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了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如何上好略读课,使它真正成为精读课的有力补充呢?笔者有这样几点感悟:一、切合实际确立教学目标;二、结合阅读提示落实预习;三、把握整体内容,突出重点;四、注重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五、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感悟新课标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把课文分为了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几乎各占一半。从教材的编排上就可以看出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中的数量在日益增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加大。编排略读课文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对精读课文的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去上好略读课,使它真正成为精读课的有力补充呢?通过平时的听课调研,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1切合实际确立教学目标
目标决定结果。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单元的最后或精读课文的后面,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细,一是时间不允许,因为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二是可能冲淡精读课文的教学,导致“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因此,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突出略读这一课型特点,其次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每篇略读课文本身的特点,三是要依据学情,教学中只要能做到“一课一得”即可。
2结合阅读提示落实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会大大缩减课堂上读课文的时间,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可谓是一个良策。往往,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都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把文中的生字词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优美生动的提示语,这段提示语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本篇课文的阅读要求和方法,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和检查学生预习时,不妨与文前的阅读提示结合起来,这样可能会更有针对性、具体性,使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3把握整体内容,突出重点
前面说过,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要让学生把文本读通、读懂、还要有所得,并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更好地发挥训练作用,需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更需要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曾观摩过全国著名语文教师虞大明教学略读课文,感觉他在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如在教学《麦哨》一课时,他就是通过阅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在此基础上抓住文中具体写的“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件事,指导学生体会快乐、感受文章选材的独特性。在《珍珠鸟》一课中,他用要求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通览文本、了解大意,然后通过抓重点句及“人”“鸟”对应,带领学生感受“美好境界”、感受“信赖”,将学生引向“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境地。很有必要再补充一点,从这两节课来看,年级不同、文本不同,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也应该不同。
4注重读写结合,以读导写
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以阅读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阅读和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略读课文大多和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情感特别强烈,对学生心灵产生很大震动。学生对这些略读课文阅读兴趣一般都比较浓厚,教师应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
5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完了三年级下册的“神话故事”单元后,便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就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
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也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感悟新课标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把课文分为了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几乎各占一半。从教材的编排上就可以看出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中的数量在日益增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加大。编排略读课文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对精读课文的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去上好略读课,使它真正成为精读课的有力补充呢?通过平时的听课调研,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1切合实际确立教学目标
目标决定结果。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单元的最后或精读课文的后面,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细,一是时间不允许,因为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二是可能冲淡精读课文的教学,导致“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因此,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突出略读这一课型特点,其次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每篇略读课文本身的特点,三是要依据学情,教学中只要能做到“一课一得”即可。
2结合阅读提示落实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会大大缩减课堂上读课文的时间,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可谓是一个良策。往往,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都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把文中的生字词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优美生动的提示语,这段提示语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本篇课文的阅读要求和方法,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和检查学生预习时,不妨与文前的阅读提示结合起来,这样可能会更有针对性、具体性,使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3把握整体内容,突出重点
前面说过,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要让学生把文本读通、读懂、还要有所得,并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更好地发挥训练作用,需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更需要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曾观摩过全国著名语文教师虞大明教学略读课文,感觉他在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如在教学《麦哨》一课时,他就是通过阅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在此基础上抓住文中具体写的“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件事,指导学生体会快乐、感受文章选材的独特性。在《珍珠鸟》一课中,他用要求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通览文本、了解大意,然后通过抓重点句及“人”“鸟”对应,带领学生感受“美好境界”、感受“信赖”,将学生引向“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境地。很有必要再补充一点,从这两节课来看,年级不同、文本不同,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也应该不同。
4注重读写结合,以读导写
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以阅读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阅读和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略读课文大多和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情感特别强烈,对学生心灵产生很大震动。学生对这些略读课文阅读兴趣一般都比较浓厚,教师应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
5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完了三年级下册的“神话故事”单元后,便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就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
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也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