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沫若在北伐途次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伐军的挺进中节节升任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孙席珍从北大辍学南下广州,打算入黄埔军校学习。广州已经成为革命的中心,一大批革命领袖与进步青年齐聚广州,正要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谁知道到达广州后,形势发展异常迅猛,当时任军校政治总教官的安体诚介绍孙席珍加入共产党,同时对他说:“马上就要北伐了,革命需要你到部队去做政治工作。”于是指派孙席珍跟随林伯渠出师北征。
  孙席珍加入北伐军后,立刻被任命为连指导员,承担起繁重的革命工作。1926年7月20日,林伯渠所在的第六军离开广州,开始北伐。战争的第一个阶段,即北伐军进攻湖南、湖北的时候,第六军一直是预备队。林伯渠在行军间歇,召开政治工作人员会议,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
  在广大人民热烈的支援下,北伐军进展异常迅速,不到两个月,即进入湖南,掌控全湘,孙席珍升任营政治指导员;又连取汀泗桥和贺胜桥,进入湖北,直捣武汉,孙席珍又升任团政治助理,不久又直接调入军政治部,在林伯渠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北伐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孙席珍也节节升任。
  
  与郭沫若在北伐中
  
  1926年11月的某一天,孙席珍行走在洋溢着胜利气息的南昌街头,东瞧瞧、西看看,并不是刻意寻找什么,只是想体味一下革命后的自由氛围。忽然,他眼前一亮,对面那位军容整齐,神采奕奕的军官,不正是郭沫若吗?他几乎有点喘不过气来,心跳得厉害。没错,正是那位写过《女神》,又投笔从戎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以前只是远远地见过几面,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还是第一次呢!孙席珍激动得满面通红,三步并两步走上前去:立定、敬礼!郭沫若看着这位20岁刚出头的青年军官,还礼之后问:“你是?”
  “报告郭主任!我是第六军政治部的孙席珍。”话一出口,孙席珍就后悔了,是不是太唐突了?鼎鼎大名的郭沫若怎么会在意一个小军官的名字?……
  “孙席珍,你就是那个诗孩吧?!”还没等孙席珍回过神来,郭沫若一下子就认出了他。郭沫若竟还记得他,还这么平易,一点架子也没有!
  诗人相见在革命军中,分外亲热!
  更想不到的是:第二天,郭沫若发来一纸调令,当天就把他直接调入总政治部,任秘书处秘书兼编纂股长,主编《革命军日报》。
  调入总政治部后,孙席珍才渐渐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认清了复杂的形势,并在郭沫若的领导下,加入了这场艰难的斗争。在变幻不定的情势下,孙席珍更坚定了走革命道路的信念,其对敌斗争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当时与孙席珍一起战斗着的,就有担任宣传股长的潘汉年。不久,郭沫若的秘书长李一氓率先遣队转至上海工作。郭沫若身边不再有专职的秘书。于是,除了主编《革命军日报》的日常工作之外,一旦有事,身在秘书处的孙席珍也常常分担起郭沫若的秘书工作。这段与郭沫若的直接接触对青年孙席珍影响很大。在日后的追忆中,他这样写道:
  他豪迈奔放像拜伦,挺拔俊逸像雪莱,刚健雄深像歌德,粗犷豁达像惠特曼……他的性格、气度、言谈、举止,无不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对他也加深了钦敬。
  北伐一年间,从林伯渠到郭沫若,孙席珍从少尉升至上校,连升六级。
  1927年,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愈来愈猖獗。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后,郭沫若决心脱离蒋介石的“行营”,离开安庆。他化名高浩然,假充第三军参谋,由水路转赴南昌,借住在曾任二十军党代表、当时在第三军的朱德家中。3月31日,为了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他奋笔疾书,写成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文章在武昌《中央日报》上发表,并印成小册子,被广泛宣传,推动了工农群众的反蒋斗争。
  郭沫若离开总政到第三军后,孙席珍也被调至第三军当编纂科长。
  后来孙席珍来到武汉,担任了第八军宣传科长。第八军原属唐生智的部队。但到了1927年6月下旬,武汉的形势也急转直下。7月15日,汪精卫反革命集团“分共会议”,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公开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遭到失败。 孙席珍也在组织的派遣下,离开武汉,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战斗。
  
  隐居在南昌乡下的小村子里
  
  7月下旬,孙席珍也受组织派遣,秘密回到南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他从武汉出境,坐船到九江,再转火车到南昌,就住在花园角二号的朱德家中。27日,周恩来到南昌,也住在朱德寓所。
  但这时,武装暴动已经准备就绪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决定起义于8月1日凌晨举行。
  8月1日零时1分发动了南昌起义。叶挺率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贺龙率新编第二十军先后进入南昌。军官教育团有三个连参加了起义。清晨6时,经过5个小时激战,起义取得成功。孙席珍也在战斗的行列中。
  南昌起义之后,除了南下广州的主力部队之外,也有一批同志转入地下,往北走,经九江、芜湖,再沿长江去上海。
  孙席珍奉命转入地下,与李桂生假扮夫妻同行。
  他们俩本是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时的老战友,北伐时又在南昌重逢。孙席珍在总政任郭沫若秘书,李桂生在江西省政府做妇女部长。现在,因为彼此熟悉,便一路同行。
  不料转移路上,孙席珍得了疟疾一类的病。恰好,李桂生家是做医药这一行的,她便带着孙席珍去家中养病。李家妈妈见到二人,立时梳了头化了装,命人摇船送两位青年革命者到乡下亲戚家躲藏。南昌新建县有一个叫梅岑小村子,李桂生的堂弟李国华就住在那里。李国华后为民盟成员。孙席珍与李桂生就隐居在他家。
  居处十分僻静,出了村子不远,是一座翰林墓,阴森恐怖,更加少有人来。村子很安静,只有一个聋子外婆喜欢说笑,常常到孙、李处谈天。匿居养病,使孙席珍失去了党的联系,却使他收获了爱情。与李桂生的假夫妻,养着养着,就变成了真夫妻。而乡间生活还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在30年代的孙席珍小说中,我们也偶能看到聋子外婆熟悉的身影(《聋子外婆》)。
  半年后的夏天,革命激情始终在心中燃烧,孙席珍再也呆不住了。刚想开口,同是革命者的李桂生就明白了。相对一笑,两人离开了幽静的乡下,坐船经鄱阳湖来到上海,带着革命的憧憬积极寻找组织。为了将来更好地从事革命,孙席珍去了日本,准备在东京东亚预备学校补习日语后,再进早稻田大学研习国际政治。在日本只呆了两个月,经济来源不继,只得再回上海,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卖文生涯。
  
  “战争小说家”
  
  孙席珍听说郁达夫正在上海,便想去请教他。向赵景深打听了他的住址,赵景深又写了封信荐介。孙席珍就持函到嘉禾里郁氏的寓所去拜访郁达夫。
  郁达夫见到孙席珍,热情地接待了他。孙席珍拿出赵景深的信,他看了说:“我们是老朋友,何必如此郑重其事,有劳赵君写信呢?”
  孙席珍说:“相隔好几年了,我怕冒昧,承赵兄美意,所以带了个便笺来。”
  “啊呀,我哪里会这样健忘呢?”郁达夫笑着说:“你也未免太拘泥了。”
  一边这样寒暄着,孙席珍一边看郁达夫居处的字画。画是别人赠送给他的,对联则是郁达夫自己写的龚定庵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陈设比起北京的旧寓来,要整洁得多了。
  孙席珍暗想:看来郁达夫的生活有条理多了,新夫人很善于理家呀。
  孙席珍的《辛克莱评传》出版于1930年6月。这时,孙席珍已经在洛阳教书了。此前,孙席珍翻译了《东印度故事》,部分章节在《文学周报》上发表,是“文学小丛书”的一种,书前有赵景深写的序。
  孙席珍还编译了《莫泊桑生活》《雪莱生活》,1929年11月,上海联合书店还出版了邹弘道编译的《高尔基评传》,邹弘道正是孙席珍的笔名。莫泊桑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大家,鲁迅曾在课堂上向孙席珍等同学称道过他的《项链》《羊脂球》《菲菲小姐》,认为其思想内容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鲁迅还格外推崇《两个朋友》,盛赞这篇小说于平淡的生活中展示伟大而不灭的灵魂。孙席珍当时对莫泊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编译了有关莫泊桑的书。
  不仅如此,这段时间也是孙席珍文学创作最丰的年头。
  亲身经历北伐的孙席珍,写出“战争三部曲”:《战场上》《战争中》《战后》。他还有短篇小说《火和铁的世界》《从蛟桥到乐化》《慰劳》《余明》。
  孙席珍描写战争的作品甫一问世,便在新文学阵营中引起强烈反响和争论。当《战场上》的部分章节在《小说月报》上先后发表时,郑振铎即予以介绍。后来印行单行本时,冯乃超、沈从文、黄伯绳、冯雪峰等都撰文评价。法国、丹麦、日本等国先后节译出版了《战场上》。法文的节译收在巴黎出版的《现代中国小说集》内,被称誉之为中国现代第一本战争小说,作者孙席珍也被称为“战争小说家”。
  (选编自《孙席珍评传》文稿第四章,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刚刚休完产假那年,初为人母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快乐与幸福,心安理得地放纵着自己。刚回到岗位便很快习惯了领导的照顾,晚来早走,做母亲的神圣感被放大到极致。就这样,优哉游哉
侵华战争中所推行的毒化政策是日本侵略政策的重要一环。如果说日军在军事行动中所实施的屠杀、掠夺、放火的“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等属于战争“硬式”手法,那么日本
前不久,台“国史馆”举行了题为“关键的1949;蒋中正的引退与复出”展览。展览中,蒋介石、宋美龄在1949年前后的65封密电首次曝光。对“后路”早有盘算展览中,《一九四九大撤
高考是我国为了选拔优秀人才而组织设立的一项全国性的选拔考试,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始终反映着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2004年甘肃省“3+X”高考进行全面
档案是办理完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这是我对“档案”所下的定义。大家知道,定义是明确概念本质属性的罗辑方法。下定义的常见方法是通过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下定义。
一、李鸿章与中华第一股一直以来,人们脑海里的李鸿章是“卖国贼”的代名词,随着人们重新客观、冷静地研究那段历史,李鸿章的真面目越来越清晰地浮出水面。李鸿章对自己的定
成县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湿润,物产丰饶,素有“陇上江南”之称。近年来,成县公安局为确保一方平安,在平凡的工作中谱写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新篇章,110巡警大队连续三年
在中外历史上,有些名人的死因是百年、千年谜案。借助先进的现代刑侦科技,包括法医鉴定、痕迹鉴定、DNA鉴定等,可以间接地验证尘封的事实真相,甚至直接“唤醒”光绪皇帝、拿
“五材并用”是中国建筑选材的实践原则,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对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的直接解答。以窑院式民居为载体,对其材料建构中蕴含的传统经验和技艺进行深度解析,以
读书人越是多,越爱读书,忠诚问题就越严重。但没有人天生喜欢反叛,反叛的发生,是跟世间的不平相关的。 The more people who study, the more they love reading, th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