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帮助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探如何帮助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从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二、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能力;三、习作指导要循序渐近,习作评价注重鼓励;三大方面入手来加以阐述,使孩子乐于写作,有话可说,会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收集素材、创设情景、淡化规律、先放后收
  提起“作文”二字,老师、学生、家长无不头疼。但又总结不出教孩子写作文的一套实用方法。今年我教的是三年级,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要求完全不懂得怎样去写,对上作文课头痛不已。是不是没有办法使他们不怕写作文,并且把作文写得较好呢?不是。现就“如何帮助三年级学生写好起步作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为什么在二年级让学生写一段话他们人人都能写出来,而到了三年级一部分学生连笔都动不了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的要求太多,既要求结构完整,又要求过程具体、语言生动,这些清规戒律使得这些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从而变得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了。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是教师指导学生起步作文第一个要关注的目标。怎样让孩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怎么让孩子由“叫我写,逼我写”而转变为“我要写,我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多参与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来源
  孩子年龄小,对抽象事情了解甚少,就应该让孩子多参与生活,给他们提供素材来源。比如:我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让孩子写课外生活,我就专门布置课外生活的作业:和小伙伴做游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地玩耍中体会游戏的快乐,再写“一种游戏”作文时,稍加引导孩子便写得轻松、完美。接着我又布置:让孩子亲自做一次饭。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做饭的辛苦,了解做饭的过程,再写“第一次做饭”作文时,孩子历历在目,写得真实,流露真情。又比如:第二单元作文—让孩子描写秋天,空想像秋天的景色是不符合实际的,我提前布置双休日的作业:让家长带领孩子到果园摘果子;到田野去寻找秋天;到公园去赏秋景;到野外去放风筝。亲眼观察秋天,亲耳聆听秋天,亲身感受秋天,再写“和秋天有关的”作文时,孩子最起码能写出一些,加上老师的指导,也能写好这单元作文。总之,不要扼杀孩子想表达的欲望,不要给孩子制定写作文的条条框框,让他们一吐为快,即便啰嗦也无妨。
  2、课堂创设情境,激起表达欲望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动而写。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说、演演、看看,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比如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大胆地将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贴鼻子、成语接力赛、拔河比赛、猜猜我是谁等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学生玩得开心,印象颇为深刻,写的时候也会有话可写。
  总之,课堂上玩的一切游戏,老师都不要告诉孩子是为了写作文而玩的,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尽情地享受游戏的乐趣就行了。
  3、淡化作文的“清规戒律”
  儿童作文所反映的是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体现儿童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遗憾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并没有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是不断的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结果往往是不自觉地泯灭了他们的写作才情和个性。孩子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确”,他们学会了编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孩子学会了做裁缝,东拼西揍编美文。作文课上,孩子要揣摩的不是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写什么才能得好评,获高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敢于吐露真言,就要淡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清规戒律”,给学生一个自由书写的空间。帮助儿童解除心灵的枷锁,告诉孩子:作文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就是写你想说的,想告诉别人的话。日子久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 “先放”是先写“放胆文”,即不受传统的所谓“作文指导”的约束,放开胆量写作文。只要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情,自己想说、不管别人爱不爱听的事情,都可以写成作文。这一来,孩子自然消除了写作文的畏难情绪,也不存在“写不出”、“没啥写”的心理障碍。同时,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直接来自自己生活的材料。
  二、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可以说学生对怎样写作文一片茫然,虽然在一、二年级进行了看图写话的训练,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能够有条理地写出一件事,一个景等等。作文课上,学生急得抓耳挠腮也写不出来,为了完成任务,最后只好瞎编,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培养三年级孩子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呢?
  1、利用课文范例进行引拨
  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作为训练的范例。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段的训练中去。因此段的训练是向命题作文过渡的重要阶段,所以,通过阅读范文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文章的整体知识,也可以为命题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写好一段话起到比葫芦画瓢的作用。比如:《风筝》一课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孩子放风筝的过程,如何托风筝,如何牵风筝,放时孩子有多高兴,描写的很细腻。我就安排孩子背诵下来,再积累到本上。等我班孩子也实地放完风筝写作文时,就可以仿写或直接运用本段。
  2、切切实实抓好口头训练
  可以先让学生去介绍自己熟知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例如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自我介绍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非常高兴地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去介绍自己。再如,写课间活动,就可以启发学生说一说你在课间做了什么游戏?都有谁参加?你的心情愉快吗?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就可以要求学生分层次地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不是感到太难了,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去做。
  3、鼓励孩子每天读一篇作文。
  这样即便有些孩子为读作文而读作文,时间长了多多少少也会有些积累。正如“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三、习作指导要循序渐近,习作评价要注重鼓励
  二年级还是写话训练,到了三年级对学生突然提出过高要求,就会让学生感到为难,对习作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教师的习作教学要循序渐进,要与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相衔接,由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叙述,由写几句话到写几段话,在学生想写,乐写并敢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习作要求,不断提高习作水平。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坚持鼓励原则,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下功夫反思,去想办法解决困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写作欲望定会激起、激活。
其他文献
教育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目前是以班级为单位,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刚接触的科目,有着强大的未知性,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如何发挥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结合工作实例,谈了一些看法。 Chemistry teaching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experiment. Ho
在网络环境复杂化、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网络信息的超载、网络语言的无序对中职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应提高和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以及对网络的审视能力
分组分层合作教学,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划分层次,并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
期刊
云南少数民族多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婚姻习俗也因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现象.云南新平花腰傣的婚俗独具特色.它与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德宏地区傣族的婚俗差
美术课堂是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采取多种手段,使美术课成为美的享
“公共新闻”是1990年前后在美国提出、在近十多年中引发很多争议,并且也激发美国新闻界作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的新理论.“公共新闻之父”纽约大学杰伊·罗森这样讲述“公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阅读,认识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  2.通过交流研讨数据分析,能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并能判断平衡状态。  3.通过“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初步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重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一: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定义: 。  2.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 (“能”或“不能”)全部转化为生
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是将传统课堂中“课堂讲授新知识—课后再复习完成作业”的教学程序翻转为“课前自学新知识一课堂解决疑难、创新思维、完成作业”的形式.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日益紧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将授课重心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