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4—0026—0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课堂或一些德育活动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独特作用,促进中职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进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 自卑、缺乏自信心。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甚至厌世心理。
2. 逆反、情绪控制能力较低。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的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 人际交往缺陷。青春期的中职生社会交往更加突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因此,他们往往会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己的自我认同,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在人际交往上往往会出现困惑,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交往障碍。
4.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解决策略
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中每一天都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不愉快”,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乃至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 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的差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教育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为实现个人的既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
3. 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因中考的受挫,不少中职生几乎完全否定了自我,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我很笨”的标签。而“我不行”的罪魁祸首就是对自己不正确、不客观的评价。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通过学会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學会对自己正确评价和认识,逐步培养自信心,使学生懂得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要肯定,消极的要积极寻找原因。要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通过自我反省,要深刻地认识自己,对心灵真正有所触动,同时不断形成自己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形成并具有自信心。
4. 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青少年时期称为人格的再造期。这个时期要教育中职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用智慧点亮人格发展的道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人格。”不少学生自卑、抑郁、嫉妒大多是由于对自身缺乏自信,而支撑自信最有力的基础则是知识和能力。所以,加强中职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至少是健全人格、优化人格的一个重要渠道,从而逐渐培养中职生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4—0026—0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课堂或一些德育活动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独特作用,促进中职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进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 自卑、缺乏自信心。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甚至厌世心理。
2. 逆反、情绪控制能力较低。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的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 人际交往缺陷。青春期的中职生社会交往更加突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因此,他们往往会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己的自我认同,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在人际交往上往往会出现困惑,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交往障碍。
4.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解决策略
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中每一天都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不愉快”,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乃至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 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的差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教育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为实现个人的既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
3. 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因中考的受挫,不少中职生几乎完全否定了自我,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我很笨”的标签。而“我不行”的罪魁祸首就是对自己不正确、不客观的评价。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通过学会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學会对自己正确评价和认识,逐步培养自信心,使学生懂得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要肯定,消极的要积极寻找原因。要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通过自我反省,要深刻地认识自己,对心灵真正有所触动,同时不断形成自己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形成并具有自信心。
4. 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青少年时期称为人格的再造期。这个时期要教育中职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用智慧点亮人格发展的道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人格。”不少学生自卑、抑郁、嫉妒大多是由于对自身缺乏自信,而支撑自信最有力的基础则是知识和能力。所以,加强中职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至少是健全人格、优化人格的一个重要渠道,从而逐渐培养中职生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