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100例,在进行胃肠鏡诊断以后,比较患者的临床反应、生理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 治疗反应的指标,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出现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无痛胃肠镜技术能够拓展诊疗的范围,医生操作较为方便,患者耐受性有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消化内科;临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53-01
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以及诊断方面,无痛胃肠镜技术是首选的方法,并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通常的胃肠镜检查技术在进行检查时,会产生不良刺激,具有不适感,患者对此产生畏惧的心理,不配合检查、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时机。应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在睡眠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检查的过程,整个的检查过程消耗的时间短,检查造成的损伤较小,没有不良的心理体验,疾病诊断准确率提高[1]。为探究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应用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7-65岁,平均年龄为(40.5±7.0)岁;体重为22-90㎏,平均的体重为(62.0±6.0)㎏。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对患者进行禁食指导,术前1天禁食,准备好手术需要的药物以及器械。在进行手术时,需要设立静脉通路,进行供氧并实行心电监护。两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胃肠诊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手术之前,由丙泊酚20-30mg、氟哌利多1mg、咪达唑仑1-1.5mg、芬太尼0.075-0.15mg配置成麻醉剂,静脉推注。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结合参数的变化、患者的反应,适当的调整麻醉剂的用量。手术以后,医护人员需要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值变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反应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躁动为6例,咳嗽3例,恶心、呕吐20例,放弃治疗的为3例;观察组患者躁动为1例,咳嗽为0例,恶心、呕吐为1例,没有患者放弃治疗。治疗反应的指标,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后,生化指标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出现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后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检查结束以后,两组患者的指标恢复正常。
3 讨 论
常规的胃肠镜检查属于介入性的检查治疗,在进行检查、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不适应症,如咽部不适会出现咳嗽呕吐,胃肠管牵拉会出现强烈的恶心、腹痛感觉,由于剧痛出现心跳骤停[2]。部分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放弃治疗,这些患者有可能因为诊断延误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基于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使用定量的麻醉,产生的作用较快,药效较短,患者在意识短暂消失的情况下,手术完成,手术中患者的不良反应消失,手术结束后,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患者意识清醒后,不会对手术的过程有所记忆,不会有疼痛的感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中断治疗人数、生化指标的变化等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胃肠镜检查,患者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如躁动、紧张、恐惧等,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应用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胃肠镜检查的过程中,检查前以及检查后心率以及血压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或者是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出现危险。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内镜检查时,应用镇静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耐受性和自觉症状,减小操作的难度,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3]。
综上所述,应用无痛胃肠镜技术,对消化内科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在进行检查、治疗时,患者基本没有产生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首选。医师只要掌握禁忌症、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的采取治疗方法,较为平稳、安全。无痛胃肠镜技术能够拓展诊疗的范围,医生操作较为方便,患者耐受性有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颜永辉,张海霞.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6):1021-1021.
[2] 杨虹.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35):52-53.
[3] 高莉.浅谈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402-403.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消化内科;临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53-01
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以及诊断方面,无痛胃肠镜技术是首选的方法,并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通常的胃肠镜检查技术在进行检查时,会产生不良刺激,具有不适感,患者对此产生畏惧的心理,不配合检查、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时机。应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在睡眠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检查的过程,整个的检查过程消耗的时间短,检查造成的损伤较小,没有不良的心理体验,疾病诊断准确率提高[1]。为探究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应用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7-65岁,平均年龄为(40.5±7.0)岁;体重为22-90㎏,平均的体重为(62.0±6.0)㎏。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对患者进行禁食指导,术前1天禁食,准备好手术需要的药物以及器械。在进行手术时,需要设立静脉通路,进行供氧并实行心电监护。两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胃肠诊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手术之前,由丙泊酚20-30mg、氟哌利多1mg、咪达唑仑1-1.5mg、芬太尼0.075-0.15mg配置成麻醉剂,静脉推注。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结合参数的变化、患者的反应,适当的调整麻醉剂的用量。手术以后,医护人员需要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值变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反应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躁动为6例,咳嗽3例,恶心、呕吐20例,放弃治疗的为3例;观察组患者躁动为1例,咳嗽为0例,恶心、呕吐为1例,没有患者放弃治疗。治疗反应的指标,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后,生化指标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出现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后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检查结束以后,两组患者的指标恢复正常。
3 讨 论
常规的胃肠镜检查属于介入性的检查治疗,在进行检查、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不适应症,如咽部不适会出现咳嗽呕吐,胃肠管牵拉会出现强烈的恶心、腹痛感觉,由于剧痛出现心跳骤停[2]。部分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放弃治疗,这些患者有可能因为诊断延误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基于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使用定量的麻醉,产生的作用较快,药效较短,患者在意识短暂消失的情况下,手术完成,手术中患者的不良反应消失,手术结束后,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患者意识清醒后,不会对手术的过程有所记忆,不会有疼痛的感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中断治疗人数、生化指标的变化等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胃肠镜检查,患者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如躁动、紧张、恐惧等,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应用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胃肠镜检查的过程中,检查前以及检查后心率以及血压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或者是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出现危险。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内镜检查时,应用镇静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耐受性和自觉症状,减小操作的难度,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3]。
综上所述,应用无痛胃肠镜技术,对消化内科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在进行检查、治疗时,患者基本没有产生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首选。医师只要掌握禁忌症、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的采取治疗方法,较为平稳、安全。无痛胃肠镜技术能够拓展诊疗的范围,医生操作较为方便,患者耐受性有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颜永辉,张海霞.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6):1021-1021.
[2] 杨虹.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35):52-53.
[3] 高莉.浅谈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4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