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包装设计中因材料本体所产生的绿色观念教化传播,主要是通过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使包装在材料本体属性上传达给受众予环保意识,或者是包装的使用功能上倡导绿色的观念。设计可以从多方面对社会大众起到说服和培养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启蒙作用和社会变革作用。
关键词:包装设计;材料本体;绿色观念;教化传播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博尼科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就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提出:“是他们创造了各种新的不可分解的垃圾而使我们的环境杂乱不堪,是他们选择的材料和制作过程使我们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种群。”[1]这并非危言耸听,维克多的这一番话,成为多少设计师头顶敲响的警钟。
绿色观念的萌芽与发展,伴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而不断深入。绿色包装设计,作为绿色观念传播与表现的一大媒体,其研究意义正日渐凸显。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设计师难逃其咎,是设计牵引着社会经济和生活形态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我们生活中,通过设计制造的种种潮流,往往偏离了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反而犹如一双黑手,将人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黑纱。绿色观念的萌发,改变了社会大众的生活观念,也促使了设计师考虑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考虑自己在着眼于人类未来的设计领域上的位置。对于绿色包装材料的关注,是设计师在社会生活高度文明、世界经济进入高度发展时期,站在历史制高点清点我们人类尚存事物后,做出的一种选择,它在人类要求保持生态环境的呼声中和世界绿色革命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
绿色包装设计中因材料本体所产生的绿色观念教化传播,主要是通过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使包装在材料本体属性上传达给受众环保意识,或者是包装的使用功能上倡导绿色的观念。设计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设计可以从多方面对社会大众起到说服和培养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启蒙作用和社会变革作用,“设计的概念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新设计风格的出现,不仅常常会为社会大众注入新思想,而且也往往被认为是改变了世界的重大事件。”[2] 匈牙利裔澳大利亚艺术家兼哲学家、教育家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在我们的时代,灌输已经成为群众宣传。”[3]如果说借助群众习俗、活动的文化艺术灌输在今天已日益普遍的话,那么“设计美育那种有声无声的灌输和宣传更为广泛和更有渗透性。”[4]
既然是教化的作用,那么设计师的努力只是一个方面,消费者的接收能力也是必须要考量的重要环节。绿色包装设计作品传递的绿色观念,要在消费者认同并理解它时,传播过程才能完成。设计的公众接受作为一种与实用感相联系的生活感受和接纳,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行动,又是一种多因多层的社会行为。这样,就要求设计师要特别考虑便于传播又使受众易于关注并接收的材料符号。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具有绿色观念教化功能的包装设计并不多见,特别是国内,由于绿色观念相当强烈的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欠缺,使绿色观念教化传播渠道难以建立,但并不代表设计师没有在这一方向付出努力。
通过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使包装在材料本体属性上传达给受众予绿色观念的设计确实存在,不管其效果如何,但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值得我们赞许。图1、图2、图3的三个包装设计都是食品包装,设计师运用的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最容易自然降解回归自然的绿色材料(环保纸、竹片和竹筒),与一般的商业包装相对比,稍嫌简单,但其在绿色观念的传播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设计通过人们熟悉的材料,唤起人们对节约型生活的认同。通过这种包装设计的普及,有可能教化大众放弃对奢华表象的盲目追求。
通过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在包装的使用功能上倡导绿色观念的设计也并不多见,但同样,设计师在这一方向的努力始终没有懈怠。图4和图5的包装,都是使用了木材这种属于可自然降解回归自然的绿色材料,设计师利用了木材坚固性和可塑性本体特征,将包装设计成木桶和木框,使包装的功能不局限于商品保护,而可能成为其他方面的用途。图6的啤酒包装,主要采用了天然橡胶材料应用于瓶塞上,使其成为可重复使用的部件,不会即刻废弃。这些设计旨在唤起人们关注物品功能使用方式的拓展上来,改变丢弃恶习,达到教化作用。
绿色包装设计要求我们改变思考的方式,如果在工作中改用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我们可能更容易找到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是为了满足片面的、自私的物质索取或物质财富的追求,而是为了人类的环保目的。正像李砚祖先生所言:“设计不仅仅是对产品包装的设计,也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设计,对美好未来的设计。”[5]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丹尼森(澳),广裕仁.绿色包装设计[M].冀晓红,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6.
[2] 黑川雅之(日).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M].王鹰超,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208.
[3] 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澳).艺术的涵义[M].孙浩良,林丽亚,译.学林出版社,1985:49.
[4] 章利国.现代设计社会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8.
[5]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66.
关键词:包装设计;材料本体;绿色观念;教化传播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博尼科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就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提出:“是他们创造了各种新的不可分解的垃圾而使我们的环境杂乱不堪,是他们选择的材料和制作过程使我们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种群。”[1]这并非危言耸听,维克多的这一番话,成为多少设计师头顶敲响的警钟。
绿色观念的萌芽与发展,伴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而不断深入。绿色包装设计,作为绿色观念传播与表现的一大媒体,其研究意义正日渐凸显。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设计师难逃其咎,是设计牵引着社会经济和生活形态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我们生活中,通过设计制造的种种潮流,往往偏离了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反而犹如一双黑手,将人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黑纱。绿色观念的萌发,改变了社会大众的生活观念,也促使了设计师考虑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考虑自己在着眼于人类未来的设计领域上的位置。对于绿色包装材料的关注,是设计师在社会生活高度文明、世界经济进入高度发展时期,站在历史制高点清点我们人类尚存事物后,做出的一种选择,它在人类要求保持生态环境的呼声中和世界绿色革命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
绿色包装设计中因材料本体所产生的绿色观念教化传播,主要是通过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使包装在材料本体属性上传达给受众环保意识,或者是包装的使用功能上倡导绿色的观念。设计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设计可以从多方面对社会大众起到说服和培养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启蒙作用和社会变革作用,“设计的概念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新设计风格的出现,不仅常常会为社会大众注入新思想,而且也往往被认为是改变了世界的重大事件。”[2] 匈牙利裔澳大利亚艺术家兼哲学家、教育家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在我们的时代,灌输已经成为群众宣传。”[3]如果说借助群众习俗、活动的文化艺术灌输在今天已日益普遍的话,那么“设计美育那种有声无声的灌输和宣传更为广泛和更有渗透性。”[4]
既然是教化的作用,那么设计师的努力只是一个方面,消费者的接收能力也是必须要考量的重要环节。绿色包装设计作品传递的绿色观念,要在消费者认同并理解它时,传播过程才能完成。设计的公众接受作为一种与实用感相联系的生活感受和接纳,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行动,又是一种多因多层的社会行为。这样,就要求设计师要特别考虑便于传播又使受众易于关注并接收的材料符号。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具有绿色观念教化功能的包装设计并不多见,特别是国内,由于绿色观念相当强烈的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欠缺,使绿色观念教化传播渠道难以建立,但并不代表设计师没有在这一方向付出努力。
通过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使包装在材料本体属性上传达给受众予绿色观念的设计确实存在,不管其效果如何,但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值得我们赞许。图1、图2、图3的三个包装设计都是食品包装,设计师运用的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最容易自然降解回归自然的绿色材料(环保纸、竹片和竹筒),与一般的商业包装相对比,稍嫌简单,但其在绿色观念的传播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设计通过人们熟悉的材料,唤起人们对节约型生活的认同。通过这种包装设计的普及,有可能教化大众放弃对奢华表象的盲目追求。
通过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在包装的使用功能上倡导绿色观念的设计也并不多见,但同样,设计师在这一方向的努力始终没有懈怠。图4和图5的包装,都是使用了木材这种属于可自然降解回归自然的绿色材料,设计师利用了木材坚固性和可塑性本体特征,将包装设计成木桶和木框,使包装的功能不局限于商品保护,而可能成为其他方面的用途。图6的啤酒包装,主要采用了天然橡胶材料应用于瓶塞上,使其成为可重复使用的部件,不会即刻废弃。这些设计旨在唤起人们关注物品功能使用方式的拓展上来,改变丢弃恶习,达到教化作用。
绿色包装设计要求我们改变思考的方式,如果在工作中改用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我们可能更容易找到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是为了满足片面的、自私的物质索取或物质财富的追求,而是为了人类的环保目的。正像李砚祖先生所言:“设计不仅仅是对产品包装的设计,也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设计,对美好未来的设计。”[5]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丹尼森(澳),广裕仁.绿色包装设计[M].冀晓红,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6.
[2] 黑川雅之(日).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M].王鹰超,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208.
[3] 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澳).艺术的涵义[M].孙浩良,林丽亚,译.学林出版社,1985:49.
[4] 章利国.现代设计社会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8.
[5]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