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课本中有大量的文言文,学习这些文言文需要我们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透过这些文言文我们还可以了解许多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其实,除此之外,这些古文还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值得思考、分析的作文素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教学贯穿到古文教学中,使古文教学更丰富、更有价值。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居多,出题者给学生一则材料,让学生自己提炼观点,即不脱离作文素材自定立意作文。其实,我们所学的每一篇古文都像一个大的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很多观点,提炼出的观点还可以再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议论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
具体操作如下:
学完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提炼文中的观点,然后用一句精炼、准确的话概括此观点,因为我们不少学生能读懂材料,但不能很好的用一句话概括中心论点,在写作文时有时就会中心论点不明确,此项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以提炼以下观点:
1.注重修养,造就成功人生。(信陵君请侯生时,面对侯生的刁难,仍不生气,尊重侯生。)
2.宽容(信陵君微笑面对侯生的无理要求,表现的宽容、大度,得到侯生的帮助。)
3.谦逊(信陵君不管对待什么身份的人都能礼贤下士。)
注意,此观点不建议学生提炼成“礼贤下士方可成功”,因为现实的普遍意义不够广泛。
4.心怀全局,互助双赢。(信陵君救赵亦是救魏,也成就了自己。)
5.冲动、鲁莽铸大错。(信陵君率三千门客救赵。)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信陵君目光长远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魏王则不是。可以正反对比论证。)
以下附上《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的学生作文训练语段。
谦逊
谦逊似微风,轻轻吹走阴郁的云翳。
谦逊似细雨,悄悄化解莽子的霸气。
谦逊如阳光,缓缓解冻冰封的心窗。
谦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交际中应具备的一项素质,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星闪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凡是谦逊之人,大皆名垂青史,为人楷模。
为人所熟知的魏国公子信陵君就是一位深有谦逊风范的仁义之士。作为公子的他不“以其富贵骄士”,才有侯赢出谋划策,挽救赵魏,以死相救;才有朱亥为帮公子、报知遇之恩,椎杀忠臣晋鄙。得道多助,信陵君也因此成就了名声。
由此看来,谦逊的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让谦逊之风吹遍华夏大地。
人当目光长远
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为人处事只有目光长远,把握好全局,高瞻远瞩,才能成功。
赵国在危在旦夕时,向魏求救,魏王畏秦,犹豫观望,殊不知唇亡齿寒,秦何厌之有。一旦秦攻克赵国,魏势必会成为其下一个目标,蹈赵国破忘之故事。目光如豆的魏王,必遭失败,而秦则横扫六国。
与之相反,魏公子信陵君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他看到强秦的欲望,宁死也要保护赵国。所以信陵君救赵不仅是为了救他姐姐,为了救赵国,更是为了救魏。这是看得远的表现。
看得远才能成功,只顾眼前利益定会失败。所以,人当目光长远。
谈勇与谋
一般人看来,勇是武将的体现,谋是智士的表现,两者似乎对立存在,然而,当勇与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就像刚柔并济,会显出非凡的力量。
信陵君就是一个集勇与谋于一身、成就大业的人。
当赵危在旦夕、向魏求救、魏王畏秦不敢相救时,因为有勇有谋,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抗君命窃符救赵;在保赵存魏成功后,因为有勇有谋,信陵君看似懦弱的留在赵国,实为不白送命积蓄强大力量抵御敌国。有勇有谋,让信陵君成就了自己,挽救了国家。
有勇有谋,不会只因勇而莽撞,也不会因只有谋而退缩。集勇谋于一身的人,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其剑刃熠熠发光,更具威慑力。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
人们总是幻想某一天能够功成名就,便“踏实”的在那,等着那一天的到来,时光飞逝,没有等来机会,却是一头白发。机会就真的那么难寻吗?它离我们真的那么遥远吗?什么人才有可能与机会同行呢?早就听过“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那么什么才是准备呢?
读过《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文中的侯生,虽出身贫寒但学识渊博。信陵君拜访他时他巧用人们的心理,不仅为信陵君树立了威信,而且赢得了信任。试想,在此之前,如果侯生没有饱读诗书,又怎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可见,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是告诉我们不要只是等待机会的到来,要时刻增长学识,捕捉时机,变被动为主动。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居多,出题者给学生一则材料,让学生自己提炼观点,即不脱离作文素材自定立意作文。其实,我们所学的每一篇古文都像一个大的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很多观点,提炼出的观点还可以再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议论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
具体操作如下:
学完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提炼文中的观点,然后用一句精炼、准确的话概括此观点,因为我们不少学生能读懂材料,但不能很好的用一句话概括中心论点,在写作文时有时就会中心论点不明确,此项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以提炼以下观点:
1.注重修养,造就成功人生。(信陵君请侯生时,面对侯生的刁难,仍不生气,尊重侯生。)
2.宽容(信陵君微笑面对侯生的无理要求,表现的宽容、大度,得到侯生的帮助。)
3.谦逊(信陵君不管对待什么身份的人都能礼贤下士。)
注意,此观点不建议学生提炼成“礼贤下士方可成功”,因为现实的普遍意义不够广泛。
4.心怀全局,互助双赢。(信陵君救赵亦是救魏,也成就了自己。)
5.冲动、鲁莽铸大错。(信陵君率三千门客救赵。)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信陵君目光长远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魏王则不是。可以正反对比论证。)
以下附上《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的学生作文训练语段。
谦逊
谦逊似微风,轻轻吹走阴郁的云翳。
谦逊似细雨,悄悄化解莽子的霸气。
谦逊如阳光,缓缓解冻冰封的心窗。
谦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交际中应具备的一项素质,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星闪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凡是谦逊之人,大皆名垂青史,为人楷模。
为人所熟知的魏国公子信陵君就是一位深有谦逊风范的仁义之士。作为公子的他不“以其富贵骄士”,才有侯赢出谋划策,挽救赵魏,以死相救;才有朱亥为帮公子、报知遇之恩,椎杀忠臣晋鄙。得道多助,信陵君也因此成就了名声。
由此看来,谦逊的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让谦逊之风吹遍华夏大地。
人当目光长远
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为人处事只有目光长远,把握好全局,高瞻远瞩,才能成功。
赵国在危在旦夕时,向魏求救,魏王畏秦,犹豫观望,殊不知唇亡齿寒,秦何厌之有。一旦秦攻克赵国,魏势必会成为其下一个目标,蹈赵国破忘之故事。目光如豆的魏王,必遭失败,而秦则横扫六国。
与之相反,魏公子信陵君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他看到强秦的欲望,宁死也要保护赵国。所以信陵君救赵不仅是为了救他姐姐,为了救赵国,更是为了救魏。这是看得远的表现。
看得远才能成功,只顾眼前利益定会失败。所以,人当目光长远。
谈勇与谋
一般人看来,勇是武将的体现,谋是智士的表现,两者似乎对立存在,然而,当勇与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就像刚柔并济,会显出非凡的力量。
信陵君就是一个集勇与谋于一身、成就大业的人。
当赵危在旦夕、向魏求救、魏王畏秦不敢相救时,因为有勇有谋,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抗君命窃符救赵;在保赵存魏成功后,因为有勇有谋,信陵君看似懦弱的留在赵国,实为不白送命积蓄强大力量抵御敌国。有勇有谋,让信陵君成就了自己,挽救了国家。
有勇有谋,不会只因勇而莽撞,也不会因只有谋而退缩。集勇谋于一身的人,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其剑刃熠熠发光,更具威慑力。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
人们总是幻想某一天能够功成名就,便“踏实”的在那,等着那一天的到来,时光飞逝,没有等来机会,却是一头白发。机会就真的那么难寻吗?它离我们真的那么遥远吗?什么人才有可能与机会同行呢?早就听过“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那么什么才是准备呢?
读过《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文中的侯生,虽出身贫寒但学识渊博。信陵君拜访他时他巧用人们的心理,不仅为信陵君树立了威信,而且赢得了信任。试想,在此之前,如果侯生没有饱读诗书,又怎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可见,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是告诉我们不要只是等待机会的到来,要时刻增长学识,捕捉时机,变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