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以来走红互联网、风靡全国的那首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雪村。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flash动漫,以及网友们用完全不讲逻辑的中、英文甚至乱码夹杂的网络语言写出的评论文章,似乎把奇怪的雪村推上了网络神话的高度。雪村究竟何许人也?怎么会写出如此不着边际,而又格外生动传神的句子?
轰轰烈烈的初恋
雪村自称东北人。其实对他来说,东北更像一个梦,一种被诗化了的童年印象。9岁以前,他一直和住在吉林辽源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9岁那年被父母接回了北京那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是个作家,母亲也是有相当知名度的文艺工作者。雪村离开了爷爷奶奶的土炕、窗前晶莹闪亮的冰挂、最爱吃的酸菜,离开了无边无际的东北黑土地、寂寞原野上的杨树林和永远安祥的辽源小城,阔别至今。
东北留给他的印象像一首跳跃性很强的诗。
其实,艺术家父母早已为儿子安排好了一条光明大道:在短短的几年间,他们先后对雪村进行了钢琴、琵琶、绘画等多种艺术培训。
但雪村终于还是半途而废了。每一种高雅的艺术训练,最后都会引来他泪雨滂沱的抗议,他不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也不想当徐悲鸿。尽管他对音乐特敏感,并且早在7岁那年就写出了一首三拍子的“学院派作品”,但他却极反感学院派的东西,他脑子里装了太多民间的东西:东北二人转、湖南花鼓戏、评剧《刘巧儿》,甚至,还有爷爷奶奶墙上挂的年货——那永远保持灿烂笑容的猪头!
他一哭父母就没辙了,只好放弃了对他的培训。
中学期间,雪村爱上了同班女生小梅,也是雪村现在的妻子。他总是傲慢地宣称:“俺媳妇儿是个大美人儿!”不过那时还是个小美人,骄傲得像个小公主,那目中无人的态度可把雪村气坏了:你神气什么啊?女人总得出嫁,嫁谁有嫁俺好?于是,就像追求人生理想一样,雪村开始狂追小美人小梅。
那时的他没什么远大理想,注意力全在眼前同桌的“她”身上。这场初恋简直称得上“轰轰烈烈”。中学六年,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爱上了一个人,“爱”得“天下大乱”,父母绝望,老师愤怒,同学敬而远之。
经过七八年马拉松式的恋爱长跑,1993年,已经长成大美人的小梅终于把纤纤玉手伸向当时衣食无着的雪村,两人相依着走进了“围城”。
腌出了一盘音乐酸菜
在那场风花雪月的恋爱闹得满城风雨的同时,雪村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可是,在某一天,他终于未等到毕业就跟未名湖“拜拜”了。
接下来,他先后以“总经理”身份做过小买卖,在北京某大报当过几天实习记者,干过办公室白领,口袋里的名片总是几天不见就换新的了。“精神特苦闷”,和小梅结婚后,不敢生孩子,养不起。
后来,一个朋友告诉他说,看你小子唱歌还凑合,给你介绍一个音像公司试试?朋友介绍的就是蒋涵的北京大藏艺术推广有限公司。于是雪村开始为此做准备,陆续写出了一大本日后被命名为“音乐评书”的歌曲,其中包括1995年流行一时的《梅》。
1995年春天,雪村到北京大藏文化艺术公司应聘时,见到了歌手戴军。戴军日后在描述雪村的时候,特意把他放在了北京春天的大风沙中:“头发极乱,眼睛大得好像得了甲亢,穿着十分怀旧,手上拿着一个老式的印着‘上海’字样的公文包。”
在大藏公司,他们见到了老板蒋涵,还有著名乐评人金兆钧。金兆钧一页页地翻看着雪村那厚厚的“作品集”,速度快得让雪村无地自容。到最后一页,金兆钧忽然停下来,一开口就把雪村吓了一跳:“好好好,这样的歌儿我等了好些年!”那首歌就是《梅》。他问雪村能唱吗?雪村顺手拿起旁边一把破吉他扯着脖子就唱。唱完后,金大爷说:“就做这首吧。”
由孙国庆友情演唱的《梅》一炮走红。而雪村的处境却丝毫没有改变。尽管找他写歌的人不少,但川流不息的“应酬”过后,留下来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雪村。
黑土地越来越“远”了。东北人!微笑的猪头!辽源是个迷离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旧梦,当你想讲述它,觉得无从开口;当你怀念时,好像心头装着一片大海。雪村觉得自己在寻找一种表达方式,留在心头是一个结,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呢?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写出来的会是这首土坷垃一般实在、冰藏了整整六年、以后风靡互联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有人形象地借用歌曲末尾那句“翠花,上酸菜”评论说:这是一盘腌了六年的酸菜!
几年后,当《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走红后,很多听众问他:怎么会写出这样一首奇怪的歌?创作动机是什么?怎么会冒出“翠花,上酸菜”这句纯乡土的道白?雪村说:“别问我动机。我一直对东北怀着十二分好感,东北人善良、淳朴、乐于助人,活雷锋和翠花这两个形象就是表达我对东北人的好印象吧。”
还有一点雪村没有说,那就是在写出这首歌后,他相信自己会出名。可是没想到会拖那么多年,他需要改变自己的处境,他觉得自己太穷了。
他抱着它跑了一家又一家唱片公司,但得到的回答一律是拉长了声调的四个字:“甚—马—完—艺!”他反应半天才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玩意儿”。乐坛“大佬”们的傲慢把雪村气坏了。他回家就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放进了柜子底,发誓绝不再低声下气去求人。他仍然坚信这首歌有一天会“大规模流传”。
雪藏六年轰动互联网
父母希望他能过上好点的日子,走投无路的雪村也决定借助父母的名气混进演艺圈。他怀着成为赵本山第二的梦想,走进了某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在一次晚宴上,一个搞摄像的喝醉了,把他叫过去说,你是那谁谁谁的儿子吧?雪村陪笑着说是、是。那人说,你丫不就仗着爹妈到这儿来蹭饭?雪村的眼泪一下就涌上眼眶:敢情人家也没把自己当人看哪!从那以后,他发誓再也不告诉任何人父母的名字,靠自己去走路。
这期间,雪村认识了不少朋友,也接触到了电脑和互联网。有段时间,他是中关村的常客,成天支楞着一头怪发在中关村的各电脑公司冲进冲出,很像一个送货的。不久他就无师自通能自己动手组装电脑,已经小有名气的歌手戴军惊呼:“神人!”
雪村视戴军为“恩人”,而戴军则一直认为雪村是个自学成才的典范,称他“可以轻易学会别人花一生时间才能学会的东西”,比如作曲、编曲、装电脑、写剧本、演戏、唱歌、精通几门外语、编软件等等。他想不通的是,像雪村这种“天才”居然没有出名。他一心要让雪村过上好日子。
2000年夏天,戴军建议雪村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从柜底拿出来,由他出资录制成唱片。一个出资,一个出力,在一帮哥们、姐们的帮助下,由雪村和戴军分别演唱的包括12首歌在内的唱片终于面世了。
不管是演出还是谈合约,戴军就像澳大利亚袋鼠一样,口袋里揣着雪村和他的歌,走到哪里就兜售到哪里。他对雪村说:“我觉得这些东西就应该‘红’。”但是,没有任何人有耐心听完这些所谓的“音乐评书”,更别说有唱片公司愿意收买它。
雪村几乎绝望了。靠跟着戴军“走穴”可不是个长法。
2001年3月,在一次吃饭时,他们谈起国内音像市场的盗版问题,雪村突发奇想,决定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放到网上去,供网友免费下载试听。作为资深网虫,雪村认为互联网是个伟大而“可耻”的东西,网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免费,只要能够搬上去的东西总有人把它搬上去,于是全世界都可以免费使用。
说干就干!雪村把冰藏了六年、饱受冷遇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免费送给了新浪网站,这一天是2001年6月22日。
很快,这首歌通过电子邮件,像电脑病毒似的在互联网上扩散开来。这首总长度不过1分14秒、词曲均极其古怪的歌曲一下子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它幽默、简单,歌曲结尾那句好像来自东北农村的道白,迅速成为人们口头调侃的经典用语,成为白领办公室的“一道风景”。
一些大型网站以及个人站点迅速跟进,纷纷把它放在下载专区里,供网友免费下载。北大“新青年”网点的“音乐聚义厅”频道编辑许秋汉是从电子邮件中收到这首歌的,他四处打听名叫“雪村”的作者,希望得到授权,结果发现,邮件经过一次次的转发,要想追根溯源到原始发信人简直不可能。一位网友告诉他,这首歌雪村没要版权,大家可以随便用。
与此同时,有数十个“闪客”相继制作出数十个动漫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些漫画MTV在网上大规模流传,使《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和雪村成为2001年以来国内互联网一大热门。
有一天,雪村的朋友、青年导演英达对他说:“你知道吗?你有一首歌在网上传得很厉害。”原来英达正在拍一部电视剧叫《东北一家人》,两个人三分钟就谈妥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安在《东北一家人》的片头。雪村趁机又向英达推销了自己的另一首歌《抓贼》。
雪村渐渐感到自己成“名人”了。走到唱片公司,发现人们正在网上看《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动漫版!打开电脑,陌生邮件越来越多,都是谈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有问好的,有倾慕的,也有骂娘的。
最令他应接不暇的,还是那些曾经弃他如弃草芥,说“甚马完艺”的唱片公司。经过一轮又一轮流水席般的谈判,2001年7月23日,雪村把自己专辑的出版发行权交给了名气很大的京文唱片公司。当天晚上,雪村和小梅在院子里并肩散步。雪村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小梅说:“别抽了。”雪村说:“什么都有啦!”显然,功成名就的感觉比多年来给妻子所描绘的更美丽,他不想掩饰自己的得意。
(《家庭》2002年第5期 李锬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