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又担任班主任,一直在进行把物理学科的丰富科学哲理与学生人生健康成长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物理科学不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培养目标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物理教师要增强物理科学对学生成长教育的帮助与支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哲学资源,把人生成长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
一、学科教育观与学生成长培养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和成长意识的培养.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教育观,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炼出物理科目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以便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形成过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来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设疑、质疑、解疑,创新地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还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的理想如何建立,善于运用物理哲学分析社会现象,找出本质,不让学生人生发展轨迹偏离正常轨道.
二、人生就是选择前进的参照物
物理学上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了参照物才能考查其他物体的运动规律,没有参照物就谈不上物体所遵循的规律.只是许多时候我们都默认选地球和与地球保持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这里我们明显看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选择好了参照物,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例如,一艘在匀速流动的河水中匀速沿河岸航行的船,从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过了半小时,船上的人才发现,返回追回漂浮物,问再过多少时间能够追回漂浮物.此题选岸作参照物就比较麻烦,如果选水作参照物,则非常容易解决.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是要考虑方法的,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我们要变换一下参照系,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归.这一点对我们的生活有相当好的指导意义.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参照物选择如果失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给学生辅导,选择适当人生进步参照坐标是多么重要.
三、物理学的辩证矛盾思维方式
的建立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而建立正确辩证的、矛盾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和周围的物体有作用和联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总是考虑主要的、影响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当然,主要和次要的因素有时是互相转化的.
例如,我们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都忽略了空气对物体运动的较小影响.当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空气阻力影响比较大时,就不可忽略了,如“神舟”飞船在突破大气层时要考虑如何解决空气摩擦引起的问题.这一物理学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会面临许许多多、各种问题交错的复杂局面.这时,我们就要用考慮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来建立各种模型.教师可告诉学生,上学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等理论知识技能,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打工赚钱是次要的因素,还不具备足够能力为社会作贡献,这时候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打工上就是颠倒了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但是矛盾的主次因素是会根据条件转变的,如学生暑假期间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就变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
四、物理学转换法对人生的帮助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在初中阶段,转换法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探究物理教学中,经常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物理学的哲学内容宽广而又深厚,虽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它的许多分析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心理学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物理教学的任务,不要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科学本身的传授,还可以发展到一个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启迪.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培养目标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物理教师要增强物理科学对学生成长教育的帮助与支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哲学资源,把人生成长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
一、学科教育观与学生成长培养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和成长意识的培养.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教育观,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炼出物理科目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以便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形成过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来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设疑、质疑、解疑,创新地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还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的理想如何建立,善于运用物理哲学分析社会现象,找出本质,不让学生人生发展轨迹偏离正常轨道.
二、人生就是选择前进的参照物
物理学上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了参照物才能考查其他物体的运动规律,没有参照物就谈不上物体所遵循的规律.只是许多时候我们都默认选地球和与地球保持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这里我们明显看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选择好了参照物,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例如,一艘在匀速流动的河水中匀速沿河岸航行的船,从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过了半小时,船上的人才发现,返回追回漂浮物,问再过多少时间能够追回漂浮物.此题选岸作参照物就比较麻烦,如果选水作参照物,则非常容易解决.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是要考虑方法的,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我们要变换一下参照系,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归.这一点对我们的生活有相当好的指导意义.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参照物选择如果失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给学生辅导,选择适当人生进步参照坐标是多么重要.
三、物理学的辩证矛盾思维方式
的建立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而建立正确辩证的、矛盾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和周围的物体有作用和联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总是考虑主要的、影响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当然,主要和次要的因素有时是互相转化的.
例如,我们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都忽略了空气对物体运动的较小影响.当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空气阻力影响比较大时,就不可忽略了,如“神舟”飞船在突破大气层时要考虑如何解决空气摩擦引起的问题.这一物理学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会面临许许多多、各种问题交错的复杂局面.这时,我们就要用考慮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来建立各种模型.教师可告诉学生,上学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等理论知识技能,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打工赚钱是次要的因素,还不具备足够能力为社会作贡献,这时候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打工上就是颠倒了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但是矛盾的主次因素是会根据条件转变的,如学生暑假期间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就变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
四、物理学转换法对人生的帮助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在初中阶段,转换法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探究物理教学中,经常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物理学的哲学内容宽广而又深厚,虽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它的许多分析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心理学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物理教学的任务,不要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科学本身的传授,还可以发展到一个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