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数学教学的源头活水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来源与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就会使原本单调的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继而更加喜欢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数感
  单纯的数字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千方百计地触动学生对数学的兴奋点。如果教师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就自然会感到有趣,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在学习“十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向同学们提问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及作用的问题,如:你今年几岁,家里有几口人,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以及向地震灾区的儿童捐款的钱数捐衣的件数及意义……通过这些感性的提问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字有了具体化情感化的认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体会到数字丰富的内涵,从而大大的增强了数感,提升了对数字学习的兴趣。
  二、 拓宽生活视角,激活学生思维
  要带领学生放宽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使学生的视角从课内生活扩宽到课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更有助与拓展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直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指引他们去认识生活中的这些客观事物,同时建立这些客观事物与课堂的桥梁,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各种立体图体的认识时,我先利用教室这块阵地,引导他们认识我们教室里的物体的形状,在进行认真观察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黑板是长方体,有的说讲台上的墨水盒是正方体,有的说荧光灯是圆柱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盒,文具盒,书本等多种形状物体来予以说明。看着学生们求知的热情高涨,我就乘热打铁让他们动动脑经举例说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形状的物体是你所认识的。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都抢着发言,举出了很多他们不知道叫什么的物体。如做蛋糕的阿姨用来裱花装甜甜奶油的的圆锥体,实验室里的三棱镜等,通过这样的反复引导,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那些原本在他们眼中抽象的知识不在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
  三、抓住生活契机,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就是一个大讲台,处处包含着学问。数学是其中重要的知识之一,要想将数学融于生活关键是如何抓住生活契机,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班有几个调皮学生,上课经常迟到。在学习“连加、连减”时,我故意在上课铃响后将那几个迟到的学生“拦”在门口,然后先放进三个学生,接着又放进两个学生,最后一个“姗姗来迟”的也进了教室,六个学生站成一排。我先进行了一番上课不要迟到的常规教育,然后我问班上的同学:“想不想让你们的伙伴们继续上课呀?”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想!”“ 好,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帮助他们的机会。谁能根据刚才的情景,只用一道算式,求出今天这堂课一共有几位同学迟到,那么他们就可以回到座位上了,快,帮帮你们的伙伴们吧。”学生听后,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帮帮自己的伙伴。我有意地将这几个同学安排在其他小组参加学习。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提出连加的算式,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就很快地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就这样,我既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常规教育,又巧妙地把数学问题引进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探索思考的空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解决生活问题,激励学生成功
  在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突显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及时给予肯定,以促进其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在学习“分一分”这节课时,我让学生们自己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在充分讨论后,学生们都说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案,有的学生按性别来分,有的学生按老师和学生来分,有的学生按小组来分,还有的学生按有没有扎辫子来分。在花样百出的分法中,学生认识到了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就会分出不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上老师与同学的及时帮助与鼓励,更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让生活之水滋润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得到更多的营养,从而茁壮成长。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让他们喜欢数学,爱学习数学,会学习数学,会应用数学。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韦勤红(1975.10-),女,壮族,系广西崇左大新,2003年毕业于  广西师范学院,本科,现为职校的电子技术教师,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电子技术》课是职业学校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对缺乏一定电工基础知识的学尘来说,学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重视和采用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唯有善于在变化不已的课堂中把握住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才会使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机智,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亮点,生成的课堂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最精彩的。  【关键词】生成;教学资源;生命;预测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不断张扬、
期刊
个人简介:谢辉军(1964.12-),男,仫佬族,广西罗城县人,1989年7月毕业于河池学院政史专业,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任年级组长兼任政治(思想品德)组组长,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    复习本身就是一个将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分类的过程,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总复习,本人认为把握好以下三个阶段十分重要。    1基础知识系统化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复习是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再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和语言表达的体现。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的。要使这一要求真正做到落实,我的体会是,必须从低年级开始认真抓好早期作文启蒙训练。这是改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一现状的重要举措,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1必须尽快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作文改革的创新。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文言文,在近10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考卷中都设置有10分的文言翻译题,以考察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增强学生阅读与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继承和弘扬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与要领,成为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下面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感受,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弄清文言翻译与注释的区别    要翻译古文,首
期刊
【摘要】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环境,扶持创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切创造
期刊
非谓语动词中的分词作状语是历年全国及各省份高考试题的热门考点,因为高考试题突出对重点语言、语法点的考查。2009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天津、浙江、四川、重庆、福建、北京、全国(II)、湖南、江西、上海卷等都分别对该语法点进行了考查,足见这一知识点之重要。分词作状语更是广大考生欲求而不得知的语法项目之一。笔者现将自己多年教学该语法点的经验技巧进行总结与归纳,愿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切磋。  高考试题对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不教”。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将各种知识综合,以其独特的审美客体--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均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探讨情感的内涵,情感对记忆、对思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数列的相关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数列的性质对于解决数列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数列;性质;运用    1. 对于等差数列{an},任意两项an、am的关系是:an=am+(n-m)d或am=an+(m-n)d  例:{an}为等差数列,已知a5=2,a3=1,求通项公式
期刊
[背景]    当今新课程理念主导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与课前预设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的意外情况。教师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因势利导,如何适时点拨,巧妙地把郁结疏通,将问题引向教学的主题,化意外为精彩,就成了一门学问。    [案例]    我在教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彩那天》时,将“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作为教学的难点。我这样预设:先让学生反复阅读7、8两个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