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是生物内容标准的十个一级主课题之一,使学生学会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本文从实验教学活动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基础。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的切入点。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应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使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科学知识的奥秘,除了课堂教学培养外,还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在一种好奇的基础上萌发的,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能被充分激发。实验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是从参加实验活动开始的,因此,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实验现象丰富多彩、直观形象,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实验教学的最佳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小实验就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我先向学生展示用透明而干的塑料袋罩在盆栽绿色植物上的实验现象,向学生介绍清楚实验装置后问学生:塑料袋里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下面的土里上去吗?是从外界的空气中进去吗?都不是,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和大胆的猜想,一些学生说是叶子放出来的水蒸气。水蒸气从叶子的什么地方出来呢?激发了学生想探究叶子结构的兴趣,从而开始了学生探究叶片结构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发现了气孔的奥秘,体会到了探究带来的乐趣。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开始,是探索活动的起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地指导。使学生学会观察,一是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知道要观察什么,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有的学生在看到红细胞后就认为完成观察了,没有注意观察白细胞,没有观察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上的差异,有的对红细胞的形状也观察不清楚。二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敏锐性,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学生看到细胞就得意忘形,不再进一步地观察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三是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程序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掌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宏观到微观,从活到死的观察顺序,学会运用对比、重复的方法进行观察,以发现事物的差异,如对比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对比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对比观察不同动物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四是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如在观察鱼的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活鱼与死鱼的鳃丝颜色上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探究的欲望。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氛围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从而引起探究的动机。如在做“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方法和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部分学生在经过观察思考后提出:甲瓶没有吹入任何气体,石灰水当然没有变化,不能与乙瓶形成对照而说明问题。我对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当如何改进,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得出可用打气筒、注射器向甲瓶中注入空气的方法进行对照实验,并为能发现和改正教材中的问题感到兴奋。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设计有擦拭玻片、展平内表皮、染色等步骤,为什么要在洋葱叶片内侧取观察材料,出现气泡、压坏玻片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操作。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将天竺葵经过暗处理,为什么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在叶片上滴碘液并清洗后叶色的变化对比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这些细节,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通过抓好教材实验培训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精心选择探究课题,或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课题,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等活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关注,给予适当的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深挖教材,创设更多的情景和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的目的。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基础。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的切入点。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应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使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科学知识的奥秘,除了课堂教学培养外,还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在一种好奇的基础上萌发的,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能被充分激发。实验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是从参加实验活动开始的,因此,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实验现象丰富多彩、直观形象,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实验教学的最佳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小实验就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我先向学生展示用透明而干的塑料袋罩在盆栽绿色植物上的实验现象,向学生介绍清楚实验装置后问学生:塑料袋里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下面的土里上去吗?是从外界的空气中进去吗?都不是,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和大胆的猜想,一些学生说是叶子放出来的水蒸气。水蒸气从叶子的什么地方出来呢?激发了学生想探究叶子结构的兴趣,从而开始了学生探究叶片结构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发现了气孔的奥秘,体会到了探究带来的乐趣。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开始,是探索活动的起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地指导。使学生学会观察,一是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知道要观察什么,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有的学生在看到红细胞后就认为完成观察了,没有注意观察白细胞,没有观察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上的差异,有的对红细胞的形状也观察不清楚。二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敏锐性,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学生看到细胞就得意忘形,不再进一步地观察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三是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程序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掌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宏观到微观,从活到死的观察顺序,学会运用对比、重复的方法进行观察,以发现事物的差异,如对比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对比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对比观察不同动物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四是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如在观察鱼的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活鱼与死鱼的鳃丝颜色上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探究的欲望。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氛围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从而引起探究的动机。如在做“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方法和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部分学生在经过观察思考后提出:甲瓶没有吹入任何气体,石灰水当然没有变化,不能与乙瓶形成对照而说明问题。我对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当如何改进,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得出可用打气筒、注射器向甲瓶中注入空气的方法进行对照实验,并为能发现和改正教材中的问题感到兴奋。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设计有擦拭玻片、展平内表皮、染色等步骤,为什么要在洋葱叶片内侧取观察材料,出现气泡、压坏玻片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操作。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将天竺葵经过暗处理,为什么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在叶片上滴碘液并清洗后叶色的变化对比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这些细节,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通过抓好教材实验培训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精心选择探究课题,或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课题,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等活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关注,给予适当的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深挖教材,创设更多的情景和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