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马来西亚古晋任职期间,常去吉隆坡出差。一次意想不到的机会,使我随中国云南省一个代表团访问了马六甲。马六甲之旅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代表团车队沿着140多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南下,一路车窗外崭新的高楼大厦,连绵不断的橡胶园、油棕园、椰子林,漫山遍野绚丽多彩的热带花卉,令人目不暇接。抵达马六甲州首府——马六甲之后,代表团拜会了马六甲州首席部长,旋即游览了市容。
马六甲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濒马六甲海峡北岸,人口20余万。她不仅以商港著称,更以历史名城而驰名全球。1989年马六甲正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国际历史著名城市名单中。
马六甲(Malacca),原是当地一种树名。传说公元581年以前,一位苏门答腊王子被迫逃难到那里,在马六甲树下休息,称那个地方为马六甲,日后沿用至今。那里原是一个小渔村,1403年后曾是满刺加王国的都城,也是当时蓬勃发展的商业中心和繁荣的港口。自16世纪初马六甲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占,殖民者带着枪炮而来,赶走了当地的苏丹,此后马六甲陷入殖民统治长达 400年之久。
有人说,马六甲是一所不设防的大纪念馆,处处有历史古迹和传说,无处不显示古城的光辉,此话还真有几分道理。那天笔者随团驱车缓慢经过市区,不时下车领略这个古城的风采,目睹了这座经历400多年沧桑岁月,有着不同风格的建筑物。
马六甲风光奇特, 古老的马来风格建筑物与西方的建筑物融为一体,清真寺、基督教堂、华人的庙宇……目光所及,蓝色、红色、黄色、绿色,五颜十色,十分耀眼。15世纪当马六甲王朝势力强盛时期,阿拉伯商人带着伊斯兰教而来,自此以后那里有了清真寺。1511年葡萄牙人攻下了马六甲,今天古城门遗址,还留下他们古老的大炮,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兴建城堡和教堂。百余年后荷兰人打败了葡萄牙人。1641年马六甲在新的殖民统治之下,那些红色楼房就是最好的见证物,市区的中央邮政局、钟楼,还有那些铺着红砖的街道,见证了荷兰殖民统治时期马六甲的艰辛岁月。看!那栋典型荷兰式的教堂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8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侵入,马六甲又历经新的沧桑。
那天风和日丽,我们登高望远,马六甲海峡景色尽收眼底。海峡地处赤道无风带,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海峡沿岸地势平坦,森林茂密,茂盛的椰林和红树林,郁郁葱葱,一派热带风光。多年来梦想的海峡就在眼前,面对这条素有“海上生命线”之称的海峡时,我心中感慨万千。这道海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水道狭长,长约1080公里,是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可谓沟通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之枢纽,也是世界环球航线中重要的一段,在国际航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报道,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有5万余艘,平均每日150艘,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可惜,昔日它不仅未给这里的人民带来福祉,反而成为世界殖民者争夺的战场。殖民者向东方侵略时,为占据这道海峡,争夺不休, 当然濒马六甲海峡北岸的港口马六甲是他们必争之地。这大概便是历史上殖民者接踵而至的原因吧!
当天下午笔者随团参观了马六甲的青山亭、保山亭、三保井、三保山等古迹,这些地方都是郑和到访之处。在三保庙驻足于郑和统帅塑像前,笔者情不自禁地抒发思古之情,重温郑和统帅五次驻扎马六甲的历史。
在历史上马六甲与中国联系密切。明朝时期满刺加王国对华政治、贸易关系有很大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马六甲是他必经之地。传说1459年中国皇帝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王国苏丹满苏沙,郑和统帅和公主及随从500余人来到马六甲,被当时苏丹安顿住在三保山上。山麓边的三保亭和三保井都是当时郑和人马栖息之地并兴建的,三保井也称汉丽宝井,井中的水清甜解渴,据说即使在干旱季节,那口井也从未枯干。
郑和带领的队伍有部分人定居下来,与当地巫族通婚,他们的后裔在那里代代相传,繁衍生息。今天他们的后代还保留着华人的传统习俗,劳作习惯和生活礼仪与今天的中国人几乎一样。三保山可以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一个园地,占地43公顷左右,那里今天还有众多的华人先辈坟墓,见证了华裔先辈来到马六甲拓荒史实以及华巫两族友好亲密关系。
据历史记载,当时满刺加王国国王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与中国友好往来密切,国王及其子孙曾多次访问中国。
在马六甲关于郑和统帅种种充满着神奇的传说闻名遐迩,经久不衰。郑和航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航线的开辟是世界航运史的一大创举,对世界航海事业的一大贡献,他航海驻扎马六甲,传播友谊,体现中马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马六甲还有许多游览点值得一游,如马六甲文化村、海滨丹绒吉灵热电厂、油库、深水码头、港口工业区、橡胶种植业的发源地——亚沙汉山等等,可惜当天时不与我,只好割爱,代表团匆忙赶回吉隆坡。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代表团车队沿着140多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南下,一路车窗外崭新的高楼大厦,连绵不断的橡胶园、油棕园、椰子林,漫山遍野绚丽多彩的热带花卉,令人目不暇接。抵达马六甲州首府——马六甲之后,代表团拜会了马六甲州首席部长,旋即游览了市容。
马六甲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濒马六甲海峡北岸,人口20余万。她不仅以商港著称,更以历史名城而驰名全球。1989年马六甲正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国际历史著名城市名单中。
马六甲(Malacca),原是当地一种树名。传说公元581年以前,一位苏门答腊王子被迫逃难到那里,在马六甲树下休息,称那个地方为马六甲,日后沿用至今。那里原是一个小渔村,1403年后曾是满刺加王国的都城,也是当时蓬勃发展的商业中心和繁荣的港口。自16世纪初马六甲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占,殖民者带着枪炮而来,赶走了当地的苏丹,此后马六甲陷入殖民统治长达 400年之久。
有人说,马六甲是一所不设防的大纪念馆,处处有历史古迹和传说,无处不显示古城的光辉,此话还真有几分道理。那天笔者随团驱车缓慢经过市区,不时下车领略这个古城的风采,目睹了这座经历400多年沧桑岁月,有着不同风格的建筑物。
马六甲风光奇特, 古老的马来风格建筑物与西方的建筑物融为一体,清真寺、基督教堂、华人的庙宇……目光所及,蓝色、红色、黄色、绿色,五颜十色,十分耀眼。15世纪当马六甲王朝势力强盛时期,阿拉伯商人带着伊斯兰教而来,自此以后那里有了清真寺。1511年葡萄牙人攻下了马六甲,今天古城门遗址,还留下他们古老的大炮,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兴建城堡和教堂。百余年后荷兰人打败了葡萄牙人。1641年马六甲在新的殖民统治之下,那些红色楼房就是最好的见证物,市区的中央邮政局、钟楼,还有那些铺着红砖的街道,见证了荷兰殖民统治时期马六甲的艰辛岁月。看!那栋典型荷兰式的教堂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8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侵入,马六甲又历经新的沧桑。
那天风和日丽,我们登高望远,马六甲海峡景色尽收眼底。海峡地处赤道无风带,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海峡沿岸地势平坦,森林茂密,茂盛的椰林和红树林,郁郁葱葱,一派热带风光。多年来梦想的海峡就在眼前,面对这条素有“海上生命线”之称的海峡时,我心中感慨万千。这道海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水道狭长,长约1080公里,是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可谓沟通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之枢纽,也是世界环球航线中重要的一段,在国际航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报道,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有5万余艘,平均每日150艘,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可惜,昔日它不仅未给这里的人民带来福祉,反而成为世界殖民者争夺的战场。殖民者向东方侵略时,为占据这道海峡,争夺不休, 当然濒马六甲海峡北岸的港口马六甲是他们必争之地。这大概便是历史上殖民者接踵而至的原因吧!
当天下午笔者随团参观了马六甲的青山亭、保山亭、三保井、三保山等古迹,这些地方都是郑和到访之处。在三保庙驻足于郑和统帅塑像前,笔者情不自禁地抒发思古之情,重温郑和统帅五次驻扎马六甲的历史。
在历史上马六甲与中国联系密切。明朝时期满刺加王国对华政治、贸易关系有很大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马六甲是他必经之地。传说1459年中国皇帝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王国苏丹满苏沙,郑和统帅和公主及随从500余人来到马六甲,被当时苏丹安顿住在三保山上。山麓边的三保亭和三保井都是当时郑和人马栖息之地并兴建的,三保井也称汉丽宝井,井中的水清甜解渴,据说即使在干旱季节,那口井也从未枯干。
郑和带领的队伍有部分人定居下来,与当地巫族通婚,他们的后裔在那里代代相传,繁衍生息。今天他们的后代还保留着华人的传统习俗,劳作习惯和生活礼仪与今天的中国人几乎一样。三保山可以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一个园地,占地43公顷左右,那里今天还有众多的华人先辈坟墓,见证了华裔先辈来到马六甲拓荒史实以及华巫两族友好亲密关系。
据历史记载,当时满刺加王国国王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与中国友好往来密切,国王及其子孙曾多次访问中国。
在马六甲关于郑和统帅种种充满着神奇的传说闻名遐迩,经久不衰。郑和航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航线的开辟是世界航运史的一大创举,对世界航海事业的一大贡献,他航海驻扎马六甲,传播友谊,体现中马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马六甲还有许多游览点值得一游,如马六甲文化村、海滨丹绒吉灵热电厂、油库、深水码头、港口工业区、橡胶种植业的发源地——亚沙汉山等等,可惜当天时不与我,只好割爱,代表团匆忙赶回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