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的粮食种植中,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各个地域均有种植,但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易受到病虫的侵害,从而大大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应对玉米种植中对病虫害感染进行预防,在发生感染后进行治理,努力做到效益最大化。文章就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394-01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农业的规模也在扩大,但在这个过程中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也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重视,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玉米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其产生的收益和工作机会是十分重要的。但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玉米品中的抗病性得到下降,传入的病源虫源种类较多,导致病虫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地抑制。目前玉米的品种不仅繁多,并且也十分复杂,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为农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效益。
一、玉米病虫害的源头
要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要确定玉米病虫害的来源。总的来说,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子,种子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沾染到一些病毒、细菌等,播种后会引发病虫害;二是土壤,一些病菌、害虫的虫卵等会寄生在土壤中,播种后引发病虫害,尤其是在连作的地块,土壤里的病菌和害虫虫卵更多,更易于引发病虫害;三是其他地区传播,如果某一区域的玉米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则可能会向周边地区蔓延,比如病害通过空气或病株传播,害虫由于活动能力强,传播力更强。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思路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首先要切断病虫害的来源,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要提高玉米植株对病虫害的抗性,减少感染病虫害的概率,即使感染病虫害,也能将病虫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杀灭种子携带的病毒;三是减少土壤中病毒及虫卵的残留,避免病虫害由土壤中引发;四是及时处理传染源,如果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发现有植株感染病虫害,应立即进行处理,消灭传染源,避免病虫害的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五是杀灭病菌和害虫,减少病菌和害虫的种群数量,采取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的方式灭杀害虫,通过减少害虫的数量来减少其对玉米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玉米的常见病虫害
(一)玉米的常见病害
玉米的大斑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片上,同时这种病害也会从植株的下部连续蔓延至上部,病斑逐渐从上方连续扩散至玉米的叶鞘。同时感染大斑病的玉米叶片会发生明显的反应:发生在叶片的病斑会呈现褐色的状态,外形的长大约为 10 厘米左右、宽为 2 厘米左右的大长条形状,病斑的分布十分分散,极少产生连片的症状。如果玉米叶片呈现连片状态,则说明该叶片已经处于即将枯死的状态。另外,玉米的另一种常见病症是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苗期。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发生部位为雄穗和果穗附近,而染病时果穗大面积变为黑穗,并且黑穗上面的黑粉一般无法飞散,呈现结块的状态。玉米感染黑穗病时,病菌主要以染病的植株为中心,连续地自在田间土壤中扩散。另外,当部分种子的表面感染病菌时,其在发芽的时候也会带动病菌的萌发,为下一年玉米的染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调查,丝黑穗病极易在三叶期感染,如果土壤温度处于20- 30 摄氏度中间时,这种病菌会极度活跃,繁殖速度达到最为活跃的状态,对于玉米的侵染范围也是极为严重的状态。如果玉米植株的三叶期度过之后,其染病的程度也会得到减缓的状态,对于玉米侵害的程度也会得到降低。丝黑穗病对于玉米感染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病害,因而对其防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常见的病虫害
(1)玉米病毒。玉米病毒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矮花叶病,主要在玉米种植期内对玉米进行感染,并且感染率较高,其主要的感染症状是玉米叶的叶心中呈绿条点状的花叶,并且其叶面为黄绿相间色,如果植株有较高程度的感染则很可能会发生枯死现象;另一种是粗缩病,主要导致植株的矮化,使植株的高度缩短为正常植株高度的一半,并且在叶片上会形成条纹,玉米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一般变为暗绿色。
(2)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种发生在玉米上的较为严重的病害,是由病菌感染所致,主要的感染源为腐霉菌和镰刀菌。受到感染的植株会发生叶片干枯、玉米穗下垂、苞叶干枯的症状,在玉米的茎部在发病的初期会变为褐色,并在感染后会出现植株倒伏的现象。
(3)丝黑穗病。该病由担子菌亚门之中的一中真菌引发的,主要会对玉米的雌雄穗进行感染,染病后会破坏整个花序并最终使之变黑。雌穗在感染后会使整个果穗出现黑色的粉状物或丝状物。在感染后植株的发病程度主要是由土地中含菌量和植株的抗病性决定的。
(4)玉米蚜虫。玉米蚜虫侵害植株的方式主要为吸取植物内部的汁液,并在吸取的过程中分泌某些物质,使植株不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畸形。
(5)玉米螟。该害虫又称为钻心虫,被玉米螟侵害的植株叶片上会有大小不一的小孔,还会主动的钻进雄花中对雄花造成侵害,在雌穗抽出后会转移到雌穗中去对其内部的组织进行侵害,还会食害植株的茎部,总体来说玉米易受到玉米螟侵害的部位较多,侵害结果较为严重。
四、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菌类
对于防治病虫害的最主要的措施为挑选优良的抗病虫害玉米品种,其次对于上述不同种类的病菌,需要种植人员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理:(1)玉米病毒.除了需要选择优良的抗病毒玉米品种外,还需要种植人员优化田间种植的管理方案。为了防止玉米病毒的发生,就需要消灭会对玉米产生危害的一些虫类,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于玉米蚜虫可以使用除虫剂,用 45%氧化快乐果 3000 倍溶液。(2)青枯病.为了预防此病,种植人员需要注意田间的排水情况,需要对于灌浆末期最为重视。可用的药物为 1000 倍的盖克或者是雷多米尔、康正雷,并浇灌于玉米植株的根部。(3)丝黑穗病.可以优先选用抗病种如:正大 999、遵玉 3号和 8 号等。对于出现感染症状的植株需要拔除并销毁,并且需要在幼苗期就适当喷洒药物,预防病菌感染,提高植株质量。
(二)害虫类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较为简单,应当在过冬的时期对玉米秸秆实施严格的窗户里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过冬时节的玉米螟会大量埋藏在玉米秸秆内部,只有采取焚烧措施才能完全地消灭卵虫,从而为来年春季的玉米生长减少危害。另外,农户也可以选择调节玉米播种周期的方法,將玉米生长的周期与玉米螟的产卵周期完美地避开,从而减轻螟害对于玉米生长的危害。地老虎的防治措施可以分为两类方法,一种是毒饵诱杀方法:在玉米植株的播种后,可以以 30 公斤左右的 80%灭虫晶体,再加上大量的水分,同时拌上切碎的菜叶,在傍晚时分洒到田地中,对地老虎进行诱杀;另一种方法是人工诱杀方法:在清早对受害植株的根部进行捕捉,从而将地老虎进行根除。
综上所述,玉米的病虫害种类丰富,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因此需要种植人员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对于各种病菌及虫害在不同的原因和环境下对植株进行的感染,均有有效的治理办法。本文只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病菌及虫害,并给予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解决办法,为种植人员提供参考,以促进玉米种植领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丽煌,龙朝宇.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4)
[2] 潘思宇.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
[3] 郭立红.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12)
[4] 袁 瑞.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6(14)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394-01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农业的规模也在扩大,但在这个过程中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也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重视,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玉米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其产生的收益和工作机会是十分重要的。但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玉米品中的抗病性得到下降,传入的病源虫源种类较多,导致病虫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地抑制。目前玉米的品种不仅繁多,并且也十分复杂,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为农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效益。
一、玉米病虫害的源头
要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要确定玉米病虫害的来源。总的来说,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子,种子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沾染到一些病毒、细菌等,播种后会引发病虫害;二是土壤,一些病菌、害虫的虫卵等会寄生在土壤中,播种后引发病虫害,尤其是在连作的地块,土壤里的病菌和害虫虫卵更多,更易于引发病虫害;三是其他地区传播,如果某一区域的玉米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则可能会向周边地区蔓延,比如病害通过空气或病株传播,害虫由于活动能力强,传播力更强。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思路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首先要切断病虫害的来源,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要提高玉米植株对病虫害的抗性,减少感染病虫害的概率,即使感染病虫害,也能将病虫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杀灭种子携带的病毒;三是减少土壤中病毒及虫卵的残留,避免病虫害由土壤中引发;四是及时处理传染源,如果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发现有植株感染病虫害,应立即进行处理,消灭传染源,避免病虫害的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五是杀灭病菌和害虫,减少病菌和害虫的种群数量,采取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的方式灭杀害虫,通过减少害虫的数量来减少其对玉米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玉米的常见病虫害
(一)玉米的常见病害
玉米的大斑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片上,同时这种病害也会从植株的下部连续蔓延至上部,病斑逐渐从上方连续扩散至玉米的叶鞘。同时感染大斑病的玉米叶片会发生明显的反应:发生在叶片的病斑会呈现褐色的状态,外形的长大约为 10 厘米左右、宽为 2 厘米左右的大长条形状,病斑的分布十分分散,极少产生连片的症状。如果玉米叶片呈现连片状态,则说明该叶片已经处于即将枯死的状态。另外,玉米的另一种常见病症是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苗期。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发生部位为雄穗和果穗附近,而染病时果穗大面积变为黑穗,并且黑穗上面的黑粉一般无法飞散,呈现结块的状态。玉米感染黑穗病时,病菌主要以染病的植株为中心,连续地自在田间土壤中扩散。另外,当部分种子的表面感染病菌时,其在发芽的时候也会带动病菌的萌发,为下一年玉米的染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调查,丝黑穗病极易在三叶期感染,如果土壤温度处于20- 30 摄氏度中间时,这种病菌会极度活跃,繁殖速度达到最为活跃的状态,对于玉米的侵染范围也是极为严重的状态。如果玉米植株的三叶期度过之后,其染病的程度也会得到减缓的状态,对于玉米侵害的程度也会得到降低。丝黑穗病对于玉米感染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病害,因而对其防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常见的病虫害
(1)玉米病毒。玉米病毒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矮花叶病,主要在玉米种植期内对玉米进行感染,并且感染率较高,其主要的感染症状是玉米叶的叶心中呈绿条点状的花叶,并且其叶面为黄绿相间色,如果植株有较高程度的感染则很可能会发生枯死现象;另一种是粗缩病,主要导致植株的矮化,使植株的高度缩短为正常植株高度的一半,并且在叶片上会形成条纹,玉米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一般变为暗绿色。
(2)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种发生在玉米上的较为严重的病害,是由病菌感染所致,主要的感染源为腐霉菌和镰刀菌。受到感染的植株会发生叶片干枯、玉米穗下垂、苞叶干枯的症状,在玉米的茎部在发病的初期会变为褐色,并在感染后会出现植株倒伏的现象。
(3)丝黑穗病。该病由担子菌亚门之中的一中真菌引发的,主要会对玉米的雌雄穗进行感染,染病后会破坏整个花序并最终使之变黑。雌穗在感染后会使整个果穗出现黑色的粉状物或丝状物。在感染后植株的发病程度主要是由土地中含菌量和植株的抗病性决定的。
(4)玉米蚜虫。玉米蚜虫侵害植株的方式主要为吸取植物内部的汁液,并在吸取的过程中分泌某些物质,使植株不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畸形。
(5)玉米螟。该害虫又称为钻心虫,被玉米螟侵害的植株叶片上会有大小不一的小孔,还会主动的钻进雄花中对雄花造成侵害,在雌穗抽出后会转移到雌穗中去对其内部的组织进行侵害,还会食害植株的茎部,总体来说玉米易受到玉米螟侵害的部位较多,侵害结果较为严重。
四、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菌类
对于防治病虫害的最主要的措施为挑选优良的抗病虫害玉米品种,其次对于上述不同种类的病菌,需要种植人员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理:(1)玉米病毒.除了需要选择优良的抗病毒玉米品种外,还需要种植人员优化田间种植的管理方案。为了防止玉米病毒的发生,就需要消灭会对玉米产生危害的一些虫类,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于玉米蚜虫可以使用除虫剂,用 45%氧化快乐果 3000 倍溶液。(2)青枯病.为了预防此病,种植人员需要注意田间的排水情况,需要对于灌浆末期最为重视。可用的药物为 1000 倍的盖克或者是雷多米尔、康正雷,并浇灌于玉米植株的根部。(3)丝黑穗病.可以优先选用抗病种如:正大 999、遵玉 3号和 8 号等。对于出现感染症状的植株需要拔除并销毁,并且需要在幼苗期就适当喷洒药物,预防病菌感染,提高植株质量。
(二)害虫类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较为简单,应当在过冬的时期对玉米秸秆实施严格的窗户里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过冬时节的玉米螟会大量埋藏在玉米秸秆内部,只有采取焚烧措施才能完全地消灭卵虫,从而为来年春季的玉米生长减少危害。另外,农户也可以选择调节玉米播种周期的方法,將玉米生长的周期与玉米螟的产卵周期完美地避开,从而减轻螟害对于玉米生长的危害。地老虎的防治措施可以分为两类方法,一种是毒饵诱杀方法:在玉米植株的播种后,可以以 30 公斤左右的 80%灭虫晶体,再加上大量的水分,同时拌上切碎的菜叶,在傍晚时分洒到田地中,对地老虎进行诱杀;另一种方法是人工诱杀方法:在清早对受害植株的根部进行捕捉,从而将地老虎进行根除。
综上所述,玉米的病虫害种类丰富,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因此需要种植人员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对于各种病菌及虫害在不同的原因和环境下对植株进行的感染,均有有效的治理办法。本文只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病菌及虫害,并给予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解决办法,为种植人员提供参考,以促进玉米种植领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丽煌,龙朝宇.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4)
[2] 潘思宇.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
[3] 郭立红.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12)
[4] 袁 瑞.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