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市场环境下交易和事项的复杂与多样性日益加剧,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已不能满足会计实务的发展需要。在新会计准则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广泛应用"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在交易时达成的共识。公允价值在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
(一)新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转变。这改变必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决策无关的信息即使再可靠,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也是无用的。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相应地从侧重可靠性为主,相关性为辅转变成以侧重相关性为主,可靠性为辅。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确保入账数字真实可靠,但很难符合会计信息的相關性要求。所以,历史成本计量已经不再符合新会计目标的要求。公允价值所提供的是资产和负债的现时价值,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新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债券、股票、期货等金融工具及其赖以生存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这些金融工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何准确计量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管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以对市场价值进行估计得出一个公允价值。这既解决了初始计量,又方便了后续确认。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既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又能揭示企业所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决策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我国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就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用以记录交易和经济事项的“商业语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加快,国与国通畅的交流是要求彼此之间语言相通,因此会计语言的接轨就是大势所趋。为了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必然要求我们优化投资环境,使外国的投资者能够读懂中国的财务报表,信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就要求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
二、公允价值在实务中遇到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不完善
据统计(谢诗芬,2006),我国2006年发布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35项约占90%的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或现值计量,在运用公允价值的准则中,有公允价值计量规定的占61%,有披露规定的占39%,既有计量规定、又有披露规定的占39%,由此可以看出,准则中存在只有计量而无披露的项目。公允价值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最相关的会计信息,而这种相关性的前提是能够准确的估计公允价值。如果不能相对准确地估计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便无从谈起。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并不完善,进行公允价值估计本来就存在一定难度,而又有很多准则及其指南用到公允价值时,在计量中没有进行具体规范及相应披露,此外,各准则间的披露要求也存在不一致,容易造成较大的操纵空间。
(二)公允价值确认具有不确定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基本建立,但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而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来保证交易的公平与公正。由于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使得得出的公允价值也就不再那么公允。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有效运用的建议
(一)应建立公允价值的市场信息平台
公允价值推行中的最大问题在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如何取得公允价值,取得的公允价值是否真的公允?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取值来源无疑来自于可比照的市場价格,不论市场价格来源如何,都被认为是对资产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所以一个完整的市场价格体系是实行公允价值的重要前提。
在我国现阶段,许多要素市场正处于发展与培育阶段,无法从成熟的市场中取得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没有成熟完善的交易市场,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相当突出。为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库系统,提供充分完全的要素市场信息,反映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有效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
(二)建立现值技术计量制度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合理运用的前提是认真研究有关现值技术的问题,为取得不存在公平市价情况下的公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上面研究过,公允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市场价格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现值。当不存在公平市价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现值技术来计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现值技术问题,努力学习国际上在现值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与现值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在准则中尽可能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三)投资者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
公允价值是一柄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提高信息质量,运用不妥,则可能影响信息质量,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投资者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地监管。对于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投资者应要求其充分披露其证据的充分性。此外,投资者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验证,鉴定公允价值的合理性。
其次,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有关部门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监督公允价值的使用。我国银监会在2005年底就发布了《银行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监管指引(征求意见)》,如果相关法规能够正式的出台,我相信可以让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逐渐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吴保忠, 刘文慧.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J]. 商业会计, 2015(3):15-18.
[2]李晓丹. 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15(29).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
(一)新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转变。这改变必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决策无关的信息即使再可靠,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也是无用的。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相应地从侧重可靠性为主,相关性为辅转变成以侧重相关性为主,可靠性为辅。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确保入账数字真实可靠,但很难符合会计信息的相關性要求。所以,历史成本计量已经不再符合新会计目标的要求。公允价值所提供的是资产和负债的现时价值,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新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债券、股票、期货等金融工具及其赖以生存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这些金融工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何准确计量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管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以对市场价值进行估计得出一个公允价值。这既解决了初始计量,又方便了后续确认。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既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又能揭示企业所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决策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我国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就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用以记录交易和经济事项的“商业语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加快,国与国通畅的交流是要求彼此之间语言相通,因此会计语言的接轨就是大势所趋。为了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必然要求我们优化投资环境,使外国的投资者能够读懂中国的财务报表,信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就要求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
二、公允价值在实务中遇到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不完善
据统计(谢诗芬,2006),我国2006年发布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35项约占90%的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或现值计量,在运用公允价值的准则中,有公允价值计量规定的占61%,有披露规定的占39%,既有计量规定、又有披露规定的占39%,由此可以看出,准则中存在只有计量而无披露的项目。公允价值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最相关的会计信息,而这种相关性的前提是能够准确的估计公允价值。如果不能相对准确地估计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便无从谈起。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并不完善,进行公允价值估计本来就存在一定难度,而又有很多准则及其指南用到公允价值时,在计量中没有进行具体规范及相应披露,此外,各准则间的披露要求也存在不一致,容易造成较大的操纵空间。
(二)公允价值确认具有不确定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基本建立,但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而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来保证交易的公平与公正。由于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使得得出的公允价值也就不再那么公允。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有效运用的建议
(一)应建立公允价值的市场信息平台
公允价值推行中的最大问题在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如何取得公允价值,取得的公允价值是否真的公允?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取值来源无疑来自于可比照的市場价格,不论市场价格来源如何,都被认为是对资产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所以一个完整的市场价格体系是实行公允价值的重要前提。
在我国现阶段,许多要素市场正处于发展与培育阶段,无法从成熟的市场中取得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没有成熟完善的交易市场,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相当突出。为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库系统,提供充分完全的要素市场信息,反映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有效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
(二)建立现值技术计量制度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合理运用的前提是认真研究有关现值技术的问题,为取得不存在公平市价情况下的公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上面研究过,公允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市场价格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现值。当不存在公平市价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现值技术来计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现值技术问题,努力学习国际上在现值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与现值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在准则中尽可能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三)投资者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
公允价值是一柄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提高信息质量,运用不妥,则可能影响信息质量,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投资者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地监管。对于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投资者应要求其充分披露其证据的充分性。此外,投资者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验证,鉴定公允价值的合理性。
其次,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有关部门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监督公允价值的使用。我国银监会在2005年底就发布了《银行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监管指引(征求意见)》,如果相关法规能够正式的出台,我相信可以让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逐渐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吴保忠, 刘文慧.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J]. 商业会计, 2015(3):15-18.
[2]李晓丹. 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