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伫立在牛背山将近40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你就像置身于“云中孤岛”,周围是天府之国一览无遗的名山大川。
和我们常见的“之”字形盘山公路不同,当你行走在“九把锁”时,就像沿着摊平的五指来回曲折,需要改变9次方向才能走完。
在西部的群山之中,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的牛背山是令无数影友欣喜若狂的摄影圣地。站在这个新近发现不到3年的“中国最大观景平台”上,你之前所见过的一切雪山、草甸、云海、高山杜鹃、迎客松、红叶……可能都会在一瞬间黯然失色。
牛背山的地形犹如一个倒扣在大地上的“巨盆”,从海拔3600米的山顶放眼望去,视野格外开阔——除了能够一眼望到周围屹立着的诸多川内名山之外,最令人惊喜的,还包括那些浓密浩荡、风起云涌的云海、云瀑。
在历史上,牛背山下的“严道”曾经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无论是西南地区的贡品珠宝,还是海外番邦的琉璃奇珍,全都曾经在这条蜿蜒的山路上,与牛铃一起叮当作响……在牛背山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叫做“九把锁”,和我们常见的“之”字形盘山公路不同,行走在九把锁,就像沿着摊平的五指来回曲折,需要改变9次方向才能走完。除了地理独特,曾经的“九把锁”还是春秋时期的黄金密道……
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
雪山、云海、佛光
2009年,一组大气绝美的图片在网上引起轰动。图片中:包括贡嘎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等在内的四川名山,全都伴随着云雾翻腾的美景,在同一个巨大的观景台上被尽收眼底。所有的人都在好奇:这些图片的作者,是从哪里拍到的如此惊艳的风景?
随后人们得知,图片的拍摄地,就是位于四川雅安荥经县的牛背山。网上的热议很快带来蜂拥而至的人群,牛背山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此之前,它其实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矿山,之所以叫做牛背山,是因为山顶悬崖上有块突出的巨石,看上去酷似牛头,还有就是山脊细长,远远望去,就像牛背一样。
牛背山的地形,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巨盆”,天然形成一个将近40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伫立在山顶这块巨大的平台上,你就像置身“云中孤岛”,周围是天府之国一览无遗的名山大川:峨眉山的清秀灵动、贡嘎山的王者之气,以及夹金山、泥巴山、四姑娘山的形神各异……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而青衣江和大渡河在山后的峡谷中缠绵交汇,更是美不胜收。
在牛背山的西边,屹立着著名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远望贡嘎,延绵的冰川几乎在一瞬间立体地出现,很多网友评论说:这里可能是唯一能看到贡嘎全貌的地方。当牛背山上壮阔的云海初起,你会感到那云海一层层涌至山尖,然后从山尖一点点蔓延到天边,一直要蔓延到比贡嘎雪山更远的地方……实际上,庞大而奇幻的云海,就是牛背山上最让人沉迷的梦境,所以有人感叹:即使是美国电影《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云海,其实也不如四川的牛背山美妙。
牛背山的云海不仅浓密、纯净,而且磅礴、奇幻。那些云朵,可以从几千米高的地方,随着一阵风冲向谷底;也可以成为巨大的“云瀑”,在眼前滚滚飘逸、永不停歇……大多数时间,牛背山的四周,全都是一片白色光芒铺就的人间仙境。从观景平台一直到目光所能及的远山,各种各样的云在飘来飘去,置身其间,你可能一直在怀疑:这些云到底是来自天上,还是来自牛背山海拔3600米的山间?
因为独特的地势和气候条件,牛背山长年多云多雾。但是,当太阳高照的时候,你也会幸运地看到“佛光”。虽然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只是大自然带给观赏者的一个“惊喜”——太阳从人的身后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中,那些云层上的细小冰晶和水滴就形成了圆圈形状的七色彩虹光。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内心虔诚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那是佛从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是救世之光,吉祥之光。
尽管到牛背山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风景,但去往牛背山的路程却是出了名的艰难。所以有人说:惊艳的风景在牛背山,自虐的单车骑行或者越野颠簸也在牛背山……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因为山上富含赤铁矿、磁铁矿等物质,人们开始开矿,结果留下来许多黑漆漆的矿洞和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现在的上山路,随处可以见到抛锚的汽车,如果是冬季,结冰的路面湿滑难走,即使你千辛万苦上到山顶,三两天也很难见到“贡嘎尊荣”,只能不得已遗憾下山……
南丝绸路上的“严道”:
古城烟雨和黑砂陶器的故事
在牛背山下,有一条叫做“严道”的古道,它其实是有着“蜀身毒道”之称的南丝绸之路在雅安境内的起点。牛背山所在的四川荥经县,古时候是边陲重镇,无论经济还是政治都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从荥经县城去往牛背山,一路跋山涉水,无意间,你其实踩到的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早在战国后期,秦国灭掉蜀国之后,就从上郡(现在的陕北地区)迁来大批羌人,和当地人一起,修筑了一条从临邛(今邛崃县)到荥经的大道——也就是严道。公元前312年,秦惠王把严道封给弟弟樗里,并设置严道县,县治所在地就是荥经县城西南的古城村。
历史上,严道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经一度是中央政权控制西南夷的“桥头堡”和防御西南夷进攻的军事要塞。直到汉朝,严道的边防意义才逐渐削减,经济交流开始成为边城的主题。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就曾经在这里开铜矿铸钱。“邓通钱”做工精细,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钱的成品“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在当时,汉朝无论王公大臣、豪商巨贾,或者贩夫走卒,全都喜爱邓通钱,一时间,严道的“邓氏钱、布天下”。
在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上,严道是重要的驿站。汉朝的蜀锦从成都出发,经过严道、西昌等地到达大理,再进入缅甸和东南亚,最远可抵达滇越“乘象国”,以及印度和孟加拉地区。通过严道,西南的各种物资同时也进入了蜀地和中原。
进入三国时期,严道的经济仍然昌荣,荥经八景中的“古城烟雨”就是明证——由于严道是深入南方蛮族的要道,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南征时就曾经屯兵这里,为了御敌,诸葛亮还在周围布下了像“八阵图”一样的阵式,每当军营炊烟升起,远远望去,一片烟云茫茫,敌军根本分辨不清对面的状况……不过“古城烟雨”还有新解:从古至今,荥经都是黑砂陶器的盛产地,每当烧制砂器,就有烟雾升起,似雨非雨,似雾非雾,别有一番秀丽的景色。 关于黑砂陶器的来历,民间传说其实很有趣:很久以前,一位朝庭官员南巡经过严道,爬坡上坎后口干舌燥,官员命令手下人去找开水解渴,但当地百姓太穷,拿不出烧开水的家什,一户人家情急之下随手抠了一砣湿泥捏成一个锅,放在火上烧起了开水……朝庭官员喝到这开水后,连声说好喝、好喝。官员走后,当地人家就依葫芦画瓢,用泥巴做锅放到柴火上烧,逐渐烧成了现在的砂锅。于是,“荥经砂器”就这样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慢慢就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
九把锁:
黄金密道上的忠孝文化
一直以来,牛背山的地理环境都充满了艰难险阻。甚至山下的一条古道,名字就奇怪地叫做“九把锁”。
九把锁的成因和地理有关,是因为在其左岸有4道、右岸有5道垂直的山脊交汇,从而形成9个弯道。和我们常见的“之”字形盘山公路不同,行走在九把锁,就像沿着摊平的五指,来回曲折,需要改变9次方向才能走完。
据考证,九把锁古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开凿,是一条从古代四川丽水(今雅砻江、金沙江流域)运送黄金的秘密要道。在当时,荥经又被叫做“营金”,可见黄金曾经给这座边陲小城所带来的影响和地位。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们争相到达这里,进行黄金的掠夺和交易,楚王还为此专门在这条道路上设了“移民总管”,一方面管理黄金的采运押送,另一方面为了移民到盛产黄金的古丽水作准备。后来,是否有楚人移居到西南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九把锁古道却留了下来,直到明清时期,还依然在运送茶叶等物资。
除了地理独特和黄金密道之外,九把锁在历史上留名还与一段传统典故有关。从汉朝开始,忠孝文化中就有“忠臣咤驭、孝子回车”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正是来源于牛背山下的九把锁。在古代的时候,这里又被称作“九折坂”。九折坂位置惊险,《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邛崃山,山上凝冰夏结,回曲九折……”;甚至,宋代诗人陆游也有诗句慨叹:“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心尚寒”。
在陆游之前,有两位官员曾到过这里,并各自留下了让后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西汉时期,汉宣帝封了一个叫王阳的人做益州(四川旧称)刺史。王刺史在赴任路上经过此地,眼看山势悬挂,九道险关横亘面前,不由得感慨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轻易冒险,于是留下“逢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的话语,舍官不做,调转车头回家孝敬父母去了——这是孝子。
但是,后来又有一位王尊刺史路过“九折坂”去赴任,当他行至此地时,问到随行的小吏:“这就是王阳之前畏惧的地方吗?”小吏答:“是”。虽然这位王刺史也有路途险阻之慨,但思想之下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打马驱车直接过了九折坂,当官为民操劳去了——这是忠臣。
这“一孝一忠”的故事,让九折坂名垂天下。人们来到这里,也会丈量一下自己的价值观,“二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取向不同,再抬眼牛背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一切都静止地化作尘埃,历史的故事也飘然远去。
和我们常见的“之”字形盘山公路不同,当你行走在“九把锁”时,就像沿着摊平的五指来回曲折,需要改变9次方向才能走完。
在西部的群山之中,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的牛背山是令无数影友欣喜若狂的摄影圣地。站在这个新近发现不到3年的“中国最大观景平台”上,你之前所见过的一切雪山、草甸、云海、高山杜鹃、迎客松、红叶……可能都会在一瞬间黯然失色。
牛背山的地形犹如一个倒扣在大地上的“巨盆”,从海拔3600米的山顶放眼望去,视野格外开阔——除了能够一眼望到周围屹立着的诸多川内名山之外,最令人惊喜的,还包括那些浓密浩荡、风起云涌的云海、云瀑。
在历史上,牛背山下的“严道”曾经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无论是西南地区的贡品珠宝,还是海外番邦的琉璃奇珍,全都曾经在这条蜿蜒的山路上,与牛铃一起叮当作响……在牛背山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叫做“九把锁”,和我们常见的“之”字形盘山公路不同,行走在九把锁,就像沿着摊平的五指来回曲折,需要改变9次方向才能走完。除了地理独特,曾经的“九把锁”还是春秋时期的黄金密道……
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
雪山、云海、佛光
2009年,一组大气绝美的图片在网上引起轰动。图片中:包括贡嘎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等在内的四川名山,全都伴随着云雾翻腾的美景,在同一个巨大的观景台上被尽收眼底。所有的人都在好奇:这些图片的作者,是从哪里拍到的如此惊艳的风景?
随后人们得知,图片的拍摄地,就是位于四川雅安荥经县的牛背山。网上的热议很快带来蜂拥而至的人群,牛背山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此之前,它其实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矿山,之所以叫做牛背山,是因为山顶悬崖上有块突出的巨石,看上去酷似牛头,还有就是山脊细长,远远望去,就像牛背一样。
牛背山的地形,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巨盆”,天然形成一个将近40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伫立在山顶这块巨大的平台上,你就像置身“云中孤岛”,周围是天府之国一览无遗的名山大川:峨眉山的清秀灵动、贡嘎山的王者之气,以及夹金山、泥巴山、四姑娘山的形神各异……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而青衣江和大渡河在山后的峡谷中缠绵交汇,更是美不胜收。
在牛背山的西边,屹立着著名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远望贡嘎,延绵的冰川几乎在一瞬间立体地出现,很多网友评论说:这里可能是唯一能看到贡嘎全貌的地方。当牛背山上壮阔的云海初起,你会感到那云海一层层涌至山尖,然后从山尖一点点蔓延到天边,一直要蔓延到比贡嘎雪山更远的地方……实际上,庞大而奇幻的云海,就是牛背山上最让人沉迷的梦境,所以有人感叹:即使是美国电影《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云海,其实也不如四川的牛背山美妙。
牛背山的云海不仅浓密、纯净,而且磅礴、奇幻。那些云朵,可以从几千米高的地方,随着一阵风冲向谷底;也可以成为巨大的“云瀑”,在眼前滚滚飘逸、永不停歇……大多数时间,牛背山的四周,全都是一片白色光芒铺就的人间仙境。从观景平台一直到目光所能及的远山,各种各样的云在飘来飘去,置身其间,你可能一直在怀疑:这些云到底是来自天上,还是来自牛背山海拔3600米的山间?
因为独特的地势和气候条件,牛背山长年多云多雾。但是,当太阳高照的时候,你也会幸运地看到“佛光”。虽然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只是大自然带给观赏者的一个“惊喜”——太阳从人的身后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中,那些云层上的细小冰晶和水滴就形成了圆圈形状的七色彩虹光。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内心虔诚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那是佛从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是救世之光,吉祥之光。
尽管到牛背山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风景,但去往牛背山的路程却是出了名的艰难。所以有人说:惊艳的风景在牛背山,自虐的单车骑行或者越野颠簸也在牛背山……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因为山上富含赤铁矿、磁铁矿等物质,人们开始开矿,结果留下来许多黑漆漆的矿洞和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现在的上山路,随处可以见到抛锚的汽车,如果是冬季,结冰的路面湿滑难走,即使你千辛万苦上到山顶,三两天也很难见到“贡嘎尊荣”,只能不得已遗憾下山……
南丝绸路上的“严道”:
古城烟雨和黑砂陶器的故事
在牛背山下,有一条叫做“严道”的古道,它其实是有着“蜀身毒道”之称的南丝绸之路在雅安境内的起点。牛背山所在的四川荥经县,古时候是边陲重镇,无论经济还是政治都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从荥经县城去往牛背山,一路跋山涉水,无意间,你其实踩到的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早在战国后期,秦国灭掉蜀国之后,就从上郡(现在的陕北地区)迁来大批羌人,和当地人一起,修筑了一条从临邛(今邛崃县)到荥经的大道——也就是严道。公元前312年,秦惠王把严道封给弟弟樗里,并设置严道县,县治所在地就是荥经县城西南的古城村。
历史上,严道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经一度是中央政权控制西南夷的“桥头堡”和防御西南夷进攻的军事要塞。直到汉朝,严道的边防意义才逐渐削减,经济交流开始成为边城的主题。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就曾经在这里开铜矿铸钱。“邓通钱”做工精细,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钱的成品“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在当时,汉朝无论王公大臣、豪商巨贾,或者贩夫走卒,全都喜爱邓通钱,一时间,严道的“邓氏钱、布天下”。
在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上,严道是重要的驿站。汉朝的蜀锦从成都出发,经过严道、西昌等地到达大理,再进入缅甸和东南亚,最远可抵达滇越“乘象国”,以及印度和孟加拉地区。通过严道,西南的各种物资同时也进入了蜀地和中原。
进入三国时期,严道的经济仍然昌荣,荥经八景中的“古城烟雨”就是明证——由于严道是深入南方蛮族的要道,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南征时就曾经屯兵这里,为了御敌,诸葛亮还在周围布下了像“八阵图”一样的阵式,每当军营炊烟升起,远远望去,一片烟云茫茫,敌军根本分辨不清对面的状况……不过“古城烟雨”还有新解:从古至今,荥经都是黑砂陶器的盛产地,每当烧制砂器,就有烟雾升起,似雨非雨,似雾非雾,别有一番秀丽的景色。 关于黑砂陶器的来历,民间传说其实很有趣:很久以前,一位朝庭官员南巡经过严道,爬坡上坎后口干舌燥,官员命令手下人去找开水解渴,但当地百姓太穷,拿不出烧开水的家什,一户人家情急之下随手抠了一砣湿泥捏成一个锅,放在火上烧起了开水……朝庭官员喝到这开水后,连声说好喝、好喝。官员走后,当地人家就依葫芦画瓢,用泥巴做锅放到柴火上烧,逐渐烧成了现在的砂锅。于是,“荥经砂器”就这样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慢慢就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
九把锁:
黄金密道上的忠孝文化
一直以来,牛背山的地理环境都充满了艰难险阻。甚至山下的一条古道,名字就奇怪地叫做“九把锁”。
九把锁的成因和地理有关,是因为在其左岸有4道、右岸有5道垂直的山脊交汇,从而形成9个弯道。和我们常见的“之”字形盘山公路不同,行走在九把锁,就像沿着摊平的五指,来回曲折,需要改变9次方向才能走完。
据考证,九把锁古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开凿,是一条从古代四川丽水(今雅砻江、金沙江流域)运送黄金的秘密要道。在当时,荥经又被叫做“营金”,可见黄金曾经给这座边陲小城所带来的影响和地位。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们争相到达这里,进行黄金的掠夺和交易,楚王还为此专门在这条道路上设了“移民总管”,一方面管理黄金的采运押送,另一方面为了移民到盛产黄金的古丽水作准备。后来,是否有楚人移居到西南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九把锁古道却留了下来,直到明清时期,还依然在运送茶叶等物资。
除了地理独特和黄金密道之外,九把锁在历史上留名还与一段传统典故有关。从汉朝开始,忠孝文化中就有“忠臣咤驭、孝子回车”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正是来源于牛背山下的九把锁。在古代的时候,这里又被称作“九折坂”。九折坂位置惊险,《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邛崃山,山上凝冰夏结,回曲九折……”;甚至,宋代诗人陆游也有诗句慨叹:“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心尚寒”。
在陆游之前,有两位官员曾到过这里,并各自留下了让后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西汉时期,汉宣帝封了一个叫王阳的人做益州(四川旧称)刺史。王刺史在赴任路上经过此地,眼看山势悬挂,九道险关横亘面前,不由得感慨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轻易冒险,于是留下“逢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的话语,舍官不做,调转车头回家孝敬父母去了——这是孝子。
但是,后来又有一位王尊刺史路过“九折坂”去赴任,当他行至此地时,问到随行的小吏:“这就是王阳之前畏惧的地方吗?”小吏答:“是”。虽然这位王刺史也有路途险阻之慨,但思想之下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打马驱车直接过了九折坂,当官为民操劳去了——这是忠臣。
这“一孝一忠”的故事,让九折坂名垂天下。人们来到这里,也会丈量一下自己的价值观,“二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取向不同,再抬眼牛背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一切都静止地化作尘埃,历史的故事也飘然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