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也很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在这一旅程中,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变得谦虚,自私的也渐渐学会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年少的岁月里发生变化。在你成长过程中,一定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为题,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解
  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题,材料中“软弱”变“坚强”、“自大”变“谦虚”、“自私”变“感恩”,是在提醒考生每个人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意料之中,有时却是意料之外。待到事情发生时,忽然发现了自己的变化。
  题目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使用第一人称,“我”是文章的主人公,可以加上其他人物,但是主体不能更换,主要记叙“我”的变化或者出乎意料的转变。
  2.記叙的事件要有变化,有转折。例如,之前“我”认为自己“软弱”,而过了一段时间,经历了一些事件,我可以变得“坚强”,旨在说明在成长过程中“我”的转变。
  3.文章是“过去”与“现在”的结合。这种转折,体现在结构上是倒叙或插叙的手法。
  4.注重文章主题的升华,不能仅仅体现出“我”的变化,且要通过这种变化体现出变化的原因,最后得出更加深刻的主题。
  写作中应抓住“成长”二字,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梳理出自己在知识、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变化,感受自己对亲情、友情、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体察与认识的提高。

  题目选材范围很广,只要扣住“现在”与“原来”的变化,均符合题意。写作角度很多,可以写性格,如“原来,我也很勇敢”;可以写成长,如“原来,我也很独立”;可以写品德,如“原来,我也很善良”;可以写趣事,如“原来,我也很温柔”。
  横线上所填词语尽量是积极的、进步的形容词,突出和自己原来形象或认识的不同,如“努力”“优秀”“坚强”“幸福”“重要”等。以小见大,记叙平凡生活中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优秀品格,弘扬正能量,体现青少年进步的世界观。
  文章应注重各种描写的美感,有了语言、动作、景物、心理等描写,文章才会打动人心,获得高分。
其他文献
中国话剧的先驱者、戏剧泰斗黄佐临,19岁时赴英留学,攻读商科。平日不喜欢说话,看起来木讷、沉稳的他周末在同学聚会上自编自导的《东西》《喝中国茶》这两出戏,很受同学们喜欢。在同学的建议下,黄佐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自己创作的剧本寄给了戏剧大师萧伯纳。本以为剧本会石沉大海,没想到,他很快就收到了萧伯纳热情的回信。在信中,萧伯纳不仅对黄佐临的作品表达了赞赏之情,还在信中教导他:“如果你想有成就,千万不要做
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  3.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题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空白处补充的文字要紧扣关键词“情思”。悠悠情思,可抒思念之情,也可表达哲理之思。选择有寓意的物可能最有利于成文,如“诗词”“照片”“小巷
渡口,码头,她望着船上清瘦的人儿,望着少年的背影———“再等几年,等先生留学归来,就成亲。”周夫人是这样说的,她也真的等了。  先生来信了。信上说,让她把小脚放了,去学堂读书吧。她慌了:先生,我是女儿家呀,是朱家女儿,是大家闺秀,放了小脚的,是乡野村妇;去学堂学习的,是男儿呀,女子无才便是德。先生,恕难从命呀。她没有改变亦没有回信。  先生留学归来,他们要成婚了。她是欢喜的。  她在红绣鞋里塞了棉
“啊”的一声低吼,好像一只被囚禁了十年的猛兽冲破牢笼、获得自由后的狂喜。彼得走出监狱,重新回到香港这个繁华都市的怀抱。此时的彼得,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采,蓬头垢面、满脸胡楂的他就像个乞丐。重获自由后,他又去了十年前闯荡过的繁华都市,依然记得那些年享受过的荣耀时光,还有情窦初开时追求爱情的羞涩。十年的监狱生活让他更成熟稳重了。虽然没有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但他不想再荒废人生,这些年一直等待的自由从现在才
年前,我妈从花鸟市场买回来一盆文竹,放在窗台上。文竹,虽说名字里带个“竹”字,模样有点儿似竹非竹,却有竹之清幽;似松又非松,却有松之秀拔,它让我想起老宅的一院竹林。  年幼时,我家的老宅北面,三堵高墙围起了一片空地,伯父瞧着总觉得少点什么。于是,在一个夏天的傍晚,他和我堂哥两人,一前一后,抬着一捆翠竹进了院。起初,我看这几株嫩竹一副脆生生的孱弱模样,似乎一阵大风或一场暴雨就能让它们“夭折”。为了给
老家的方言,并不太好听。  虽然这是一座长江南岸的小城,但当地人的口音没有吴侬软语的温柔。初听,平时语速很快,像机关枪一样,若提高了嗓门儿,便跟吵架似的,泼辣得很。仔细听才发觉,这并不是争吵,只是热情的问候罢了。  以前,我经常回老家,近几年,一年就回去一两次,有时一整年都回不去。因此,每次回去,家人总是格外热情。推开那扇熟悉的门,便迎来许多亲切的声音,问长问短。厨房里早已炖着一大锅汤,正咕噜噜地
神态描写指的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一个简单的神态描写往往就能让人物生动起来,对表现人物个性作用极大。 1.通过神态描写的对比可以展现出人物的不同身份与心态。  《皇帝的新裝》(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对老大臣、第二位官员、皇帝的神态描写就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态。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老大臣的眼睛是“越睁越大”,表现出他内心的惊愕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语文老师,你能说说读古诗词有什么用吗?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其实头脑中有一段潜台词,那就是:我是现代的中国人,为什么非要学习那些故纸堆里的东西呢?学一点儿现代的东西不好吗?这个问题仿佛是“我是中国人,为什么非要学外语一样”。  一方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有很多证据证明学习古诗词有用;另外一方面又不好回答,因为这些所谓有用的证据如果停留在“无用之大用”上,就不容易说服这些抱持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惱,看,它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是朱自清先生在《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对春雨的描写。作者
上网课期间,折磨我的一曰宅家,二曰做饭。若说宅家是身体创伤,犹可补偿,那么做饭给我造成的心理创伤,怕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不必说第一次学着打鸡蛋,那鸡蛋竟是熟的,笑眯眯地向我露出白净的面庞;也不必说小心翼翼地摁下电饭锅开关,俄顷跑去一看,插头安详地晒着日光浴;单是那烧焦的蛋炒饭,煳底的不粘锅,味如糙米的鱼,就足以使我头疼、郁闷不已。  而当我面对着一盆鸡翅和血水时,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我硬着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