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断裂吻合并双泪小管置管术疗效观察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并双泪小管置管手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对45例(45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行泪小管吻合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到泪小管断端,上、下泪小管置入硅胶泪道引流管作为支撑物,硅胶管两端在鼻腔打结固定,吻合泪小管两断端。术后3月拔管,随访24个月。结果 45例(45眼)中,治愈37例占82.22%,有效5例占11.11%,无效3例,占6.67%。结论 泪小管断裂吻合并双泪小管置管手术治疗泪小管断裂效果良好。
  【关键词】断裂,泪小管;吻合术;硅胶,泪道引流管
  【Abstract】Objective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ouble canaliculus silicone lacrimal passage tube intubation for repair of traumatic canaliculus laceration. Methods 45 cases(45 eyes) of traumatic canaliculus laceration were treated.The canaliculus broken ends were found by operation microscope.The silicone lacrimal passage drainage tube were inserted into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lacrimal canaliculus as support.The both enf of the tube were knoted in nasal cavity.The tow side of canaliculus laceration were anastomose .The tube was extracted after 3 months,follow up 24 months. Results Among 45 patients,37 patients were cured entirely ,accounting for 82.22%, the surgery was effective in 5 patients(11.11%),and 3 patients were invalid(6.67%). Conclusion Double canaliculus silicone lacrimal passage tube intubation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for repair of traumatic canaliculus laceration.
  【Keywords】Laceration,canaliculus;Anastomosis;Silicone,lacrimal passage drainage tube
  泪小管断裂常发生于内眦部眼睑皮肤外伤,尤其以下泪小管断裂多见[1]。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吻合泪小管,将导致溢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术中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置入可靠的支撑物,吻合断裂的泪小管,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我科从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泪小管断裂45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并双泪小管置管术,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45例(45眼),男38例,女7例。年龄15-57岁,平均(46.2±9.5)岁。致伤原因:摔伤26例,拳头击伤11李,木棍戳伤4例,锐器割伤3例,猪脚踢伤1例。下泪小管断裂40例,上泪小管断裂3例,上下泪小管均断裂2例。伤后2~24小时就诊,CT排除眼眶、鼻泪管骨折,均行急诊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1%丁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行下鼻道、下鼻甲表麻。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除伤口内污物。奥布卡因结膜囊表麻,聚维酮碘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作眶下神经、滑车下神经阻滞麻醉,伤口局部不需注入麻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伤口层次、深度,仔细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可用3/0丝线水平褥式缝合鼻侧皮肤,牵拉缝线以充分暴露鼻侧伤口,将颞侧断端向鼻侧牵拉复位,可指示鼻侧断端的大致位置。泪小管鼻侧断呈粉红色喇叭口状,找到鼻测断端后可轻松插入泪道冲洗针头,并可触及泪囊内侧骨壁,注水可流入鼻腔到咽部。用泪点扩张器扩大下泪点,穿有丝线的钝头7号腰穿针经下泪点、下泪小管、颞侧断端、鼻侧断端、泪囊、鼻泪管到下鼻道,在鼻内镜直视下用钩针钩住下鼻道内腰穿针,腰穿针接5ml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同时退腰穿针,取出钩针,即将腰穿针内穿的牵引丝线留置在泪道中,同样的方法在上泪点、上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中留置第二根牵引丝线。将第一根牵引丝鼻侧端系在引线型泪道引流硅胶管(广州博视医疗保健研究所生产)头端线环上,打一个活结,线和硅胶管涂抹少许红霉素眼膏(起润滑作用),拉动牵引线下泪点端,将硅胶管逆行置入泪道,从下泪点拉出,取下第一根牵引线,将第二根牵引线上泪点端系在硅胶管头端线环上,拉动第二根牵引线的鼻侧端,将硅胶管经上泪点置入泪道,从下鼻道拉出,硅胶管末端穿入一段4mm长的静脉输液针硅胶管,将达引线与硅胶管末端的尼龙线打结固定。用7/0薇乔可吸收线在泪小管两断端的前壁、后壁、上壁作非穿透水平褥式缝合,预置缝线,暂不结扎,将泪小管周围肌肉组织缝合拉扰,以减轻泪小管对合的张力,结扎泪小管预置缝线,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内眦部皮肤不规则裂伤者,参考健眼内眦形态,予对位缝合。结膜伤口同时予以缝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菌素3天,左氧氟沙星眼液4次/天,连用7天,术后7天拆线,2周后从上下泪点冲洗泪道,并活动硅胶管,定期复诊,隔1周、2周、1月、2月冲洗泪道,活动硅胶管,3月拔管,拔管后每月冲洗泪道1次,至拔管后3月。随访12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有效:泪道冲洗通而不畅,部分返流,有轻度溢泪;无效:泪道冲洗不通,溢泪。
  2.2 治疗效果:
  本组45例45眼,内眦部及眼睑均未遗留畸形,治愈37例占82.22%,有效5例占11.11%,无效3例,占6.67%。
  3 讨论
  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是吻合的基础,从泪点插入泪道冲洗针头可从其颞侧断端穿出,即可找到管道状的颞侧断端口,同时可判断泪小管断裂处距泪点的距离。本组均采用显微镜下直视寻找法,在伤口鼻侧组织中可见泪小管断端开口为特征性的粉红色喇叭口状,内壁为泪小管光滑的黏膜组织,与周围组织明显不同,从管口可无阻力插入泪道冲洗针头,触及泪囊内侧骨壁,为清晰的“硬止”手感[2],注水可通畅流入鼻腔。泪小管总长度约为10mm,上下泪小管多汇成泪总管,常在内眦韧带水平、泪囊外侧壁中部偏后上方进入泪囊,泪小管越接近泪囊则逐渐向后方走行[3]。泪小管断裂处距泪点<5mm时,鼻侧残余泪小管断端较长,位置尚较浅,寻找较易。当断裂>5mm时,鼻侧断端位置较深,且由于周围眼轮匝肌收缩,鼻侧断端易回缩到组织中,增加了寻找的难度[4-5],此类断裂处靠近泪囊,部位较深的病例在显微镜下肌肉组织的间隙很容易被看见,此时不能见到凹陷就插入冲洗针头,容易造成组织损伤,扰乱解剖层次。我们首先在鼻侧皮肤预置褥式缝线,牵拉暴露鼻侧伤口,将创面彻底止血,颞侧断端向内眦部复位,按泪小管行走的方向判断断裂的大致区域,并在内眦韧带下方寻找,所有病例均顺利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
  下鼻甲下鼻道表麻收缩后,利于暴露插入下鼻道的腰穿针,我们在鼻内镜直视下钩住腰穿针,即是钩住了牵引线,注水将腰穿针内的牵引线冲出,同时退针,即可将牵引线钩出鼻外,鼻内镜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了鼻黏膜的损伤。
  泪小管周围富含弹性纤维,术后纤维瘢痕组织增生和收缩易导致手术失败[3]。在泪小管中置入支撑物,可促进黏膜愈合,对抗瘢痕收缩,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应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容易置入固定的材料。目前多数作者采用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小管支撑物取材方便、低廉,有刻度,刺激性小,手术简单且疗效较好[6,7],但置入后固定困难,容易脱管,且留置于患者面部,影响外观和生活,硬膜外麻醉导管较粗,硬度较硬,容易造成泪点外翻,泪点、泪小管裂伤[8]。硅胶管质软,易放置插管,且不引起组织反应,被认为是最好的插管材料[9]。我们采用的泪道引流硅胶管,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外径0.65mm,与泪小管直径0.5~0.8mm相匹配,容易置入,置管过程中,我们体会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用穿牵引线的探针插入泪道时,要先用泪点扩张器充分扩大泪点,探针经泪点、泪小管进入泪囊触及骨壁,以骨壁为支点向额头旋转90°,向后下方沿泪囊、泪总管插入,进针时勿用暴力,需提插捻转,避免造成假道;二是用下泪小管内的第一根牵引线逆行置入硅胶引流管从下泪点拉出,在置入上泪点时,要再次充分扩张上泪点,拉动第二根牵引线鼻侧端,同时用镊子协助将牵引线的线结和硅胶管头端置入上泪点,避免损伤上泪点或拉断牵引线。在鼻腔固定硅胶管两端时,末端穿入一段4mm长的输液管后结扎,使其不能进入鼻泪管,可防止患者术后意外牵拉内眦部的硅胶引流管,将引流管从内眦拉出。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脱管。术后内眦部仅露出约2~3mm硅胶管,位置隐蔽,固定可靠,不影响外观,其质地柔软,弹性好,保持上、下泪小点的正常生理解剖位置,对泪点、泪小管无明显损伤,可以顺应眼睑正常张力和眼睑运动,不会造成眼睑、泪点外翻,在瞬目时硅胶引流管轻微浮动,具有一定导泪作用[10]。
  吻合泪小管断端时,我们采用7/0可吸收线,其针体锐利小巧,便于深部伤口的狭小空间内操作,不穿透泪小管壁作三组水平褥式预置缝线,再逐一结扎。当伤口张力大时,可在安置预置缝线后将泪小管周围组织间断缝合减轻张力,再结扎预置缝线。虽然缝线较多而复杂,但能使泪小管缝合部位准确可靠,泪小管断端能严密对合,良好愈合,减少泪小管瘢痕增生、狭窄、阻塞的可能性。
  内眦角形态各有不一,内眦赘皮明显者泪阜暴露较少,无内眦赘皮者泪阜明显可见。在修复内眦时注意以健侧解剖形态为准,做到双侧外观一致对称。仔细对位缝合皮下组织,进而皮肤伤口无张力缝合,尽量减少局部瘢痕。
  术后2周内泪小管断裂处尚未牢固愈合,冲洗泪道可能造成吻合口损伤。2周后于泪点与硅胶泪道引流管之间进针冲洗泪道。术后3~6个月瘢痕逐渐稳定、软化[11],过早拔管使泪小管失去支撑,瘢痕收缩而堵塞,留管时间过长又可刺激局部肉芽增生影响通畅程度。本文于术后3月拔管,随访12个月有3例失败,分析原因,考虑为3例失败者泪小管斜形断裂,距泪点7mm,局部损伤重,术后3月拔管时冲洗即通而不畅,且拔管后又未按时随访冲洗,最终瘢痕收缩堵塞。提示对于泪小管损伤较重、瘢痕明显者应适当推迟拔管时间,可在术后6月皮肤瘢痕软化后拔管。
  熟悉泪道解剖特点,在显微镜下细致、轻柔操作,双泪小管置入硅胶泪道引流管,吻合泪小管断端,术后密切随访,可以使手术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38
  [2] Jack J.Kanski,编译 王腾毅,陈怡豪.Kanski 临床眼科学.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2005:47
  [3] 范先群.眼整形外科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5
  [4] 韩二营,张清生,于世辉,等.泪小管断裂合并双路置管术疗效观察.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864-866
  [5] 张呈浦,王勇.下泪小管断裂41例手术分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872-874
  [6] 朱蓉嵘.泪小管断裂植入硬膜外麻醉管和硅胶软管的比较.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196-198
  [7] 杨健,秦海燕.青少年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391-392
  [8] Tao AP,Liu ZM,Zhao Y.The comparison of double-passage and circle-p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alicular laceration .J Clinic Ophthalmol,2009,5:40-41
  [9]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33
  [10] 潘晓晶,祝海,赵桂秋,等.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三种硅胶管留置方式的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302-1304
  [11] 秦继跃,王伶俐.环形管植入并下泪小管断裂吻合28例.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404-140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临床。。。结果:有108例患者存活,显效74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死亡有2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91.8%。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入院时间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应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较少,护理质量满意度和患者健康教育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缩短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对2013年四川省泸县居民社区基本情况、居民死因、危险因素等的社区情况进行调查,为确定其防控优先干预项目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资料收集方法收集社会环境相关资料;用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所有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居民死亡及影响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本次探析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观察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选取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严密监测,并给予护理。结果:显效31例(77.5%),有效8例(20.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39(97.5%)。结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探讨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划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且急诊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 目的 分析在鼻内镜下经鼻吸切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讨论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对27例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鼻吸切器切除鼻前庭囊肿顶壁,使囊腔与鼻腔相融合。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2-18个月,无囊肿复发及发生并发症,均治愈。结论 在鼻内镜下使用鼻吸切器行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妇产科临床护理也越来越重视,其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妇产科临床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临床护理是促进护理人员和产妇关系的和谐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妇产科临床护理存在护理水平不高、突发问题过多、护理对象不配合以及对妇产科护理的认识不足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 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采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时,不同通气技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通气参数、通气模式及呼吸机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将患者分为I、II、III期,比较面罩通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通气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脏功能不全主动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经验 。方法 对20例CABG术后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行IABP。通过MAP和左心射血分数(LEVEF)评估效果。结果 IABP辅助时间72~120(100±24)h;患者平均血压从(60±20)上升至(80±15)m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 目的:对照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和常规的切除手术对乳腺癌进行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共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患乳腺癌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病患手术的适应症与其医院分作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的切除术加以治疗,研究组则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加以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患进行手术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