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提高物理阅读素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岁末,上海学生首次参加PISA测试并且成绩排名“全球第一”,所谓PISA测试,是对学生阅读素养的一种评定。PISA测评的重点在于应用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阅读技巧本身。可以说,教育界对阅读素养越来越重视。但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所得出的数据来看,我国整体基础教育对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还亟待进一步加强,因为阅读素养关系到个人未来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有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一种基本技能,它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概念。进入知识社会后,知识的含义已经从能够记住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阅读不仅仅是概括段落大意,理解书面文章,还包括获取信息以满足目的需求的能力。缺乏汲取大量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太会读图、读表等非连续性文本,不善于自己选择、判断、反思阅读材料的重点、难点,这些都与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偏少有一定关系。
  作为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方法技巧的把握不是太好,其中有一点就是难以正确的阅读教材,在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中不得要领,很难摄取重要的关键的信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不少时候有失偏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生偏差,导致物理成绩不理想。
  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包括物理教材、知识短文、物理考题等,不仅是文字信息,还应包括图表等。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动学生阅读的源动力
  物理规律揭示的是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是很美的,科学家在发现这些规律的时候也获得了成功快感。比如光的反射定律,就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分布是对称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一个确定的关系,同时又是简单明了的。这种美感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去享受。
  阅读科学书籍,对一些枯燥的数字,我也给它们冠以趣味性,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299792458 m/s这个数字我则是说“二舅舅吃酒爱死吾爸”,学生自然而然记住这些数据,同时增添了乐趣。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密码、银行卡号等等这些数字看似一些枯燥的数字,如果给它们想方设法赋予实际意义也是很有意思的,通过此方法记忆也是非常奏效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最终漂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将下沉,最后沉底,物体的重力是不变的,上浮时露出一部分至液面漂浮,则减小了浮力,最终使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必然要向下运动,求助于底部的支持力,共同的来对付浮力,这样三个力就平衡了,平衡是物体追求的一个最终目标,可见没有生命的物体也是非常有灵性的!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这种灵性带来的美感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加强阅读训练,布置课前预习,也就是自主学习,教师要进行检查督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预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
  2 教授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物理教材编写大体上是创设物理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等等,还有信息窗、加油站等(沪科版物理教材)增加阅读量,补充知识的不足等。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可以平均使用力量,做到浅度阅读和深度阅读相结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对于一些次要的信息要予以忽略,这样可以集中精力研读重难点关键,研读必要时应该是咬文嚼字。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分析该定律的主干部分是:物体保持××状态,“一切”是定律的适用范围,“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条件,“总”意味结论是肯定的,后面则是结论。这个定律是经过推理而得到的,运动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会运动到无限远处,物体要么是匀速直线运动,要么是做加速运动,加速运动与能量的守恒是不符的,如果是做加速运动会使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无限大,这也是不符的。
  用此方法让学生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用此方法分析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还有将不同的定律进行对比学习,运用迁移原理,如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对比,前面部分很相似,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以及法线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就是比较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知道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或者不受到力的作用,一个小孩推一辆小轿车,小轿车未动,学生大多认为,小孩的推力小于小轿车所受到阻力,未动就是静止的意思,推力小于阻力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的,根本没有将此问题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某物体浸在水里的体积是整个物体的三分之二,求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这是物体漂浮的情况,利用物体漂浮的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即可,但是一些学生很难判断出该物体是漂浮的,导致这个题目不会解。所以对于一些问题我们常常需要变换表达方式。
  还有初中物理中有不少图表,如路程一时间图像,速度一时间图像,熔化一凝固图像,浮力一深度图像,加强此类的训练,将不同图像进行对比,将同一问题的图像进行转换,使得学生深明其表达的物理意义。
  初中物理教材上有不少仪器阅读说明书,如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等等,在说明书中介绍了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学生要善于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独立进行操作和仪器的保养。现在的家用器具不断翻新,阅读说明书对于学生的将来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阅读不仅仅是知道文中大意,更重要的是阅读应该是思维的过程,学生要对知识进行构建与整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反思,要进行批判性的阅读。
  3 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的阅读渐入佳境
  成功的阅读是快乐的,同时其过程也是痛苦的,学生要靠意志力得以坚持。教师自己首先要身先士卒,不仅要阅读物理书籍,还得要阅读物理学科以外的书籍,科技类的甚至文学类等,密切注意科技的最新动态,密切注意一些最新的产品,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让阅读渐成一种习惯。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阅读训练,开始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阅读的梯度,要让学生从“不愿读”到“愿意读”,从“要我读”到“我要读”,最终喜欢上阅读,并及时检查督促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学生阅读表现好的要及时予以鼓励,对于阅读不得要领的学生要适时予以指导,使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都有所提高。阅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其他文献
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物理习题中应用比较法可以消除混淆因素,理清事物关系;可以起到“引桥”作用,降低题目难度;迁移应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本文为全文
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最普遍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实现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课堂提问能有效组织和检查教学。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可以短时间即时反馈了解教学双方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新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借以评价教学效果,并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学生则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