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明的“缝合术”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特别喜欢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思想者”不仅是一位个体人的形象,更是人类总体的相貌。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沉思着人类在发展中经历的各种苦难。他的深沉的目光,有力的拳头,又蕴含出一种动的姿态:反抗和搏斗。静与动的结合产生出巨大的艺术张力。
  优秀的诗人应该是思想者。当我们打开简明的一册册诗集,无论是《高贵》与《朴素》,或者是《手工》与《大隐》,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一位诗人思想者正站在我们面前。
  简明的诗,和浅薄无关,和轻薄绝缘,他的诗不但有一种别样的美,而且有一种其他诗人很难企及的智慧的高度。这是有重量的诗篇,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打造而形成的珍珠。把这粒珍珠放在耳边,可以听到边塞的风沙;把这粒珍珠置于鼻下,可以嗅到沙场的硝烟:把这粒珍珠搁在胸前,可以感受到燕赵大地的侠气。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简明都在这儿,都是当今诗坛的重要存在。如果没有简明,诗坛就会少了一位智慧的诗人,少了一位深谙诗味的诗歌评论家,少了一位海纳百川的诗歌编辑家。
  读简明的诗,第一印象是冷,再读,感觉就会变化,其实这是一位很“热”的歌者:诗人对生命的敏感,对自然的情感,对过往的美感,化为随处喷出的灵感。透过这些似乎冷冷的诗行,你会感悟到一种温暖,诗人内心的温暖;你会感悟到一种温柔,诗人的人性的温柔。
  诗的显著特征是“无名性”。歌唱着的诗人和歌唱者本人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美学区别。既是诗人,就不只是充当自己灵魂的保姆,更不能只是一个自恋者。这种“无名性”使得诗所传达的诗美体验获得高度的普视性,为读者提供从诗中找到自己、了解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广泛可能。原生态的感情不可能成为诗的对象。读者创造诗,诗也创造读者。艾略特在他写于1917年的著名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里,倡导诗表现“意义重大的感情”,艾略特还说:“这种感情的生命是在诗中,不是在诗人的历史中”,“艺术家越是完美,那么在他身上,感受的个人和创造的心灵越是完全的分开”。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对于社会、对于时代是没有价值的。越是优秀的诗人,他的诗的普视性就越高。简明难道不就是一个例证吗?
  简明的诗家语也值得留心:他的用词、断句、跳行都打上了个性的印记。诗家语不是特殊语言,更不是一般语言,它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外在的交际功能下降,内在的体验功能上升;意义后退,意味走出;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薄伽丘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講话”。简明的诗,是非常精致的诗。
  组诗《缝合术》拥有浓浓的“简明风味”:个性化的语言方式和表达方式给人美感,智者的发现与探寻给人以沉思,尤其是简明的“缝合术”赋予了读者开阔的普视的内在视野。
  个体人与作为总体“人”被融为一体,这是简明的第一道缝合。在组诗中,个体人的感受得到升华,从而超越了平常所见的“我”思“我”想,变成了具有无名性、普视性的经验。哪怕在以“我”作为抒情主体的《无邪》中,“我”与作为客体的“我”也实现了有机的统一,这种统一既完成了诗人对自身从肉体到灵魂的一次观照,也完成了对人的一次全景式扫描:既是诗人对自我的一次认知,读者也在其中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净化与提升。而《核桃的立场》《缝合术》《落红》《人妖》《蚊子:保持一种进攻的姿态》等篇章中,一个寻常普通的事物,在经过诗意的哲学升华之后,已经超越了“核桃的立场”,超越了对事物的简单直观,也超越了诗人的个体性感受。
  简明还缝合了灵魂与肉体之间的距离。在目下的消费社会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浮躁的风气蔓延,人们已经很难像罗丹的“思想者”那样静静地反观自身,更遑论与自我的交流。在《无邪》中,“我”与“我”的肉体之间亲密媾和,通过凝神静观,与自我和解,并相知相惜。“我”与自己的灵魂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就像《壶瓶山登顶》中的铁与锈:“心灵之旅,相伴一生。”显然,如果不是从灵魂与肉体的缝合术上来理解《壶瓶山登顶》,我们就不可能从深度上去理解这种登山过程中的感悟,也不可能理解铁与锈在这首诗中的意义,更不可能理解“心灵之旅,相伴一生”这样看似离题万里的诗句。同样,《在杯子里居住》中,当灵魂住进杯子里,也经不住外部的敲打与观看。在对灵魂的自剖中,返回自身。任何一个高贵的灵魂,都是在不停反省自身,回归本真中有所成就的。
  简明还用诗缝合了物我二者之间的隔离。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有一段人们熟知的谈论境界的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在简明的诗中,我中有物,物中有我,核桃的立场也是人的立场,蚊子进攻的姿态也是人的世态描写,人与物之间共享了同一种经验,同一种人生阅历。在对物的观照中,投入了诗人自身的人生认知,在以“我”观物的同时,也是通过物来观“我”,这是对世事的洞察,同样,也是在物我两忘中切近“人”,理解“人”的一种方式。
  “人”是丰富的,人性、人情、人道是诗的永恒主题。组诗《缝合术》是高明的简明在缝合诗歌与世事过程中的沉思,读者也可以轻易地发现简明那有力的拳头。
其他文献
每次有人问我在加拿大读研学的是什么专业,我总是以“学电影”三个字简单带过,一是因为我的专业名字太长,我自己都需要想一会儿;二是担心这个小众到全世界就几个学校才有的专业会引发更多的误解。  “Film Preservatio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电影的保护、收集与管理。简单来说,我的专业学习怎样修复、存储老到快要腐烂的旧胶片,可是往复杂了说,这个专业却有学不
清华计算机系有个响当当的名号——贵系。据说1998年BBS论坛盛行时,常有想考清华计算机系研究生的同学发帖请教问题,开口闭口都是“请教贵系同学……”,久而久之,“贵系”就成了计算机系的别称。  贵系人还有一个名字——酒井人。这个名字源于早期计算机系学生一直住在9号宿舍楼,即9#。几代系友都对这幢楼有很深的感情,于是贵系的论坛就叫“酒井BBS”,每年的学生节主题也都以“酒”命名。如今老宿舍楼已拆掉,
山间夜行  空余的一天在山间夜行  夜路不易走稳深一脚浅一脚  但咕咚咕咚的显得格外有力  群山昏睡溪水像一道白银  一个亲切的大家伙神话似的  接近漫长荒芜的历史  我跟在后面  看它的手眼身法步  大家伙生气 生活便黯然失色  大家伙吹火整条山谷亮出十里  它冲动时我胸腹胀痛  它若跳起来我就嘎吱一声  说到那最古老也最快乐的事  它直接表演我风云变幻的身体  从一朵花上挺身而立  后来我羞愧
主编荐语  进入第二个新诗百年,中国的现代诗创作何去何从?这是每位有责任感的诗人都在思考的事情。我想说的是,在继承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秉持高度的创新意识去面向未来。这话其实谁都会说,但对于一个诗人和一份诗刊而言,始终保持自我否定不断蝶变的姿态真的很不容易。  在办刊宗旨上,我刊一直强调“先锋性”。所谓先锋性,在我看来,不外乎诗艺上的创新及其所传达的更契合于时代境遇的现代意识。  本期简明先生的组诗《
说起2019,首先想到的是“成人”。这里的“成”释意作“事物发展到了一定形态或状况”。在我家乡没有成年宴这样热闹的习俗,生日那天,父上母上每个人都送了我一句成年祝福:  “前程无远弗届,从头开始书写。”  “锻炼身体,勤奋学习。八字真言足以!”  “从头”两个字在心上狠狠敲了两个鼓点。成人是对过往的告别,是童年少年这段飞速成长、肆意犯错、筑基打底的过程发展到了收获的时候,也是截止的时候。往后头走,
编者按:新校区如何让师生找到归属感?如何与老校区实现精神传承?一所以航空航天著称的高校如何在新校区体现其核心专业特色?我们来看看可否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中心景观——天空之镜的独特设计中找到答案。  设计者蔡凌豪为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夕阳从国家实验室楼间斜照,中心广场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距学院路校区约26
今年开学,因为一些小事儿和爸爸闹僵,我“毅然”决定经济独立。出门时,我倔强地做到了“两袖清风”:只带了一只箱子、一本电脑、一部手机。清点了所有银行卡,余额不到2000块。想着必须立刻工作才能维持这一学期的基本生活,就这样,我开始以赚钱为目的,做了3份兼职。  第一份是在学校附近的小区给业主当管家,主要负责日租的日常管理。第二份是帮驾校招生,一个学生提成200块,在发传单8小时只有50块钱的小县城,
小木头人  小木头人儿,  你要去哪里?  小木头人兒,  你可以再呆会儿。  再把那西墙角  堆积如山的旧木头,  都给他劈成柴火。  今年冬天  特别的长。  河里的鱼儿,  都飞上枝儿了。  云朵躲进冰里。  小木头人儿,  哪里都别再去了。  你看你,  你沮丧的样儿。  沮丧的斧头,  刚刚劈出  另一个你。  你看他。  多温暖。  在火里  烤着火。  他的小火苗,  像是他在野外吹
“只有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我和队员们是千万‘守城者’中的一员,以自己的方式守望武汉,与它一起舍命逆行,经历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必胜!”  大年初一,奶奶打电话过来,问我们一家何时到乡下去拜年,父亲看了好几日的电视,本来安安分分,但一提起回家这件事便表现得不畏生死,把什么劝阻都抛在脑后了。什么自驾车不会跟别人有接触啊,什么只是去奶奶家不串门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侥幸”理由,让他一
幸好  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  在这样的一个夏日午后  让我寻回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  理解了梦想与现实  相依并存的关系  生命 在于不断超越  多么好,在深圳  梦想没有流落他乡的感觉  现實也没有拒绝梦想  即便你在深圳落魄得只剩下自己  你依然有再次奋起的机会——  深圳依然是你的最爱——  因为这里与世界没有距离  梦想缺少的不是物质  更是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