后性
波伏娃在她的著作中提过“抗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成经济上的定命,逐渐地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出这居于男性和无性中的所谓女性。”所以,当她摒弃了传统意义的性别角色后,就在男权社会中无法寻觅到自己的位置了。当她摆脱了符合男权社会的规范后,女性意识觉醒也戛然而止。首先,她从与卡列宁的畸形男权家庭中脱离出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妄图以爱情去浇灌维护的下一个家庭。殊不知在这个新的家庭中她所依赖的沃伦斯基,依然只能给她一个男权家庭。她把全身心的日常寄托在沃伦斯基身上,要求沃伦斯基几乎二十四小时陪伴在自己身边,这些不仅仅源于安娜对于爱情的执着,更多的是因为她无所事事。当她与彼得堡的社交界决裂后,她没有继续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利用自身的优势寻求新的出路,而是把全部情绪毫无保留的展露在沃伦斯基面前,像令人头疼的树藤一样将沃伦斯基越缠越紧,缠绕他,紧困他,吮吸他的全部。其次,是安娜除了精神上的独立之后没有再继续追寻其他方面的独立。譬如生活方面,经济方面,势力方面,社会地位方面…诚然,在这一层面我们并不能过多指摘,因为这并不仅仅是安娜自身的局限性,更是整个时代的局限性。然而,安娜女性意识觉醒的落后性最深刻的体现就在于她没有去思考愛情于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把爱情视为信仰,视为她在当时的男权社会生存下去的教命稻草,所以当爱情本身受到冲击时,她不知该像谁祈祷。不仅是安娜,古往今来,为争取爱情自主婚姻自主的经典作品形象不在少数。她们勇敢地向男权社会发出挑战,挑战父权,挑战夫权,但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场。究其原因,还是没能走出爱情的困扰。
开始我想把本文的论题定为论女性意识觉醒的双刃性,然而行笔越多揣摩越久越发现与其说是意识觉醒为安娜带来了幸福或是痛苦,更不如说的是女性意识觉醒同时具有的先进性与落后性的重性。因为凡在一一个时代的觉醒,就一定是有利的。与安娜截然不同,文章还巧妙地以略笔却深刻地刻画出了两个与安娜有着相似经历却有着完全不同命运境遇的女性。一个是培特西公爵夫人,她是支持安娜的行为一直为她提供便利的女性,可是自己却不能像安娜那样从束缚中走出来,只能在虚伪无爱的婚姻中私下做着婚外情的勾当; 另一个便是更为可怜的李迪雅公爵夫人,在与丈夫新婚不久之后便遭到了烦腻与嫌弃,开始了长达半生的相当于寡居的分居生活,用自己的一生幸福维护着有名无实的虚假的纸质婚姻。可以看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先进性让安娜比她们幸福得多。同时,女性意识觉醒的落后性又没有让安娜完全走出困境,最终造成了悲剧。安娜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在这个依然男权主义残存依然浓重的时代,女性意识究竟如何才能完全觉醒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娜·卡列尼娜[M].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托尔斯泰著, 1981.
[2]张仕萌.《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1):52-53.
[3]金亚娜.安娜·卡列尼娜人格魅力探源[J].俄罗斯文化评论,2006(00):226-248.
关键词:女性觉醒;双刃性;先进性
作者简介:师琛博(1998.5-),女,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本科二年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1
一、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决条件
首先,安娜生活在一个条件很好的贵族家庭,尽管在和卡列宁婚姻生活中她并没有懂得什么叫做爱情,但优越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仍然给她的精神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条件,例如文中几次描到到安娜读书的场景,不难得出结论无论她所读的书是否关于女性与爱情,但读书这一行为本身就让她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蒙昧女性的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意识的内涵。其次是与沃伦斯基的相遇,安娜虽为女主角,但她自从她与沃伦斯基相遇的那一刻她的所有幸福与痛苦便都与沃伦斯基牵扯着,沃伦斯基也自然成了安娜思想情感女性意识一天天变化的主导因素。最后却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娜自身的性格,她美丽智慧、生气勃勃、纯真坦诚、执着热情,这些都决定了当安娜意识到自己与沃伦斯基产生了珍贵的爱情之后她并没有像普遍虚伪的贵族上层一样过着欺骗与隐瞒的生活,而是勇敢提出追求爱情与幸福,让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这一刻迸发到极点。
二、女性意识觉醒的先进性
纵观全书,沃伦斯基像黑夜里的一团火,点燃了她原本的骨子里的生气,并让她的女性意识一步步觉醒。是这种意识让她勇敢追求并获得了自己的爱情,让她做到了“真我”,她勇敢地向卡列宁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她要自己的爱情诉求合情合理,见得天日,她要求获得女性在男权社会应有的权力与地位,她不愿再做封建契笼里表面光鲜靓丽实际千疮百孔的牺牲品。就这一点而言,安娜的思想觉醒度不仅超越了同一时代的其他女性,甚至也超越了很多男性。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进一步强烈,她不仅要反抗卡列宁,同时更要反抗当时充斥着蒙昧与虚伪的上流社会。于是她凭借自己一腔孤勇只身向上流社会宣战,并毫不避讳的承认并公开与沃伦斯基的恋情,施施然走进剧院。她抬起自己高傲的头颅向一切男权主义世界的虚伪、自私、不公、暴力机器发起女性的反抗,为我们后世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意义形象。
三、女性意识觉醒之落后性
波伏娃在她的著作中提过“抗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成经济上的定命,逐渐地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出这居于男性和无性中的所谓女性。”所以,当她摒弃了传统意义的性别角色后,就在男权社会中无法寻觅到自己的位置了。当她摆脱了符合男权社会的规范后,女性意识觉醒也戛然而止。首先,她从与卡列宁的畸形男权家庭中脱离出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妄图以爱情去浇灌维护的下一个家庭。殊不知在这个新的家庭中她所依赖的沃伦斯基,依然只能给她一个男权家庭。她把全身心的日常寄托在沃伦斯基身上,要求沃伦斯基几乎二十四小时陪伴在自己身边,这些不仅仅源于安娜对于爱情的执着,更多的是因为她无所事事。当她与彼得堡的社交界决裂后,她没有继续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利用自身的优势寻求新的出路,而是把全部情绪毫无保留的展露在沃伦斯基面前,像令人头疼的树藤一样将沃伦斯基越缠越紧,缠绕他,紧困他,吮吸他的全部。其次,是安娜除了精神上的独立之后没有再继续追寻其他方面的独立。譬如生活方面,经济方面,势力方面,社会地位方面…诚然,在这一层面我们并不能过多指摘,因为这并不仅仅是安娜自身的局限性,更是整个时代的局限性。然而,安娜女性意识觉醒的落后性最深刻的体现就在于她没有去思考愛情于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把爱情视为信仰,视为她在当时的男权社会生存下去的教命稻草,所以当爱情本身受到冲击时,她不知该像谁祈祷。不仅是安娜,古往今来,为争取爱情自主婚姻自主的经典作品形象不在少数。她们勇敢地向男权社会发出挑战,挑战父权,挑战夫权,但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场。究其原因,还是没能走出爱情的困扰。
开始我想把本文的论题定为论女性意识觉醒的双刃性,然而行笔越多揣摩越久越发现与其说是意识觉醒为安娜带来了幸福或是痛苦,更不如说的是女性意识觉醒同时具有的先进性与落后性的重性。因为凡在一一个时代的觉醒,就一定是有利的。与安娜截然不同,文章还巧妙地以略笔却深刻地刻画出了两个与安娜有着相似经历却有着完全不同命运境遇的女性。一个是培特西公爵夫人,她是支持安娜的行为一直为她提供便利的女性,可是自己却不能像安娜那样从束缚中走出来,只能在虚伪无爱的婚姻中私下做着婚外情的勾当; 另一个便是更为可怜的李迪雅公爵夫人,在与丈夫新婚不久之后便遭到了烦腻与嫌弃,开始了长达半生的相当于寡居的分居生活,用自己的一生幸福维护着有名无实的虚假的纸质婚姻。可以看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先进性让安娜比她们幸福得多。同时,女性意识觉醒的落后性又没有让安娜完全走出困境,最终造成了悲剧。安娜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在这个依然男权主义残存依然浓重的时代,女性意识究竟如何才能完全觉醒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娜·卡列尼娜[M].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托尔斯泰著, 1981.
[2]张仕萌.《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1):52-53.
[3]金亚娜.安娜·卡列尼娜人格魅力探源[J].俄罗斯文化评论,2006(00):22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