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为本教化人心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策划者,是班级各种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是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的执行者,是学生度过学习生涯的见证者。没有班主任的班级是一盘散沙,班主任就像是整个乐团的指挥大师,将全班每一名学生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用班主任特有的管理艺术让学生遵规守纪,热爱学习,热爱班级,热爱生活,自觉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的发展建言献策。
  每个班级的管理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因为一个班的学生个性迥异,成长环境等因素千差万别,因此,班主任要对本班级的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做到细致甄别,对于他们日常的言行举止、思想动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结合学情、班情形成一套科学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方法,让初中生在班主任的教导之下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乐于投入各科学习之中,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班主任的精心管理下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同时保证班级管理有效、有序地良性运转。
  一、以诚为本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诚为本。唯有一颗诚心,才能打开学生心门,也唯有诚心,教师才会将全部精力投注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充实综合知识,时刻关注本班级学生的动态,潜心研究和探索班级管理的发展之路,让班级管理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班主任责任重大,一方面,要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另一方面,要及时从各种潜在的因素中发现不良苗头,从而将其规正到常态的运行轨道上。没有一颗诚心,班主任的工作无从开展,也不会静下心来精研学情、班情,更不会对班上每一名学生投注情感。因此,班主任以诚为本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深刻领悟到管理学生就要先“管理”好自己,才能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赖,愿意接受批评教育,愿意成为班级中的一分子。班主任的诚心,表现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运筹帷幄上,表现在对学生个人的悉心关注上,表现在对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基础培养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只有以诚相待,才能有特色地管理班级,才能让学生融入班级的各种活动,提高文化水平,提升道德品质。
  二、以规导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约束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准绳。以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庄重体现出威严性,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绝不会左右摇摆,违者依法处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学校有校规,班级有班规。班主任的管理特色着重体现在对班规的奖惩上。班主任对违反班规的学生绝不袒护,不留情面,一是一、二是二。初中生对是非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因此,班主任依照班规奖惩学生,就是一种高调的警示,给一些怀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当头棒喝”。因为初中生的心理还在发育之中,他们对一些规矩存在模糊的认知,需要班主任的管理,让他们看到,作为班级的一分子哪些事情他们坚决不能做,如若违反老师绝不姑息,哪些事情老师鼓励、支持他们做。初中生从班主任处理事情的态度中可以受到启发和警醒,从而自觉规矩自己的言行,不敢越雷池一步。班主任要求初中生做到的自身先要做到,如早自習规定是7点10分之前到,班主任就要早于这个时间站在教室门口,一是让学生看到班主任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给学生做好榜样。
  三、以退为进
  初中生大多自尊心强,心理脆弱,容易自卑和退缩。因此,针对这些特征,班主任要学会用“以退为进”的方法,让初中生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教育。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有策略,因为硬性的、凶巴巴的说教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是对抗的情绪,由此可能埋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恶化的“炸药包”。面对个性不同的初中生,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如班上有名学生特别调皮捣蛋,起初班主任还用对其他学生的办法当着全班的面严厉批评他,但很快发现,这位学生越是在众人面前受到批评越是变本加厉地捣乱。此时班主任自己先冷静下来,在课后,通过与这位学生关系好的几个同学进行交谈,摸清该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不佳的背后原因。经了解,该学生父母离异,由父亲承担着抚养的重任,但是父亲长期加班,工作忙碌,对他无暇照看,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照顾过他,更别说是关心他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因此,该学生不仅缺失了母爱,还在现实意义上缺失了父爱。这名得不到关爱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越是自卑越是将这种心理放大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之中,如上课故意讲话、对教师的批评不以为意等,有一种“既然都不管我,那就谁都别管我”的心理在作祟。班主任摸清了该学生的家庭状况后,主动找他谈心,用一些事例慢慢地开导学生,并且对该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不住赞叹,让他心中产生一种被了解、被尊重、被赞赏的愉悦感,觉得班主任了解自己,他自然会认真而略有羞愧地接受班主任就事论事的批评教育。
  总之,班主任的特色管理要以人为本,除了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还需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增添养分,让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奏响最和谐的教育之音。
其他文献
摘 要:矛盾共生,冲突共存,浪漫与激情,使黑白画独具魅力,经久不衰。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自2005年开发社团黑白画课程,到2009年全员普及黑白画课程,到现在的健康教育主打课程,十余年的研究,黑白画已经融入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的血液,实现健康教育“人之和”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人生境界。  关键词:小学;黑白装饰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其必要的扶持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让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一、“一碗水要端平”,公平对待每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很难想象还有
摘 要: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一个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在班级中组建和谐的学习小组势在必行,它是我们开展高效课堂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班级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班级;学习小组;高效课堂;能力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有固定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它能使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而有趣,良好的想象力可以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以说,想象力的培养在整个幼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着眼“点”上;想象力;策略  一、在语言区域上把握幼儿想象切入点  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记忆想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特别强调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平移和旋转作为物体的变换现象,孩子们对其是能观察和体会到的,但一般都是无意和无序的。基于此,如何把握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如何帮助孩子们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如何引导孩子们初步建立平移的概念?就成了我在本节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片段一:  教室后面放了三张桌子用来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师应深入贯彻“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原则。结合《指南》精神和《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理念,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渗透整合教育,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的整合,环境与一日活动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整合。  例
从2016年3月开始,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开展了“校本课程‘临潭乡土历史’的开发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工作。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义务教育国家课程“中国历史”及地方课程“甘肃历史”的补充与拓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开发构想  (1)开发基础。校本课程就是在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自
在离高考还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考前班级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不管是基础差的学生,还是基础好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全面精准地及时关切,才能使他们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我结合自己高三教学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树立高考目标,明确方向  树立目标是每位学生首要任务,特别是基础差的、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我教的高三406班,班上大部分的男同学学习态度不好,基础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会找每位同学谈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一年级培养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认真书写钢笔字,积极探究,认真思考”等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编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这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章节,旨在遵循这一年龄段儿童认知规律和母语学习的规律,积极开发学生的早期阅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
摘 要: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可以对学生起行为习惯的导向作用。故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一要立足故事,引起思维碰撞,实现教育生活化;二要运用故事,实现角色转换,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运用故事,利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读故事—悟故事—演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