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地域的共享生活圈是以居民公共生活为基础设计的系统,并且它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生活圈概念的起源,分析乡村地域共享生活圈的具体概念,然后分析列举了当前形式下,乡村地域生活圈共享系统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分配盲点、盲目配置等问题,其次提出乡村地域生活圈共享系统的设计原则:均匀分配、长远考虑、便民利民,最后对本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乡村地域;共享生活圈;设计原则
前言
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直线上升,我国也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缩小城乡建设差距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如何设计乡村地域的共享生活圈也是问题核心所在。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我国乡村并没有独立的生活圈系统设计,其关于共享生活圈的实施,从理论层面至实践层面均沿用了城市的设计套路,因此,以当地居民实际生活情况为设计基础,有针对性的研究乡村地域的生活圈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共享生活圈的概念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在发布的《农村生活环境整备计划》中首次提到了生活圈,其将生活圈定义为在指定的区域内,该区域可为小村镇或某个生活空间,区域内居民每日的生产活动与生活内容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可在空间层面上投射出一个基本固定的轨迹区域,该区域即被定义为生活圈。
流传至今,关于生活圈衍生出不同的理解,从社会角度来看,生活圈研究的是社会人之间的交互交际,而从城市空间建设角度来看,生活圈的研究重点在于空间规划,在城乡规划的角度,生活圈则是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状况相关。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所研究的乡村地域的共享生活圈,可定义为在乡村地域内,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人才发展,公共生活资源与设施如医院、公园、学校等地与居民居住地点投射在空间层面的轨迹圈,以居民居住地区为中心,其余设施呈星形分散排布。
2.乡村地域共享生活圈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乡村的建设规划建设十分重要,而乡村地域的公共生活资源设计与配置是其核心所在。基于乡村地域设计的共享生活圈十分罕见,大多乡村地域的公共资源设计与分配均是套用城市的方案,但是城乡的差异性使得方案并不完全通用,因此乡村地域的共享生活圈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乡村的共享资源不能公平分配
共享生活圈主要为建立公共生活空间,公共资源与设施,其中公共资源与设施即为可共用的、不具排斥性的可共享物品,此类物品一般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发放,也有部分发展较为超前的乡村自给自足。这种政府部分发放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其对于资源的发放形式为按行政村分配,但较为传统落后的村落并没有严格的村庄层次分级,因此按行政村发放公共资源的方式存在无法完全公平分配的问题。
2.2乡村的共享资源发放存在盲点
部分乡村处于偏僻地带,受所处地势限制,交通工具较为落后或交通运输十分不便,这就造成无法运输公共设施的情况出现。此类乡村即为共享资源的发放盲点,政府部门为其提供资源的过于困难。
2.3乡村共享资源盲目配置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背景,我国乡村的发展水平一直较城市落后一段距离,在共享生活圈的建设上,也是城市地域的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在配置公共资源与设施时,乡村往往会依照城市的配置来挑选,或是挑选更为昂贵的种类,而不考虑是否匹配,存在盲目配置公共资源的现象。
3乡村地域共享生活圈系統设计原则
在共享生活圈这一背景下,针对乡村地域进行设计时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因地制宜,并且尊重以下原则。
3.1均匀分配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受国家政策优先级的限制,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相比较为缓慢,乡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体现在共享生活圈的系统设计上即是公共资源、设施的分配力度与水平的差距,而在乡村地域系统内部也存在村与村之间不能均匀分配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乡村地域生活圈共享系统时应保证均匀分配。
3.2考虑长远
近年来,我国乡村人口移居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少村落只剩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并且这种现象仍在持续发生,因此在设计生活圈共享系统时应充分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村庄未来的发展状况与人口流失情况,避免出现公共资源与设施过剩的现象,造成浪费。
3.3便民利民
生活圈共享系统是在公共生活空间配置各种基本设施,以此来满足居民的公共活动需求,达到改善居民公共生活环境的目的。因此,在针对乡村地域生活圈共享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将乡村居民居住地的分布调查清楚,分层次的设计不同区域的生活圈内容,结合乡村分布、民居分布、交通路线等因素,设计出便民利民的生活圈共享系统。
4结语
我国乡村地域的生活圈共享系统尚未发展成熟,存在不能均匀分配、配置水平不合理、不能完全配置等问题,因此在进行生活圈设计时应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在资源分配时应做到城乡、村村之间都均匀分配;在生活圈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村落未来的人口分布情况,避免资源浪费;最后,在设计前充分了解乡村地域的民居分布、交通路线等情况,设计出便民利民的生活圈共享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彬.基于乡村基本生活圈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为例[J]. 上海房地,2018(05):15-17.
[2]路邯淞.均等化视域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3]周鑫鑫,王培震,杨帆,徐建刚.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思路与实践[J]. 规划师,2016,32(04):114-119.
作者简介:
姚红媛,女,200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沈阳化工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谭心,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沈阳化工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系2015级环境设计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关键词:乡村地域;共享生活圈;设计原则
前言
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直线上升,我国也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缩小城乡建设差距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如何设计乡村地域的共享生活圈也是问题核心所在。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我国乡村并没有独立的生活圈系统设计,其关于共享生活圈的实施,从理论层面至实践层面均沿用了城市的设计套路,因此,以当地居民实际生活情况为设计基础,有针对性的研究乡村地域的生活圈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共享生活圈的概念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在发布的《农村生活环境整备计划》中首次提到了生活圈,其将生活圈定义为在指定的区域内,该区域可为小村镇或某个生活空间,区域内居民每日的生产活动与生活内容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可在空间层面上投射出一个基本固定的轨迹区域,该区域即被定义为生活圈。
流传至今,关于生活圈衍生出不同的理解,从社会角度来看,生活圈研究的是社会人之间的交互交际,而从城市空间建设角度来看,生活圈的研究重点在于空间规划,在城乡规划的角度,生活圈则是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状况相关。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所研究的乡村地域的共享生活圈,可定义为在乡村地域内,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人才发展,公共生活资源与设施如医院、公园、学校等地与居民居住地点投射在空间层面的轨迹圈,以居民居住地区为中心,其余设施呈星形分散排布。
2.乡村地域共享生活圈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乡村的建设规划建设十分重要,而乡村地域的公共生活资源设计与配置是其核心所在。基于乡村地域设计的共享生活圈十分罕见,大多乡村地域的公共资源设计与分配均是套用城市的方案,但是城乡的差异性使得方案并不完全通用,因此乡村地域的共享生活圈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乡村的共享资源不能公平分配
共享生活圈主要为建立公共生活空间,公共资源与设施,其中公共资源与设施即为可共用的、不具排斥性的可共享物品,此类物品一般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发放,也有部分发展较为超前的乡村自给自足。这种政府部分发放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其对于资源的发放形式为按行政村分配,但较为传统落后的村落并没有严格的村庄层次分级,因此按行政村发放公共资源的方式存在无法完全公平分配的问题。
2.2乡村的共享资源发放存在盲点
部分乡村处于偏僻地带,受所处地势限制,交通工具较为落后或交通运输十分不便,这就造成无法运输公共设施的情况出现。此类乡村即为共享资源的发放盲点,政府部门为其提供资源的过于困难。
2.3乡村共享资源盲目配置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背景,我国乡村的发展水平一直较城市落后一段距离,在共享生活圈的建设上,也是城市地域的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在配置公共资源与设施时,乡村往往会依照城市的配置来挑选,或是挑选更为昂贵的种类,而不考虑是否匹配,存在盲目配置公共资源的现象。
3乡村地域共享生活圈系統设计原则
在共享生活圈这一背景下,针对乡村地域进行设计时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因地制宜,并且尊重以下原则。
3.1均匀分配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受国家政策优先级的限制,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相比较为缓慢,乡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体现在共享生活圈的系统设计上即是公共资源、设施的分配力度与水平的差距,而在乡村地域系统内部也存在村与村之间不能均匀分配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乡村地域生活圈共享系统时应保证均匀分配。
3.2考虑长远
近年来,我国乡村人口移居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少村落只剩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并且这种现象仍在持续发生,因此在设计生活圈共享系统时应充分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村庄未来的发展状况与人口流失情况,避免出现公共资源与设施过剩的现象,造成浪费。
3.3便民利民
生活圈共享系统是在公共生活空间配置各种基本设施,以此来满足居民的公共活动需求,达到改善居民公共生活环境的目的。因此,在针对乡村地域生活圈共享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将乡村居民居住地的分布调查清楚,分层次的设计不同区域的生活圈内容,结合乡村分布、民居分布、交通路线等因素,设计出便民利民的生活圈共享系统。
4结语
我国乡村地域的生活圈共享系统尚未发展成熟,存在不能均匀分配、配置水平不合理、不能完全配置等问题,因此在进行生活圈设计时应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在资源分配时应做到城乡、村村之间都均匀分配;在生活圈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村落未来的人口分布情况,避免资源浪费;最后,在设计前充分了解乡村地域的民居分布、交通路线等情况,设计出便民利民的生活圈共享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彬.基于乡村基本生活圈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为例[J]. 上海房地,2018(05):15-17.
[2]路邯淞.均等化视域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3]周鑫鑫,王培震,杨帆,徐建刚.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思路与实践[J]. 规划师,2016,32(04):114-119.
作者简介:
姚红媛,女,200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沈阳化工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谭心,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沈阳化工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系2015级环境设计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