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文教学贯穿到古文教学中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课本中有大量的文言文,学习这些文言文需要我们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透过这些文言文我们还可以了解许多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其实,除此之外,这些古文还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值得思考、分析的作文素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教学贯穿到古文教学中,使古文教学更丰富、更有价值。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居多,出题者给学生一则材料,让学生自己提炼观点,即不脱离作文素材自定立意作文。其实,我们所学的每一篇古文都像一个大的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很多观点,提炼出的观点还可以再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议论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
  具体操作如下:
  学完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提炼文中的观点,然后用一句精炼、准确的话概括此观点,因为我们不少学生能读懂材料,但不能很好的用一句话概括中心论点,在写作文时有时就会中心论点不明确,此项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以提炼以下观点:
  1.注重修养,造就成功人生。(信陵君请侯生时,面对侯生的刁难,仍不生气,尊重侯生。)
  2.宽容(信陵君微笑面对侯生的无理要求,表现的宽容、大度,得到侯生的帮助。)
  3.谦逊(信陵君不管对待什么身份的人都能礼贤下士。)
  注意,此观点不建议学生提炼成“礼贤下士方可成功”,因为现实的普遍意义不够广泛。
  4.心怀全局,互助双赢。(信陵君救赵亦是救魏,也成就了自己。)
  5.冲动、鲁莽铸大错。(信陵君率三千门客救赵。)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信陵君目光长远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魏王则不是。可以正反对比论证。)
  以下附上《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的学生作文训练语段。
  谦逊
  谦逊似微风,轻轻吹走阴郁的云翳。
  谦逊似细雨,悄悄化解莽子的霸气。
  谦逊如阳光,缓缓解冻冰封的心窗。
  谦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交际中应具备的一项素质,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星闪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凡是谦逊之人,大皆名垂青史,为人楷模。
  为人所熟知的魏国公子信陵君就是一位深有谦逊风范的仁义之士。作为公子的他不“以其富贵骄士”,才有侯赢出谋划策,挽救赵魏,以死相救;才有朱亥为帮公子、报知遇之恩,椎杀忠臣晋鄙。得道多助,信陵君也因此成就了名声。
  由此看来,谦逊的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让谦逊之风吹遍华夏大地。
  人当目光长远
  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为人处事只有目光长远,把握好全局,高瞻远瞩,才能成功。
  赵国在危在旦夕时,向魏求救,魏王畏秦,犹豫观望,殊不知唇亡齿寒,秦何厌之有。一旦秦攻克赵国,魏势必会成为其下一个目标,蹈赵国破忘之故事。目光如豆的魏王,必遭失败,而秦则横扫六国。
  与之相反,魏公子信陵君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他看到强秦的欲望,宁死也要保护赵国。所以信陵君救赵不仅是为了救他姐姐,为了救赵国,更是为了救魏。这是看得远的表现。
  看得远才能成功,只顾眼前利益定会失败。所以,人当目光长远。
  谈勇与谋
  一般人看来,勇是武将的体现,谋是智士的表现,两者似乎对立存在,然而,当勇与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就像刚柔并济,会显出非凡的力量。
  信陵君就是一个集勇与谋于一身、成就大业的人。
  当赵危在旦夕、向魏求救、魏王畏秦不敢相救时,因为有勇有谋,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抗君命窃符救赵;在保赵存魏成功后,因为有勇有谋,信陵君看似懦弱的留在赵国,实为不白送命积蓄强大力量抵御敌国。有勇有谋,让信陵君成就了自己,挽救了国家。
  有勇有谋,不会只因勇而莽撞,也不会因只有谋而退缩。集勇谋于一身的人,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其剑刃熠熠发光,更具威慑力。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
  人们总是幻想某一天能够功成名就,便“踏实”的在那,等着那一天的到来,时光飞逝,没有等来机会,却是一头白发。机会就真的那么难寻吗?它离我们真的那么遥远吗?什么人才有可能与机会同行呢?早就听过“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那么什么才是准备呢?
  读过《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文中的侯生,虽出身贫寒但学识渊博。信陵君拜访他时他巧用人们的心理,不仅为信陵君树立了威信,而且赢得了信任。试想,在此之前,如果侯生没有饱读诗书,又怎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可见,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是告诉我们不要只是等待机会的到来,要时刻增长学识,捕捉时机,变被动为主动。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师在讲台前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课桌边搞得手忙脚乱的情形。这真可谓是“老师忙忙碌碌,学生辛辛苦苦,效果马马虎虎”呀。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效率太低的缘故。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让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呢?通过不断探索,我总结了几点心得。    首先,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预习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
期刊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种题型最早于1999年高考问世后,人们在惊诧中冠以“话题作文”,而后一片呼声。之所以受欢迎正是体现了对传统封闭式作文的否定,为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空间。自诞生之日起,迅速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和新课标的欢迎之列。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话题作文也不例外。从全国受欢迎的程度看,话题作文体现了选材的开放性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原则性,然而回顾话题作文这种题型的成
期刊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的方式,它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肤浅认识。   首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
期刊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环保措施固然重要,但如果把环保教育渗透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用孩子的手拉动家长和社会,那样就会把环保往前推进一大步。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努力设法将我们的环保教育巧妙地、自然地、正确地、有机地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把环保教育的资料展示到上面,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当中的环保知识,心中树立起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真正做到为环境保护,减少污
期刊
教学设计   在对胡适有了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通过故事,层层设疑,不断解疑。让学生在故事中,通过“质疑——寻找——解疑”的过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文中的生活智慧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胡适   胡适,字适之,原名胡洪骍,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学者。主要作品有:《尝试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存》、《中
期刊
绘画基础训练中凭记忆作画,凭记忆取舍加工,在记忆基础上重新创造出新的图形和形象,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思维训练方法,我把它称之为“默功”。   传统的学院素描基础训练,从静止直接写生开始,到静止的直接写生结束,模拟对象的过度追求,甚至刻意求工,往往把形象的外形“逼真”当作艺术追求的最高唯一目标。忽记忆性的默写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处理和加工,忽视艺术笔墨语言的研究,是个很大的误区。  
期刊
一、导语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考作文,可谓是成也立意,败也立意,集中进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势在必行。   二、知识梳理   1.什么是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2.材料作文中“材料”的特点: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
期刊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和思维相统一的实践应用学科,故语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发展其思维。   一、思维的内容相同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分步骤展开的学习活动。这要求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对每一个学生而言,课堂学生的内容相同,思维大同小异。例如快速默读《社戏》,整体感知。学生读的课文是《社戏》,其方式是
期刊
《新大纲》共有四处提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注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自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就是标新领异的标石和教学改革的利剑,但“探究”究竟该探究什么?怎样探究?面对这个似微实巨的话题,我唯有怀惴惴之心,发几句懵懂之语。   一、探究内容普遍化   探究是一种精
期刊
信息时代,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我们的课堂,对我们教师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社会发展,物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低。面对现代的孩子,我们如何走进课堂,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手中的电脑、手机为我们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面对现实问题,我想谈谈一下几点做法。   1.改变自身,增强学生对你的信任。   现在家庭都比较富裕,电脑、手机普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