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集群升级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群升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产业集群;产业升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诞生了一大批产业集群,它们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集群大多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当前,产业发展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都必须聚焦产业集群的升级。这些低端的产业集群如何走向高端,如何升级是无法回避的主题。
  
  一、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集群的久远,但其真正的发展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致使这些产业集群所在的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产业集群在传统产业中大量涌现,但我国大多数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着以下,严重制约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持续性,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
  目前,大多数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社会化网络组织不发达。不少集群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公益性产品开发、信息咨询和其他配套服务,而金融担保体系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少创新启动资金,研发能力受限。
  (二)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的创新往往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是在经历了产业集群以及市场的无序恶性竞争之后,痛定思痛,被迫进行技术、产品创新,缺乏敢闯、敢做精神。此外,一些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之后,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乐惠”的思想,不思进取,缺乏继续创业、创新的动力。
  (三)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产业,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产品多数档次不高,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所以我国大部分产业集群是以对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产品模仿多于创新,技术含量低。从总体上看,产业集群的开发设计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和人才严重短缺,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创新中心,有的企业虽然产业类型和设备状况有所提高,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缺乏品牌文化,难以摆脱区域性生产者的地位,主要靠资源及人力成本优势构建集群竞争力。
  (四)集群内企业规模偏小,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
  我国的产业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技术方面,由于缺乏技术专业人员,不能支持正式的研究与开发活动,难以形成一定的品牌;在外部交流方面,通常缺乏时间和资源来研究如何使用外部的科技专家资源;在某些领域,规模经济是小企业进入的障碍。也正是由于多数企业起点偏低、规模偏小以及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广泛存在,导致产业集群之间与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受到限制。此外,各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追求“小而全”的倾向,致使集群内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存在,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而且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五)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产品具有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劳动力低廉,生产成本低,出口价格低的明显优势。与此同时,我国不少产业集群将面临反倾销的压力;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严重的阻碍我国许多集群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大大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并在许多方面给我国产业集群带来冲击;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境治理压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群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创新意识,实施人才战略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企业家只有树立创新的意识才会自觉的努力实践创新活动。因此,首先必须将抓好企业家创业辅导、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科学管理、制度创新以及职业经理人等方面培训作为重点,以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自觉性和持续性。此外,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为集群发展广纳各方面人才。针对目前人才紧缺的问题,应尽快建立起人才引进,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激发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机制,使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能“进得来、安得下、留得住”,为高素质人才引进创造条件。同时,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对企业内一线技术工人的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培养一大批产业技术工人,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管理水平,打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创新体系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把“兴智”、“建园”、“强孵”作为突破口,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战略,倾力打造特色园区。将重点吸引科技研发机构和服务机构进驻,积极引进大企业研发中心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三结合”创新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可以吸引大量人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增强产业的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大学和研究院所、研发机构密集的区域,要加强同行和相关专业领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促进知识集群和技术集群的形成,并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对于目前无自己的研发力量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知识产权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
  (三)加强地方政府对创新的支持
  在产业集群创新进程中,政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着产业集群创新。政府可以通过一些相关部门和政策影响创新过程和创新要素的行为。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活动的推动、为创新提供的资金支持、对创新行为的税收减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创新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对创新收益的预期,从而提高集群企业的创新热情。
  首先,创造基础条件,消除阻碍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因素。在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创造优惠条件引导企业在具有优势的地点集聚,但要改变单纯依赖土地经营以及在提供优惠政策方面进行比拼厮杀的恶性竞争做法,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营造整体政策环境上面,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政府给企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在产业集群内严打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保护诚实守信者,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创新氛围。
  其次,建立创新补偿机制,保护和提高集群创新的积极性。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创新补偿机制,保护和提高它们的创新积极性。对于积极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和取得成效的企业,不分规模大小,均给与政策上、经济上的支持,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进行扶持,从而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再次,帮助建立产业创新平台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量的调研和广泛地听取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意见基础之上,建立产业创新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地方政府应根据各自产业集群的不同特点,首先确立经营模式,用好设备资源,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要聘用一流的人才,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必要时应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产业创新平台几年的连续支持和投入,确保其作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应从单纯的减地价、提供政策优惠的简单扶持,逐步向提供技术、品牌、信息、市场、融资扶持等各方面的公共服务转变,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获得经济效益。
  当然,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对产业集群活动进行一定的政策引导、支持是必要,但是应尽量少用计划和行政手段干预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把政府的作用局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让政府作为创新软硬环境的建设者,间接参与创新过程,引导和影响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以加速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四)塑造强势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品牌创新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在品牌定位,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创新上,更重要的表现在企业的品牌文化上。各地在打造集群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中长期的眼光来制定发展规划,促进集群品牌的提升。同时,还应兼顾经济全球化对产业集群带来的影响。提升集群品牌的过程中,企业更要尊重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有了这个氛围,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从模仿生产向自主设计转变。
  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集群品牌在取得辉煌的同时,均缺少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同时,由于整个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致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产业集群必须注重打造龙头企业的品牌,培育集群内中小企业品牌。此外,还要注重营造舆论环境、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市场环境、优化服务环境、创造文化环境,从而增强品牌的影响力、成长力、竞争力、保障力和品牌的创新力。
  总之,产业发展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都必须聚焦产业集群的升级。而创新是集群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动力源泉。创新是一场革命,只有不断否定自己,否定昨天,才能开创新的自我,新的未来。质量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行业推进的主要形式,是同一创新过程中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质量管理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也是技术创新成果产品的强有力的支撑。重研发,打品牌现如今已经成为每个产业集群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蔡铂,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
  2、黄坡,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J].新疆社会科学,2006(1).
  3、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5).
  4、施菁,曾小红.产业聚集和国际竞争力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8).
  5、潘慧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5).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室)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下中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存在不少难题,教师授课中要巧妙利用游戏、记忆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最终提升个人英语词汇水平,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英语 词汇 教学  词汇作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与联系,词汇基础不扎实,其他能力的训练就如同空中楼阁,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专门针对中学生词汇基础薄弱等问题积极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利用新
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看重学生综合利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英语的流畅和使用的准确等。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如何顺利开展任务型教学,实现以上目标是一个英语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创新教育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使学生学会用英语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形成一个良好的认识结构和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
【摘要】在小学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系中,小学英语中的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环。重视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只有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才会产生实质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教学 阅读能力 能力培养  在学生们的学习英语生涯过程中,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这一部分不仅仅是在试卷分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更是对学习英语其他部分的基础和关键。英语阅读能力
以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为标志,中国的公证走过了近二十年的“暂行”历程,进入了无可避免的改革时代。国务院2000年7月31日批准,司法部
【摘要】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高中英语新课标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本文阐述了情感教育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在情感教学的“三情”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常见的英语情感教学策略,希冀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情感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 情感教学策略  一、情感教育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最近 ,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博士撰写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一书 ,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五”规划课题《入世后中国社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以及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到来,英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位置、比重越来越重要,所以英语的掌握至关重要。而高中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必须要提高其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此教育改革逐步进行,新课程、新教材逐步推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做出了改变。生本课堂教学是伴随着教育改革发展而来,并得到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 生本课堂 教学模式  前言:传统的英语教学
【摘要】近日来,高考改革的话题盛行,诸多省市都将英语分值降低,或者减去听力考试。这一措施主要是用于纠正中国近年来过于注重英语的不良风气,促使国人正确对待外来语言。而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有弊有利,更需要我们摆正心态,竭力将最优质的教学奉献给学生。本文主要从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入手,阐述如何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英语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 多媒
【摘要】传统教学中我们是不曾听说过所谓的情感教育的,但是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情感教育就已经成为教师授课的有效手段之一了。在语言学习中,我们经常会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一种情景中,并被这种感觉深深包围着,因为情感是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人的感官去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由于情感可以间接的影响到人的行为,所以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方式有效的实施到
历经十多年,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面临诸多瓶颈,企业只有正视面临的问题,纠正一些模糊的认识,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保证这一战略的成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