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英语是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作为世界普遍的交流工具,英语课也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主科学习的阵地,甚至反客为主。事实上英语成为当今社会许多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甚至,有识之士对英语的声讨从未停止,这两年更是提出了大胆的改革建议:把英语变成选修课。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认为,学校开设英语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加重学生的负担,怨声载道接踵而来。若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兴趣而去深入研究学习英语,这种选择性的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选修课;培养兴趣;研究学问
众所周知,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课也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主科学习的阵地,甚至反客为主。中国把英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事实上英语成为当今社会许多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这几年,对英语的一些声讨之声络绎不绝。甚至把英语变成选修课的改革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传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我也认同,学校应将主修英语课改为必修英语课,首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再去深入研究学习英语,这种自由选择性的学习,无疑会打破那种强制性的机械性的学习,最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把英语设为必修课有以下残酷的教育现实:①英语只是聋子的摆设——中看不中用。学校开设英语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为此不惜强力推行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学生应试考出的高分,连英美学生都自愧不如,可惜这种。到了实际交流的时候,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们就黔驴技穷,捉襟见肘,无法应付了。②很多学生花了过多而不必要的时间学习英语,但在离校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却很少用到英语。为了学英语,中国政府强制你从小学三年级就学英语,中学里英语是三大主科之一,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学不好,你甭想上大学;大学里仍要学习的英语,且只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才能安全毕业。但是大学毕业了,好多人找得工作牛头不对马嘴的专业,这就是说一些人一生都用不了英语。③现行的教育制度强化了英语的重要性,在客观上弱化了母语语文的地位,导致一些学生中文表达、写作能力严重不足。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留学生队。由于中文修养的薄弱,现在不少自认为“英语流利”的学生在汉译英的时候,已经不再努力理解中文的原意,而是习惯于个字对应翻译的办法。其结果不仅根本无法体现原文中准确、丰富的内涵,更闹出许多“没文化”的笑话。“人之初性本善”居然被译成了“人之初,性都是很美好的。”竟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无知可笑到了如此地步,真是可悲!
因此,把英语变成选修课,是势在必行的事了。当然,这非但不影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而且会交流的更好。我们要学习别人,不是全民学习英语语言而学习,而是英语人才去学习那些更可贵的知识。也就是说,让那些有能力、有条件、对英语特别感兴趣的人,更深入地去研究英语知识。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但是,培养这种兴趣需要很多的先决性因素:专业的英语人才、多媒体资源(图片、PPT、听力室)、环境等。在中国有许多的农村学校也一直打着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幌子,但是治标不治本,原因就在于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由教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教,更谈什么具备多媒体资源和学习英语的环境了,我所任教的学校就是一所西部农牧区学校,虽然有专业的英语教师,但也只是道貌岸然、徒有虚名,致使学生发着不标准的英语音;学校根本没有学习英语的资源和环境(语音室、报刊、黑板)等,英语竞赛、演讲、广播等各种形式的英语交流平台也很罕见。在中国像这样的农牧区学校不计其数,这无疑是都在纸上谈兵。
卢梭说过,教授学问,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说得精辟,如果中国政府将在英语教育上的投入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就必须有所付出去造就成一个人。具体就是将各种英语资源投入到英语选修课中,吸引那些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进而不断加以培养英语的兴趣,那么真正的英语人才就浮出水面了,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更深入地去研究英语,与世界交流,为国效劳。最后,没有辜负国家这么多年的培养,这是一件多么让世人赞叹的幸事呀!
关键词:英语;选修课;培养兴趣;研究学问
众所周知,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课也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主科学习的阵地,甚至反客为主。中国把英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事实上英语成为当今社会许多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这几年,对英语的一些声讨之声络绎不绝。甚至把英语变成选修课的改革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传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我也认同,学校应将主修英语课改为必修英语课,首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再去深入研究学习英语,这种自由选择性的学习,无疑会打破那种强制性的机械性的学习,最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把英语设为必修课有以下残酷的教育现实:①英语只是聋子的摆设——中看不中用。学校开设英语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为此不惜强力推行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学生应试考出的高分,连英美学生都自愧不如,可惜这种。到了实际交流的时候,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们就黔驴技穷,捉襟见肘,无法应付了。②很多学生花了过多而不必要的时间学习英语,但在离校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却很少用到英语。为了学英语,中国政府强制你从小学三年级就学英语,中学里英语是三大主科之一,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学不好,你甭想上大学;大学里仍要学习的英语,且只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才能安全毕业。但是大学毕业了,好多人找得工作牛头不对马嘴的专业,这就是说一些人一生都用不了英语。③现行的教育制度强化了英语的重要性,在客观上弱化了母语语文的地位,导致一些学生中文表达、写作能力严重不足。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留学生队。由于中文修养的薄弱,现在不少自认为“英语流利”的学生在汉译英的时候,已经不再努力理解中文的原意,而是习惯于个字对应翻译的办法。其结果不仅根本无法体现原文中准确、丰富的内涵,更闹出许多“没文化”的笑话。“人之初性本善”居然被译成了“人之初,性都是很美好的。”竟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无知可笑到了如此地步,真是可悲!
因此,把英语变成选修课,是势在必行的事了。当然,这非但不影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而且会交流的更好。我们要学习别人,不是全民学习英语语言而学习,而是英语人才去学习那些更可贵的知识。也就是说,让那些有能力、有条件、对英语特别感兴趣的人,更深入地去研究英语知识。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但是,培养这种兴趣需要很多的先决性因素:专业的英语人才、多媒体资源(图片、PPT、听力室)、环境等。在中国有许多的农村学校也一直打着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幌子,但是治标不治本,原因就在于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由教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教,更谈什么具备多媒体资源和学习英语的环境了,我所任教的学校就是一所西部农牧区学校,虽然有专业的英语教师,但也只是道貌岸然、徒有虚名,致使学生发着不标准的英语音;学校根本没有学习英语的资源和环境(语音室、报刊、黑板)等,英语竞赛、演讲、广播等各种形式的英语交流平台也很罕见。在中国像这样的农牧区学校不计其数,这无疑是都在纸上谈兵。
卢梭说过,教授学问,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说得精辟,如果中国政府将在英语教育上的投入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就必须有所付出去造就成一个人。具体就是将各种英语资源投入到英语选修课中,吸引那些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进而不断加以培养英语的兴趣,那么真正的英语人才就浮出水面了,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更深入地去研究英语,与世界交流,为国效劳。最后,没有辜负国家这么多年的培养,这是一件多么让世人赞叹的幸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