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使教育如沐春风,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然而,由于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制约,学校管理、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潜在的影响,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本文拟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提高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在学校管理中自上而下存在着不会管理、不敢管理、极端管理的现象。不会管理即管理方式不科学,事事必亲躬。这种做法,极大地打击了学校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势必造成视角过小、定位不高的后果,累己又累人,吃力不讨好。不敢管理即管理意识不强,瞻前顾后,缺乏魄力,狭隘地认为严格管理就是得罪人,助长了歪风邪气的滋生蔓延,必然使管理者受制于人。极端管理即管理无原则地权威化,独断专行,惟我独尊,听不得正确的反对意见,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现象呢?
首先,应该加强监管、任人唯贤。采用任职前公示、任期内考核、期满后述职的监管机制。其次,要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第三,作为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建立了监管机制,搭建了发展平台,加强了自身修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领导保障,也就为学校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阻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骨干教师、中等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培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当务之急。
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骨干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并提升他们的满意度。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并由此确定骨干教师的牵引性绩效指标,保证他们的绩效贡献直接支持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注意他们的职务晋升,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要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其地位,树立其威望。
中等教师的培养。培养的重点在于素质开发,在个人专业方面应注意在教法探索上给他们较大的空间,鼓励他们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加大经费投入;克服以考试论英雄的传统做法,综合考察教师的工作成果,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积极创造进修和深造的条件,使他们看到希望,体验成就感,形成与骨干教师良性竞争的局面。
一般教师的培养。学校领导要善于发挥帮带作用和疏导作用,抓住落后点和关键人,坚信任何人的本事都是练出来的,任何人都具有可塑性,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率。在他们遇到学术困难时要助他们一臂之力,在他们彷徨徘徊在取舍的十字路口时要帮他们一把。给他们增加工作压力的同时注意减轻心理负担,帮助他们树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教师,最难得的恐怕就是走出自家的校门,聆听别人精彩的讲授,因而要大胆地让他们走出去接受新理念的洗礼。
三、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阶段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依然没有摆脱“考分”这一标尺,但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逐步改变这一做法。
其一,变课程。在农村学校,主要的评价科目是语文和数学,其余课程形同虚设。全面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加强
教学和评价,是实现学生素质提高的一条捷径。
其二,变教学。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把教材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用中创新的能力。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其三,变考试。改变考试方式,增加口试、实验、操演、情景模拟、创作设计、微机操作、观察日记等,让学生从“此壶不开彼壶开”的欣喜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进而促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四,变评定。对学生的评定除了学业成绩外,还应包括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艺术修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取代考分为评定学生的唯一依据的做法,评定人不仅有老师,还有同学和家长,甚至包括学生自己。
愿素质教育不再是被农村教育遗忘的角落,经济的快车将越来越依赖坚实的教育路基。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绘就农村基础教育的蓝图!
一、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在学校管理中自上而下存在着不会管理、不敢管理、极端管理的现象。不会管理即管理方式不科学,事事必亲躬。这种做法,极大地打击了学校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势必造成视角过小、定位不高的后果,累己又累人,吃力不讨好。不敢管理即管理意识不强,瞻前顾后,缺乏魄力,狭隘地认为严格管理就是得罪人,助长了歪风邪气的滋生蔓延,必然使管理者受制于人。极端管理即管理无原则地权威化,独断专行,惟我独尊,听不得正确的反对意见,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现象呢?
首先,应该加强监管、任人唯贤。采用任职前公示、任期内考核、期满后述职的监管机制。其次,要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第三,作为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建立了监管机制,搭建了发展平台,加强了自身修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领导保障,也就为学校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阻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骨干教师、中等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培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当务之急。
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骨干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并提升他们的满意度。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并由此确定骨干教师的牵引性绩效指标,保证他们的绩效贡献直接支持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注意他们的职务晋升,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要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其地位,树立其威望。
中等教师的培养。培养的重点在于素质开发,在个人专业方面应注意在教法探索上给他们较大的空间,鼓励他们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加大经费投入;克服以考试论英雄的传统做法,综合考察教师的工作成果,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积极创造进修和深造的条件,使他们看到希望,体验成就感,形成与骨干教师良性竞争的局面。
一般教师的培养。学校领导要善于发挥帮带作用和疏导作用,抓住落后点和关键人,坚信任何人的本事都是练出来的,任何人都具有可塑性,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率。在他们遇到学术困难时要助他们一臂之力,在他们彷徨徘徊在取舍的十字路口时要帮他们一把。给他们增加工作压力的同时注意减轻心理负担,帮助他们树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教师,最难得的恐怕就是走出自家的校门,聆听别人精彩的讲授,因而要大胆地让他们走出去接受新理念的洗礼。
三、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阶段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依然没有摆脱“考分”这一标尺,但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逐步改变这一做法。
其一,变课程。在农村学校,主要的评价科目是语文和数学,其余课程形同虚设。全面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加强
教学和评价,是实现学生素质提高的一条捷径。
其二,变教学。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把教材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用中创新的能力。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其三,变考试。改变考试方式,增加口试、实验、操演、情景模拟、创作设计、微机操作、观察日记等,让学生从“此壶不开彼壶开”的欣喜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进而促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四,变评定。对学生的评定除了学业成绩外,还应包括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艺术修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取代考分为评定学生的唯一依据的做法,评定人不仅有老师,还有同学和家长,甚至包括学生自己。
愿素质教育不再是被农村教育遗忘的角落,经济的快车将越来越依赖坚实的教育路基。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绘就农村基础教育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